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1-23 16:54:33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畫圓
“畫圓”是指用畫圓的方法來寫點。
形成原因:按錯誤行筆線路書寫,且沒有按筆鋪毫,而是畫圓圈,甚至中間還留了白,然后再填實。
糾正方法:不逆鋒起筆,而是直下起筆,特別要注意將筆下按鋪毫后再提筆圓轉收筆。
(二)凹腹
“凹腹”指點狀如腰子,腹部凹陷(見圖56)。
形成原因:其一,與畫圓寫點錯誤的行筆原因相同。其二,注意了點的背部的弧線,忽視了點的腹部的平滿,整個行筆按點的背部的弧線畫。其三,亦是最關鍵的原因,缺少“逐漸按筆”的動作。
糾正方法:不按畫弧的錯誤方法寫,而是直下起筆,在向右下行筆時逐漸接筆鋪毫。
(三)折木
“折本”指點的尾部犬牙交錯,狀如折木(見圖 56)。
形成原因:只有直下漸接這兩個動作,而缺少提筆圓轉收筆的動作。
糾正方法:按正確方法書寫,注意提筆圓轉的動作,將折木補圓滿。
(四)圖釘
點的尾部肥大如圖釘,稱為圖釘(見圖56)。
形成原因:按筆以后缺少提筆動作就作圓轉,圓輕處必成墨團。
糾正方法:按筆鋪毫后要將筆鋒提起,然后再作自右向左圓轉動作。
(五)散鋒
“散鋒”指左出鋒點或右出鋒點在出鋒處虛散不實(見圖56)。
形成原因:寫出鋒點時按筆鋪毫然后就向右方橫向掃出為左出鋒點病筆,向左方橫向掃出為右出鋒點病筆。因為筆毫掃出時呈偏鋒狀態,缺乏中鋒的鋒尖。
糾正方法:在直下漸按鋪毫以后必須增加提筆圓轉的動作,使筆尖回到近中處,然后再頓筆漸提出鋒,這時才是中鋒運筆??梢婞c的出鋒也有中鋒偏鋒之別。
(六)麥芒
點的前部尖細如麥芒,稱為‘麥芒”(見圖56)。
形成原因:起筆動作過長,按筆動作過遲。
糾正方法:起筆的同時即逐漸接筆鋪毫。
(七)違勢
點的態勢變化多端,不同字的不同位置,其點的態勢也各不相同,它有向背的變化,有角度的變化,稍不留意即會出現違勢現象。違勢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l)向背錯誤
點有腹背之分,若不辨腹背就會出現錯誤。如“心”字(見圖57)左點寫成腹向外。背朝里,右點與中心點也不相向造成違勢,點與字的整體不合力。原因是:“心”的左點寫成了自右向左圓轉收筆的背朝內腹朝外的點,不能與其他筆畫呼應。“心”的左點應該自左向右圓轉收筆后接寫心鉤,其腹應向字內、背朝外,中心的點也應背左腹右與右邊的點互為相向。所以,
在寫點的時候要注意其勢與字內其他筆畫合勢、相向。
(2)呼應錯誤
呼應錯誤常常出現在左右有對應點的宇中。如“少”的兩點,本應互為呼應貫氣,寫成了如圖57那樣左點出鋒方向不是面對右點,而是面向撇,而右點出鋒方向不是面對撇的起筆處,而是面對下方,缺乏連貫,顯得七零八落。糾正方法是寫時要注意左點出鋒方向所指應為右點的起筆處,右點的出鋒方向指向下一筆畫的起筆處,一氣呵成,不可寫一筆蘸蘸墨或看看字帖后再寫下一筆。
再如“公”字的兩點應互為相背,但寫成左右兩點角度不合(見圖57),也是違勢。原因是左點寫后沒有連寫右點,缺少呼應,兩筆位置角度不成90度。糾正時,左點撇出后順勢在空中有個“遙擲”過程,然后落下寫右點,并注意兩點筆勢的夾角約為90度。
(3)位置有誤
位置有誤指的是點在字的結構中所處的位置處理不當。如“法’字三點水寫成圖57前一個“法”字那樣位置有誤。原因是第一點寫得太高,且三點排列太開、呈直線狀。水三點既要勻布又要有弧線,是應順著執筆的右手腕運動自然地從左上向左下呈弧形排列。我們在書寫水三點時,要注意糾正在方格左上角落筆的習慣,著意其弧形分布位置。
(4)角度有誤
角度有誤是指點的態勢與水平線的夾角角度不合常理,缺乏顧盼。如圖57中后一個“法”字的水三點,雖然位置擺對了,但第一、二兩個露鋒側點寫成了平點,第三點出鋒也沒有指向第一橫,缺少和諧連貫。
糾正時注意將水三點第一、二點兩個側點落筆順勢向右下按筆,點的中心線與水平線夾角的角度一般為45度,第三點出鋒須指向下一筆畫。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