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畫廊北京欣然宣布,將于2025年9月6日至12月28日推出展望個展“坍縮的幾何學”,集中呈現近年創作的二十余件新作。在長期對于自然、科學與藝術之間辯證思考的基礎上,展望試圖重新拆解“歐幾里得幾何學”與早期作品遵循“假造的自然哲學”之間的關系,提煉出幾何切、拓印、重構等交互作用的藝術語匯,創造出一系列嶄新的雕塑作品。
展望借助坍縮的概念指代一種自我認知顯化的狀態——世界本無確定形狀,是觀察與思維的疊加讓其顯現出具體輪廓;而幾何不只是視覺形態,更是理性思想在現實中的投射。早在2009年的作品《雙系統》中,藝術家已經開始借助幾何作為媒介,探討認識世界本質的方法。《坍縮的幾何學》(2019-2024年)進一步深化了創作思路,通過計算流體力學模擬火山熔巖的流動環境,將幾何體投入其中,又以影像方式呈現出幾何體消融狀態的動態過程,雕塑作品則是選取其中仍保有幾何形狀的形變瞬間,用火山石作為材料將此數據雕刻出來。
于展望而言,標準幾何形體在自然中并不存在。太湖石代表東方文化中關于自然精神的想象,幾何則象征西方哲學中的理性與秩序,兩種符號在創作中并置交融,探索新的認識世界本質的方法。作品《想有個洞》(2025年)中,展望延續了不銹鋼“假山石”作品的基本雕塑語言,并引入幾何構造觀念。他以太湖石為原型,用不銹鋼進行拓印后,主觀設想一個幾何學中的標準圓柱體穿越太湖石內部,與太湖石天然洞穴形成強烈對比。圓柱體在現實中并未真實存在,卻仿佛是一道與自然相對的力量,在金屬表面留下了穿行的痕跡。這一思路亦延伸至展望的多件新作,《內方》(2025年)、《十字圓切》(2025年)、《雙向圓切》(2025年)、《多向圓切1》(2025年)等均有體現。
在持續的創作與思考中,展望整理出“十個藝術公理”試圖以簡明的句式歸納其藝術觀念。《無限之外》(2021年至今)系列與《粒子的樣》(2022)系列,均受到無限分割概念的啟發,將已經拓制好的石頭再進行切割、封口、組合,模塊之間按大小順序焊接成無限延伸的塔狀,如“十個藝術公理”其中的一條所說——“對半切, 止于無限延伸之外”。
藝術史學家及批評家高明潞把展望在“坍縮的幾何學”中所更新的方法論稱為“物覺”或者“物啟”(Innermaterial Enlightenment): “展望游離于現代的神啟和極少的純物之間,這就是‘物啟’。物啟不僅僅是物和物(比如不銹鋼和石頭)之間的互相啟發,同時也是展望與物之間的對悟。他與石頭和不銹鋼打了三十年的交道,對它們的脾氣秉性了如指掌。他專注于兩種物質之間的纏斗,成就了眾多作品。現在,他要喚醒不銹鋼和石頭的造型天才,走出一條‘無規矩也要成方圓’(坍縮的幾何)的新路。”*
*摘自 高明潞,《從‘物仿’到‘物啟’——談展望的新作〈坍縮的幾何學〉》,2025
關于藝術家
展望(1962年12月生于北京),198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現工作生活在北京。他以“觀念即物質”為核心,于9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觀念性雕塑”創作理念,突破傳統雕塑邊界,將觀點(“想法”)替代傳統敘事并轉化為物質載體,延伸至裝置、影像、平面實驗等跨媒介創作。“他的藝術具有以簡單材料形態營造復雜問題的特質——黃專語”。他的作品在材料與觀念的互文重構中,探討真與假,虛構與實在,傳統與現代及自然與人工的辯證關系,常帶有哲學思辨與社會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