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7-15 11:53:04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與之工筆相對應的是寫意。工筆畫法出現較早。遠在魏晉時期就被畫家采用,并成為主要的或唯一的表現技法。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就是用工筆畫法創作的。隋唐至五代兩宋,工筆畫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達到了成熟。工筆作為一種繪畫技法,一般是在經礬水加工過的熟宣紙或熟絹上,用工細流暢的墨線勾勒出所畫物象的輪廓,也稱白描稿,然后用淡墨或色暈染出物象的陰陽向背,在此基礎上染一層底色,一般是石綠用赭石作底色,石青用花青作底色,等等,底色染好后可正式上色。因設色重輕、濃淡、厚薄的不同,工筆又分為工筆重彩和工筆淡彩。不管是淡墨暈染,或是染底色、正式上色,都要在每著一筆墨或色后,用含有清水的毛筆暈染一次,以沖開墨或色的痕跡,而且要反復進行,即俗稱的三暈九染。因在暈染設色過程中覆蓋了部分輪廓線,因此,待最后一次色著完后,要視所繪物象的不同,用墨或色依原輪廓線重勾一遍,這樣可使線與色融為一體。待全部完成后,如果仍感到畫面色彩厚度或深度不夠,可在畫背面用淡墨或色重染一至數次。工筆畫法要求線條工穩、細致、流暢,色彩勻凈、明麗、典雅,所畫物象造型準確,生動逼真。工筆表現范圍較寬,多用于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中的青綠、金碧及以樓閣建筑為題材的界畫。除卷軸畫外,工筆畫法在古代壁畫中也得到了大量使用。
工筆花鳥畫的表現形式多樣,風格手法各異,但歸納起來主要有白描、勾填色和沒骨三種。這幾種形式在唐宋時期就已基本定型,經過以后各歷史時期的發展,使形式技法更加豐富完美,但基本上仍保持著原來的面貌。20世紀以來,畫家們不斷地探索創新,已突破了傳統的形式。現代的工筆花鳥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各種畫種的長處以及外來繪畫的營養,正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工筆花鳥以線為造型基礎,運用毛筆勾線,對線條有很嚴格的要求。白描勾線不是用細線沿著花或鳥的輪廓去“描”,而是書法中講究的用筆去“寫”出形象。工筆白描不只是講究工細,更重要的是追求線條的力感和美感,所謂“工細兼力”,反對纖細柔弱的線條。
勾線之初,先練習使用中鋒,避免側鋒。中鋒用筆飽滿而有彈性,線條圓潤渾厚,結實而有力感;花卉中的花瓣、葉片都是薄片狀,宜用中鋒勾勒,側鋒只有在皴擦樹石時才運用。開始練習勾線時,很容易出現側鋒,特別是在線條轉折的地方,因為毛筆是圓錐形,轉彎時必須提筆,并輕轉筆管扭轉方向,使筆鋒平行圓轉過來,才能保持中鋒。線條產生力感的關鍵在于筆鋒與紙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線為了細,不敢用力,勾出的線浮滑在紙面上,不符合要求。勾線時要把筆按下去,使筆鋒對紙面有一個壓力,同時又要擎住毛筆,向上有一個提力,兩力平衡再用一個拖的力量行筆。只壓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現側鋒敗筆;只提不壓就是“飄”,線條滑而無力,用線切忌“撩”、“挑”、“滑”。所以說,每勾一條線都應該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動作。
(1)起筆藏鋒:如起筆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鋒頓筆,然后再向右行,這叫欲右先左,反之,則欲左先右。上下行筆也是這樣,欲下先上,欲上先下,這樣筆與紙就有了摩擦。
(2)行筆:行筆要穩,速度要慢,對紙面壓力要均勻。行筆中有各種變化,中途轉向稍停為“頓”,向后折回為“挫”,頓挫時要調整筆鋒方向,不使出現側鋒。中鋒圓轉用筆為
(3)收筆回鋒:每逢收筆都要向來的方向收回,所謂“天往不回”,“不垂不縮”,使線的結尾含蓄有力。
還要注意練習用線的各種筆墨變化,如中鋒與側鋒,順鋒與逆鋒,以及頓挫、轉折、粗細、連斷、方圓、疾徐、光毛、虛實等用筆的變化,再加上濃淡、干濕等墨色的變化,以達到白描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1)起稿:畫前需先有構思和整體布局想法,然后按構思要求將寫生的素材或收集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組合。先以木炭條或鉛筆定出大的動向,后以鉛筆詳細畫出各局部的具體結構與動態,要交待清楚,不可含糊。
初學工筆畫者,可以把臨摹的稿子放在下面,上面附上熟宣紙或絹,用鉛筆輕輕地拓描下來。
(2)勾線:把畫好的鉛筆線按正稿要求勾上墨線,勾好后把鉛筆線擦掉。一般情況下,淺色花以淡墨勾,深色花及葉子均以重墨勾。木本枝干宜用淡墨,新枝宜用重墨勾,根據情況,分別使用中鋒或側鋒來畫。待干后,深顏色的地方先用墨染打底色,然后染色。
(3)分染:花或葉在一般情況下,正面深,反面淺;凹處深一些,凸處淺一些;前面淺一些,后面深一些。分染時可用兩支筆,一支筆蘸色,另一支蘸清水,從花瓣根部或是葉根處染起,水分適當多些,染色完畢,將色用清水筆向瓣尖或葉尖處暈開,分染時,要適當留出空白,以顯示下一步驟的統染顏色。染第一遍如果顏色深度不夠,干后再染第二遍,顏色可以稍重。如果染的遍數較多,中間也可夾染一次膠礬水,以固定畫面上的顏色,也可防止漏礬。
對染:花頭較多的粉紅色、白色等淺色宜用此法。先用顏色從瓣根向尖處分染,再以白粉(薄白粉水)從瓣尖處向里對染,接近分染顏色時,粉漸薄與色相接,形成從白粉過渡到顏色的藝術效果。此法與分染略同。
(4)罩染:也稱統染。是統一色調、統一效果的一個步驟。一般情況下,把所需要的顏色調好(多為透明植物色),染時用筆要輕、要勻,染的次數不要過多,最忌反復涂抹。例如:染葉子,在分染花青底色的基礎上,罩染草綠色(以花青調藤黃)即可。染紫色花頭,在分染花青的底色上,罩染曙紅,使其呈紫色。
碰染:兩枝筆分別蘸上不同的顏色,分別從不同的方向相對染,中間相碰時顏色在紙上自然混融(也可以用清水筆在中間接一下)。此種方法要一次即成,不能多次反復,以免顏色不鮮。
(5)整理:主要是收拾畫面,調整關系,其中包括點花蕊。工筆勾染點蕊,一般叫“立粉”,其畫法是用白粉畫蕊絲,粉黃(藤黃調白粉)點蕊。顏色要濃,點的蕊才能立得住。干后,蕊點以抽心狀為好。點蕊的原則是淺色花配深色蕊,深色花配淺色蕊,其目的在于造成色彩的明度反差,起到點睛的作用。調整畫面關系方面,諸如:顏色的深淺與畫面的層次是否適當;空白處理是否穩妥;畫面色調是否諧調;構圖是否完整等(圖27)。
工筆禽鳥和工筆花卉的畫法近似,一般也多采用勾染套色的方法(勾填法),其畫法可根據鳥類的顏色及深淺不同而施以相應的墨色。深色鳥,墨底應深,淺色鳥墨底宜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