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1-23 16:45:31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三、橫的主次及態勢
橫畫有主筆、次筆的區分。如 “三”字和 “五”字的底橫均為主筆,其他的橫畫為次筆。我們將這兩個字的橫畫主筆和次筆作一比較就會發現:主筆長、次筆短,主筆重輕起伏大。次筆變化小,尤其是起筆、收筆,主筆強調,次筆馬虎。譬如,主筆橫畫的收筆,與次筆相比多一頓筆的動作。
橫畫除了有主次之分外,還有態勢的變化。它不是平直如尺,而是有一定的斜勢和俯仰的態勢變化。不同的字和不同位置的橫畫其態勢也各不相同,因字而異,不可生搬硬套,須掌握其一般的規律。
(-)橫的斜勢
橫畫是有一定斜勢的。如果每橫都平直無變化,那么這個字必然僵硬死板,缺乏生氣。因此,顏真卿、柳公權及歷代眾多楷書大家
的作品中的根畫都有一定的斜勢。一般橫畫的斜勢都是以左低右高的形式出現。這與從古到今強調寫毛筆字要用右手執筆有關。因為以右手手腕為圓心、以手掌為半徑寫一橫畫,必然會出現左低右高的現象,并形成帶有一定弧度偏勢的橫畫。因此,這一橫畫的態勢是自然的,是右手握筆的必然結果。
一般楷書橫畫的傾斜度往往與水平線呈5度左右的夾角。正因為這左低右高的斜勢,使字體形成略微左傾的態勢,從而產生一些動感。
(二)橫的俯勢
以柳體“三”字的底橫為例,橫呈中間拱、兩頭低的態勢,叫俯勢,也叫“覆勢”。“覆”,底朝天往下蓋的意思。也就是說,其態勢像是一只底朝天的盤子。如果在“三”字下橫底部畫一直線,就會發現橫的兩端基本呈水平狀態。這就告訴我們‘三”字下橫雖有斜勢,且中拱,但支撐點仍然是很平穩的。
(三)橫畫的仰勢
與俯勢相反的是仰勢。柳體“三’字的上橫就是仰勢。它的中間呈微微的凹陷狀,好像一只能承接雨露的淺盆。柳體字在一個字里如果出現兩個以上的橫畫時,往往仰勢的橫畫在這個字的上方,平勢的橫畫在中間,俯勢的橫畫在下面或底部,但主筆根畫一般均為俯勢。顏體橫畫也有此特性,不過不若柳體那么明顯,相對而言,顏體橫畫趨于平緩。
根畫的俯仰之勢是否有一定的規律,能否任意擺布呢?這恐怕跟字形的安穩與美觀、合理有一定的關系。譬如同樣寫一個“二”字,它的兩個橫畫的俯仰可有四組變化:
(1)上仰下仰。兩個橫畫均為仰勢,下底呈圓弧狀態,如不倒翁一般。使人覺得這個字很容易搖晃。不穩定。
(2)上俯下俯。兩個橫畫均為俯勢,重心是平穩了,但兩個橫畫同向平行的弧形態勢,給人以重復雷同的感覺,不夠完美。
(3)上俯下仰。上橫是俯勢,下橫是仰勢,重心不穩。
(4)上仰下俯。上橫仰勢,下橫俯勢,這一組應該說是最合理的搭配。這種組合既能重心平穩,又有勢態的變化,既安穩又美觀,故成為歷代書家經常采用的態勢,也是橫畫俯仰規律的體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