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時間:2025年9月20日(周六)下午3點
出品人:黃和平
展覽執行:丁俊文
序 言
中國歷代有著為功臣名將繪制肖像懸掛朝堂以旌表業績的傳統,東漢有南宮云臺,唐代有凌煙閣,清代有紫光閣。那些留名與佚名畫家筆墨丹青下冠冕堂皇的名流,承載了一段段歷史記憶和時代底色。有肇基開業的雄渾,有中興除弊的孤詣,有金戈鐵馬的壯懷,也有鞠躬盡瘁的苦心。顧愷之、張僧繇、吳道子、李公麟、張擇端、武宗元這些畫壇妙手,更是以描摹蕓蕓眾生之相,渲染出不同時代綿延流轉之中華氣象。
五千年滄海桑田、光陰荏苒,及至晚清,任伯年筆下那幅《酸寒尉像》,以高古脫俗又推陳出新的技法描繪了清軍低層軍官的神態,折射出令人唏噓不已的衰敗年代,那是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的時代。
一百二十年兩個甲子過去了,又是歲在辛丑。今天的中國煥發出五千年歷史上少有的青春。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年中,她領導中國人民艱難奮進,英勇犧牲,實現了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這是多么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而其中又有多少英雄人物用他們不朽的勛業給人民共和國發展壯大賦予斑斕璀璨的生命色彩。
時代呼喚當今的丹青妙手為英雄造像!為共和國各個領域的大師巨匠們傳神寫照!
劉波先生無疑是這樣的丹青妙手。
翻開這部畫卷,映入眼簾的那一幅幅大師巨匠的肖像,神形兼備、栩栩如生、奪人心魄、呼之欲出。在他們堅毅的眼神和身軀中,你看到中華民族在艱難困苦中玉汝于成,人民共和國在困境磨難中自強不息,大師巨匠們在建功立業中鳳凰涅槃。在每一位人物肖像旁的題贊,內容貼切精煉,辭章麗采,字字珠璣,加之書法飄逸俊秀,達成繪畫、題贊、書法三絕合一,將我們這個時代各個領域大師巨匠們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表現得大氣磅礴、淋漓盡致。這是以畫卷鑄造的歷史豐碑,是共和國精神面貌的坐標,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道上矗立的一座座人格燈塔。
劉波先生青年時代學業有成,功底扎實,他深受東西方繪畫藝術理論和技法的洗禮,有著深厚中華文化積淀,又深得當代諸多藝術大師的指點。他多年來創作的書畫作品具備寬廣的文史哲背景,形成獨特的清新俊逸、蘊涵深邃的個人風格,為他不斷攀登藝術高峰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完成這部皇皇巨制,達成新的藝術高度,劉波先生跨過了諸多難關,實現了自我超越和升華。首先是心定,真正與大師巨匠們進行心靈的對話,通過探究他們的生平事跡、著作、照片,多維度揣摩人物心態,以心為畫筆,準確把握人物的精氣神。其二是點睛,讓大師巨匠的眼睛表達他們的心聲和信念。中國傳統繪畫講究畫人眼中的神氣,顧愷之說:“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這“阿堵”的靈光異彩也是畫家在大師巨匠的精神感召下,彼此內外雙照、心靈契合,搭建起與閱讀者溝通的心靈之橋。其三是藝精,巧妙地融匯了院體工筆與文人寫意等傳統國畫技法,布置簡凈,隨形賦彩,又吸收西洋油畫構圖與明暗色調運用。用筆嫻熟而凝重,氣韻靈動而骨力老成,攝取大師巨匠們瞬間之神情意態,結體勾勒,神采畢現。尤其是面部淡墨勾寫,線條與色塊交相呼應,運筆一氣呵成。其四是重素,只畫人物,去除一切環境背景、職業道具和附加裝飾,突出人物神情、做派、氣度和身姿,實踐了孔子所言“繪事后素”,即先得有潔白的絹面,才能繪出畫面,其衍生之意在于人之美質為先,是繪事之先決條件,紋飾和技法是為本質而增色的。其五是意賅,繼承了中國古代人物畫像題贊的傳統,使用七律、七絕、長歌、長短句和散曲等形式,概括凝煉大師巨匠們一生成就和精神境界于大美的漢字之中,文以載道,教化人心。其中許多佳句體現出“兩句三年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殫精竭慮,更是創作者執著嚴謹的體現。其六是書逸,題贊筆法暢達、墨彩紛呈,所用楷、行、草、隸、篆各體結構有序、章法森嚴,用印精當、方寸傳情,彰顯著文化之魅、筆墨之韻和書法之雅,可與畫、贊并稱“三絕”。這部畫卷創作過程中,劉波先生以如椽巨筆,在藝術之路上斬關奪隘,探索創新,腕力可舉鼎,楮墨頗達意,筆中有春秋!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以功勛不負時代。時代在變遷,但歷久彌新,薪火相傳。時代新的是中華文化的面貌,傳的是生生不息的精神。謳歌時代,再現英雄勛業,是每一個藝術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實現新時代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是一句口號,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劉波先生以行動盡了他作為當代藝術家的本分,在為我們時代大師巨匠們造像的繪畫創作實踐中,他無疑也達到了人生新的精神境界和藝術巔峰。
攀登是要竭盡全力的,嘔心瀝血之作可以傳世。
是為序。
(文/辛旗,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前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