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描手法嚴謹縝密 長壽而高產(chǎn)的畫家門采爾
作者:核實中..2010-01-23 12:06:56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wǎng)
門采爾是19世紀下半期德國柏林畫派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在版畫和油畫創(chuàng)作方面碩果累累。門采爾(1815—1905)生于德國的一個小城布萊斯勞,1830年,全家遷到柏林,他的父親是一位版畫家。門采爾在童年時代耳濡目染,受到藝術熏陶。他18歲時進入柏林藝術學院學習,但不久即退了學,在家刻苦自學,研究德國的版畫傳統(tǒng),從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從而奠定了扎實的基本功。他早期的石版畫作品,如《藝術家的生活道路》、《布蘭登堡——普魯士歷史一覽》都是文學作品的插圖。在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門采爾對德國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的興趣。
門采爾為史學家?guī)炜肆袪柕摹峨杼亓掖蟮蹅鳌匪嫷牟鍒D,使他一舉成名。為了畫好這部史書的插圖,門采爾閱讀了腓特烈本人的著作,同時還研究了德國18世紀的歷史資料,臨摹了有關文物達7000多件。他在插圖中并沒有按庫克列爾所寫的傳記那樣,把腓特烈描寫成普魯士國家的創(chuàng)造者和民族英雄。門采爾筆中的腓特烈不是至高無上的獨裁者,也不是皇帝,而是一個具有普通人感情和弱點的現(xiàn)實中的人。這些插圖內(nèi)容非常豐富,素描手法嚴謹縝密,富有表現(xiàn)力,是西歐版畫中難得的杰作。
此后,門采爾還以腓特烈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多幅油畫。他沒有描繪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描繪這位帝王的日常生活。1850年在柏林展出的《在桑蘇西的宴會上》就是這樣的作品。兩年后,他又展出了《桑蘇西的音樂會》,畫面上,國王在吹奏樂曲,18世紀德國的宮廷生活躍然紙上。
門采爾對油畫技法的研究始于19世紀40年代,他通過畫面不大的風俗畫、風景畫和室內(nèi)景,捕捉新鮮、生動的視覺形象。現(xiàn)藏于柏林國家畫廊的《有涼臺的臥室》和《柏林——波茨坦鐵路》就是他在油畫色彩探索方面的代表作。他設色輕盈透明,具有光感和空氣感,畫面自然、生動。門采爾對生活有敏銳的觀察力,并善于把它們用色彩富有詩意地表現(xiàn)出來。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門采爾主要從事當代題材的創(chuàng)作,代表作品有《日姆那茨劇院》、《巴黎的生活》、《秋伊爾的午后》和《回憶盧森堡花園》等。在《日姆那茨劇院》一畫中,門采爾成功地表達了巴黎劇院的氣氛:舞臺上的戲劇進行到高潮之處,觀眾們用望遠鏡全神貫注地看戲,樂隊的指揮已準備給樂隊做手勢……半暗的觀眾大廳,紅色的帷幕,演員天藍色的服裝,形成了鮮明對比的色彩層次。在這些作品中,門采爾在色彩的探索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19世紀70年代,隨著德國工業(yè)的發(fā)展,門采爾對工業(yè)勞動的題材有極大的興趣,他應一位訂畫者的要求,繪制一家工廠的“現(xiàn)代車間”。這就是后來在繪畫史上有名的《軋鋼廠》。
《軋鋼廠》完成于1878年。畫面的中心是一群正從煉鐵爐中提取鐵錠的工人。畫的左邊,是換班的工人在擦洗身子;右邊是一群工人利用短暫的休息片刻,在充滿蒸汽和煙霧的車間里用餐。畫面既表現(xiàn)了車間中灼熱的氣氛和人們緊張的動作所構(gòu)成的英雄旋律,同時也表現(xiàn)了工人們所受的勞動重壓和他們生活的貧困。門采爾曾設想把這幅畫的題目叫《現(xiàn)代的基克洛普》(基克洛普是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以此表示他對勞動無產(chǎn)者的敬意和同情。
俄國19世紀后期權(quán)威評論家斯塔索夫在看過《軋鋼廠》后贊嘆說:“門采爾以令人驚異的真實描繪了現(xiàn)代工人。”
在門采爾的創(chuàng)作晚期,他的鉛筆肖像畫非常出色。《老婦人肖像》可作為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這位老人表情深沉,凝聚了無聲的悲哀,她似乎在回憶著什么。門采爾以高超的技法,描繪了老婦人頭巾的褶紋、灰白的頭發(fā)和憂傷的神情。門采爾在80多歲的高齡仍堅持作畫,并以很大的熱情去表現(xiàn)普通的、平凡的小人物。1905年2月9日,90歲的門采爾與世長辭。
來源:中國文化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