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7-13 15:44:41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近年來,書畫市場呈現井噴行情。書畫拍賣會一場比一場火爆,拍賣成交記錄不斷被刷新。但是,在這火熱現象背后,卻存在一些誤區。
首先,收藏者受書畫家的名氣左右而盲目投資。
書畫家的名氣,對拓展市場關系非常緊密,依據書畫家的名氣來買書畫,是許多人的習慣。實際上,書畫家的知名度與市場受歡迎程度確實是成正比的,知名度高的書畫家,其作品的藝術性以及保值、增值
的潛力都要比無名者高一些。收藏者在缺乏判斷作品藝術價值高低的情況下,只能以書畫家的知名度作為價值判斷的主要尺度。但是,對知名度,我們也要做冷靜分析。一是知名者都是從無名者而來,而且不是一成不變的,無名者可以有名,有名者由于名不副實等原因,也可能被時光無情湮沒。在非常有潛力但價格還非常低的“明日之星”和價格非常高但有可能成為“明日黃花”之間,應該選擇誰,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二是即使知名者確實水平很高,名實相符,也并不代表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心之作,都值得收藏。那些應酬畫、商品畫,其實際價值與價格之間往往存在很大距離。三是要看知名度是哪一方面的。有的人,知名度非常高,但于書畫只是“票友”而已。
其次,收藏者往往“追漲”。現在一些投資商攜帶大量資金進入書畫市場,扮演了呼風喚雨的“莊家”的角色。由于人為炒作,一些不知名的畫家作品幾乎在一夜之間急劇看漲,達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比不少早被普遍認同的古代名家還高。有些收藏者不能做出理性判斷,也跟風出手,豈不知這些藝術品很可能是曇花一現,等時過境遷,后悔晚矣。
第三,以為拍賣成交價合理、真實。一般而言,書畫家作品的價格,往往以拍賣成交價作為標準,但實際上,其中“門道”很多,“大莊家”往往通過拍賣市場為自己包裝的書畫家“護盤”,甚至有意“拉高”。他雖然也是“真實”地掏錢買了,但是這一價位并不能代表該畫家真實的價位,或者說全部作品的價位。
因此,成熟的收藏者一定要選自己熟悉、喜愛的畫家作品進行投資,對所收藏的藝術品,即使不能成為專家也要進行一定的研究,如果僅僅是作為投資,那也要請行家代為鑒定,對藏品的藝術價值做出準確的判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