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社榮幸地宣布,將舉辦藝術家西蒙娜·肯尼迪·多伊格(Simone Kennedy Doig) 在亞洲的首次個展:《離家》(Far From Home)。一位母親躺在病床上,孩子們靜靜地圍在她身邊。一位神采飛揚的女孩,在柏林地鐵站旁 擺著姿勢。一個孩子在秋千上蕩漾,另一個在一旁注視著。一位穿短袖襯衫的高個男人,站在特立尼達的 一間酒吧里。
西蒙娜·肯尼迪·多伊格總是輕描淡寫地說,自己只是畫了自己的生活。她筆下的世界充滿了一種沉靜而深思的微小性——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細膩的日常,溫柔的片刻。這些畫面讓人想起少女貼在鏡子周圍的照片:親人、朋友、穿搭、情緒。畫面來源于記憶,也借助拼貼而成。陶粉色和鈷藍色在畫面中時常出現,像回憶里的光斑,輕輕浮現。
展覽《離家》圍繞她曾經或仍然感到“歸屬”的地方展開:倫敦、柏林和特立尼達。但作品真正探討的, 并不是地理上的“家”,而是心理上的距離感——對那些本應親近的事物所感受到的疏離。她用極具親密感的畫面語言,構建出一種溫柔的間離感。觀者仿佛走進了她的世界,靠得很近,卻始終保持著一層朦朧的邊界。
在《Fond Pond Doux(two sisters)》中,蕩秋千的是她的妹妹;而《UCLH》中,病床上的正是她的母親。她悄悄把自己畫進窗戶的倒影之中,面龐被光線遮擋,輪廓以一種柔和、近似炭藍的色調呈現,若隱若現。她既是畫者,也是女兒,以這樣的方式幽微地留在了房間里。
有些記憶,總是依附在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里。可能是一種顏色、一陣氣味、一個短暫的瞬間,或者是一次探病后在醫院電梯前等待時的走廊視角。兩幅作品《Floor 14(night)》與《Floor 14(sunset)》描繪的,正是那段走廊。日落中,窗外的光線仿佛滲入了地面;而夜晚中,風景靜靜地停留在窗外。這兩幅作品中沒有人物,卻反而更顯寂靜。它們承載著建筑的靜謐、城市奇異的存在感,以及一個女兒在醫院里獨自探望母親時的孤獨情緒。
再回到《UCLH》這幅畫,窗戶左側,可以看見 BT 電視塔的身影。這個原本代表倫敦的標志性建筑,在畫面中變得略帶陌生感。它不再只是一個城市地標,而成了與哀傷與記憶深深交織的存在。西蒙娜·肯尼迪·多伊格之所以畫下它,僅僅因為那時,它就在那里——在母親的頭后,在家人的身后,在她的眼前,在夜空中安靜地發著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