-
作者:核實中..2010-07-13 16:35:45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我國歷史的長河中,很早就有“文房”之稱,筆、墨、紙、硯被譽為“文房四寶”。其實用于書法、繪畫的文化藝術的工具來說僅是四樣之寶,就已受文人喜愛、珍藏重視。這四寶是最基本的工具,明清尤為大量發展了一切文房所需之物,對這些文具輔助工具也是精心設計、購置、擺設。致使其成為書房里書案上的裝飾、陳設之工藝美術品。這時期出現了許多佳品。文房用具品類繁多、制作精良,有筆筒、筆架、筆洗、筆舐、臂擱、水丞、鎮尺、墨床、印盒、印泥、印章等。 筆筒:除使用外,有許多精良作品,已經成為世人喜好收藏的工藝美術品了。筆筒制作有許多材料,有陶瓷、木質、竹類,還有用玉石、普通石、樹根、象牙制成插筆的器具。在圓筒形多以書畫作為裝飾,為文房必備器具之一,并廣泛在書房的書案上做為陳設品。如紫松檀嵌螺甸梅花筆筒,清中期作品,通體以紫檀木制成,筒體四周嵌染、瑪瑙、玉石、松石加以光彩五色的螺甸,表現花鳥互語,意長壽,動、植物均表現體態自然,構圖優雅,配色生動與紫檀木的褐色渾然一體,是清中期的紫檀木雕作品中的優秀作品。
筆架:架置毛筆的一種器具,質地多以玉石、陶瓷、象牙等作成,有圓形、方形、長方形、山峰形、龍形。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如白玉雕松柏人物筆架,清中期作品,通體青白玉質。為新疆和闐玉琢成。鏤雕,拱形。橋面橫向陰刻木紋,其下豎向陰刻木紋,似以兩層木頭疊成。橋身下作兩排木樁支撐,旁為小舟,乘二人,橋側為濃密的松樹、花木,橋上行人有騎驢、挑擔、負載者;一人獨坐歇息,觀賞風景。設計精巧,雕琢精細。表現了南方水鄉生活。樹空間可架筆,為清代中期文房用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中,僅此一件橋形筆架,彌足珍貴。
筆洗:洗刷毛筆的一種器具。古用貝殼、玉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筆洗問世;明代還用銅制作的小盂作筆洗,歷代多以玉、陶等制作,較為豐富多彩。型多為扁圓形、青花瓷為多,上飾各種花紋圖案,極富樸素、文雅和莊重感。如仿官釉桃式洗,清雍正乾隆兩朝仿宋代官釉器極為成功,釉質多樣,瑩潤凝重厚。這件洗呈桃形,外壁塑貼帶枝葉桃實,洗內有大開片,外底中心有3個芝麻大小的支釘痕,周圍環以14個支釘痕。通體施粉青釉,釉面滋潤,造型別致,工藝精細,是瓷洗中的精美之作。雖無款識,但明顯具有雍正仿官窖器的特征。如仿哥釉葉式洗,清乾隆,清代雍正、乾隆時,景德鎮仿宋代汝、官、歌、定、鈞等名窯作品非常成功。哥窯器中的朱色、粉青、灰青釉等,無不仿制。造型多為葵口碗、琮式瓶以及筆筒、筆洗、筆架等文具。這件洗呈樹葉形,釉色粉青、釉質瑩潤,通體釉面被粗且深、細而淺的兩種紋線交織切割,俗稱“金絲鐵線”。外底有芝麻大小的支釘6個,外底中心青料篆書“大清乾隆年制”雙行6字方款。此器造型典雅,釉面 紋片富韻律感。
臂擱:即以竹、象牙材料刻制成的臨書枕臂的器具。上雕有豐富的圖案,成為一件具有實用價值的文具,又是一件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如象牙雕竹節式壁擱,清中期,以寫生小品為題,仿自然微彎的根部竹節形式精刻而成,臀擱正面下部微縮、根節窄密,根須及根楂伸張形整自然,根上保留二節竹桿,有一根側枝,樹葉分生,順著主桿向上伸延,葉片或直或折或被蟲蝕,均刻畫的維妙維肖,恰到好處。壁擱背面二節空心竹體內,以鏤刻方法,刻有蜻蜓、天牛須蝴蝶各一只,栩栩如生。這件象牙刻竹節式臂擱,受竹刻影響較深,正面的浮雕,芽枝攀附而立,意趣橫生。背面鏤刻的昆蟲中那上翹的蜻蜓尾,細如發絲的天牛須,張立的蝶翅以及昆蟲身上的點紋,圓紋,如葉脈線紋的羽翅,均刻畫的細致入微、形態逼真,是清代象牙雕刻工藝品中的杰作。
水丞:貯硯水的小盂。無嘴,多屬扁圓形,制作古樸雅致,為文房一重要器具。如嬰戲水丞,清中期,青白玉質,器形由五童嬰環抱水丞組成,五童嬰形態各異其中一童嬰趴在丞中戲玩,四童嬰環抱于圓丞外圍或逐飛禽或貪戲玩,表情活潑天真,這類題材的器皿在明清時期較多見,是當時盛行的吉祥圖案之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