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1-23 16:46:51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書寫是涉及到指、腕、肘、肩、腰,以至全身的一系列協調的動作。要字好書法,首先必須學習執筆、運腕、用筆等方法,并且要訓練正確的與姿勢。
初學者開始往往忽視這些基礎訓練,以為學習習以為常支只要提起筆來寫就是了,甚至習非成是,覺得采用正確的書寫
方法反而很別扭。這是因為年邁朱來不吞確的書寫方式,各部位的運動還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以后隨著書寫水平的逐步提高,漸漸就會感到不正確的書寫習慣成為自已學習書法的障礙,再想糾正過來,為時已晚所以從現在起,就必須加強基礎訓練,嚴格要求自已,改變原來不良的書寫習慣。基礎訓練過了關,以后的學習便可計日計日程功。
執 筆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中說:“學書有序,必先能執筆。”國為“書之用筆,猶解牛之用刀,剖術之用鋸。執刀無法,不能批卻導
;執鋸無法,不能準繩中規;執筆無法,不能指毫運墨,應手得心。”可見執筆這重要。
至于如何執筆,由于古今生活習慣的變化和每個人在藝術實踐中的認識不同,古代書法家對執筆方法有種種的主張和方法。如有以大指和食指執筆的兩指執筆法;有以大指、食指、中指執筆的三指執筆法;有不講究指法,以拳握筆執筆法;還有回腕法、吊臂法等等。我們認為,不管什么執筆法,都必須符合人的手腕生理特征和用筆規律,做到既“穩”又“活”。所謂“穩”,就是筆管在手中要穩定,所謂使筆靈活自然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掌握“指實掌虛,管直腕平,松緊適度,高低相宜”這四項執筆要領。
一、指實掌虛
“指實”,即五旨齊力,力聚管心;“掌虛”,即手掌空虛,形同握卵。實踐證明:指實就能和穩定;掌虛就會用筆靈活。有些不正確的執筆姿勢,就因為不合乎上述要求:或手指分散,掌虛指不實;或形同握拳,指實掌不虛。而要做到指實掌虛,最好采取人們常用的“五字執筆法”。
“五字執筆法”,也稱“五指執筆法”,據說是唐陸希聲傳下來的,他以“ 按、押、鉤、格、抵”五字訣闡明了五指的作用:
按,即按的意思。指用拇指的上節端按在筆管的內側。這是拇指 向外的作用力。
押,即約束的意思。指用食指第一節前端壓在筆管的外側,與大拇旨內外相對配合,捏住筆管。這是食指由外幣中內的作用力。
鉤,指用中指的第一節鉤在筆管的左外側。這是中指從工前側朝掌心方推擋的作用力。
格,取擋住的意思。指用無名指指甲根部擋在筆管的右內側,這是無名指從掌心朝左前方推擋的作用力。
抵,即墊著、托著的意思。因為無名指力量較小,小指便抵托在它的下面,使各方面力量平衡。這是小指給無名指的輔助作用力。
這樣五個手指根據各自的生理機能,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對立而統一于筆管,巧妙自然地把筆上于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都是以第一指節端接觸筆管,這們虎口一張開,手指關節自然就會卷曲,成半握拳狀而形成“掌虛”。掌心一空虛,筋骨肌肉便放松了,執筆就輕松自然,用筆也能靈活自如。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他這里雖說無定法,其實“虛而寬”正是“指實掌虛”這是一定法。“實踐證明五指執筆法是比較合理的。我們在肯定它的優越性之后,還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允分發揮這種執筆法的作用。
二 、管直腕平
管直,指筆管與紙面垂直;腕平,指手腕與紙面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管直則鋒正,鋒正則能夠“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以利用筆四面勢全,八方出鋒;腕平肘則自然會提起。這樣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
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一般認為掌豎則管直,因而強調執筆要豎掌。其實不然,管直并不取決于掌豎。從五指執筆法的各個手指的作力點來看,五個和指在筆管的上下左右均勻布點,四面八方平衡用力,這樣自然將筆官執得豎直。如果將手掌豎起來,腕部肌肉便受到牽制,處于緊張僵硬狀態,既容易疲勞,又不便于運腕,尤其是寫大點的字,更加感
到不便當;倘若站著寫掌則根本無法豎起來。因此我們認為,和不一定要掌豎,而以掌面同紙面成45.夾角為宜。為了便于掌掃這一要領,可先將右臂松馳,垂身側,手指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并保持原樣,抬至桌面書寫位置,然后,左手再將毛筆遞給右手,按五字執筆法的要求執住。(并非每次執筆都要這樣做)這樣和,順其自然,輕松如意。
三、松緊適度
執筆要不松不緊,靈活掌握。一般情況是:寫大字或初學寫字執筆宜緊些,但也不能過松過緊。執筆過松,運筆無力;執筆過緊,指死腕僵,轉換不靈,甚至發抖。張旭給顏真卿傳受筆法說:“妙在執筆,令得圓轉,勿使拘攣。”世傳王獻之幼年練字,共父王羲之從身向后突然抽他手中的筆,竟沒有抽動,因而得到他親的稱贊。不少人常以這個故事,作為傳授筆法的要訣;也有些仿效此法以檢驗自已執筆的松緊程度,實不足取。且不說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如果執筆真的緊到了如此地步,怎好動筆寫字?“不然,則天下有力者,莫不能書也。”(蘇軾《論書》)
四、 高低相宜
執筆高低可根據字的大小和不同字體靈活掌握,并沒有嚴格的要求。一般說,寫大字宜高些,寫小字宜低些;寫行草書宜高些,寫楷書宜低些。總之,高則沉著;但太高影響力度,太低使轉笨拙。所以不宜執得太高,拿著筆管頂端寫字的方法,不可采用;也不可執和太低,無名指著力點以下的筆桿長度,應在一寸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