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1-03-02 12:15:06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wǎng)
因為受馬先生博文的啟示,我重溫了自己今年8月在大英博物館拍攝的這件大理石浮雕的照片,我為之震驚的是:激戰(zhàn)中的拉比泰的左右兩個睪丸如上帝的天平一樣平衡!--肖鷹
近日讀到馬未都先生一篇談希臘藝術觀感的博客文章。在文中,馬先生稱在希臘德爾菲考古博物館看到一件男性軀干雕像(無頭雕塑),這件雕像“忠實地再現(xiàn)”了男性兩個睪丸“左低右高”的“生理細節(jié)”。馬先生在文中表示,這個男性生理細節(jié),“大部分男性都未必知曉”、“夫妻結婚幾十年,妻子也未必觀察到這一點”。因此,他為古希臘藝術家在2500前的雕塑中對這個生理細節(jié)“準確無誤的表現(xiàn)”而震驚。在文末,馬先生還造出一警句:“不僅藝術有高低,睪丸亦有高低”。(“馬未都_新浪博客”,第六百五十二篇•藝術細節(jié))
馬先生是當今著名的收藏大家,他所指出的“睪丸左低右高”的男性體征,無論在生理學、還是藝術學的意義上,對于我都是僅此一知的新知識。我曾兩度游歷歐洲,在希臘也曾有一周逗留,游覽了數(shù)十個大小博物館;在希臘,除德爾菲考古博物館外,還參觀了位于雅典的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和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為什么我沒有注意到這“睪丸亦有高低”的藝術細節(jié)呢?我意識到這個忽略,不免頓生惶恐,趕緊查閱曾閱讀的西方藝術史書籍,特別是重溫我特別敬仰的德國學者漫克爾曼和英國學者貢布利希的著作。
我手頭的兩部英文原版藝術通史均未有涉及“睪丸細節(jié)”的言論。貢布利希《藝術的故事》和《藝術與幻覺》兩大名著,專章討論希臘藝術的“革命”與“覺醒”,津津樂道希臘雕像的頭部和雙足,但對兩者中間的“睪丸細節(jié)”卻失語。溫克爾曼以對希臘雕塑的解讀最具感性和入細著稱于世,但對這個“細睪丸節(jié)”,在其諸代表著作中,僅于《古代藝術史》有“左邊的睪丸總要大一些,和自然界中所見到的一樣”一語敷衍,似乎并不看重“這個細節(jié)”,與馬先生受到“震驚”是很不一樣的。
現(xiàn)存的最早的希臘裸體男性雕像,產(chǎn)生于公元前600年左右,這批體形高大、造型僵硬的雕像脫胎于古代埃及雕塑,被稱為“Kouros”(年輕男子)。與它們整個軀體單調僵硬的造型一致,它們的左右兩個睪丸“高低相同、大小一樣”。更晚的希臘男性裸體雕像,隨著姿態(tài)開始向靈活變化,兩個睪丸的大小、高低也發(fā)生了變化。在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有一件公元前480年的男性雕像,右腳前移、輕微彎曲,左胯相應上提,出現(xiàn)了“兩個睪丸左高右低”的現(xiàn)象――與馬先生在德爾菲所見正相反,也不符合“左低右高”的男性生理現(xiàn)象。收藏于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的、公元前460年的《宙斯》青銅雕像,是一件被定義為古希臘古典崇高風格誕生的標志性作品。在這個作品中,宙斯雖雙腿左弓右曲,做投擲狀,但上身保持了平衡,“兩個睪丸”又呈現(xiàn)左右大小高低一致狀態(tài)。
值得注意的是,在帕臺農(nóng)神廟的裝飾浮雕《拉比泰與半人馬獸之戰(zhàn)》中,正在與半人馬獸搏斗的拉比泰的左右兩個睪丸的高低大小也是一致的。因為受馬先生博文的啟示,我重溫了自己今年8月在大英博物館拍攝的這件大理石浮雕的照片,我為之震驚的是:激戰(zhàn)中的拉比泰的左右兩個睪丸如上帝的天平一樣平衡!這令我極度痛悔去年8月連續(xù)數(shù)天在大英博物館觀賞、玩味帕臺農(nóng)神廟裝飾雕刻,竟然對這個細節(jié)無知無覺。帕臺農(nóng)神廟雕刻是希臘最偉大的雕塑家菲迪亞斯設計和監(jiān)督制作的,是希臘古典藝術的黃金時期的代表作。因此,當我“震驚+痛悔”來描述我對這個“激戰(zhàn)中的睪丸平衡”細節(jié)的感受時,我是在表達對古典希臘藝術在造型上所達到的動力與寧靜之間的均衡感的強烈共鳴。
據(jù)我掌握的有限資料揣測,馬先生所說的“兩個睪丸左低右高”(亦即溫氏所說的“左邊的睪丸總要大一些”),作為“普遍情況”,主要出現(xiàn)在后期希臘古典藝術和泛希臘化時期的男性雕塑作品中。其中,代表作當推開此先河的波利克里托斯的《持矛者》(前450-440年),將之發(fā)揚光大的普拉克西特利斯的《赫爾墨斯與嬰兒狄俄尼索斯》(前340年),以及使之登峰造極的、無名作者的《貝爾維德里的阿波羅》(前350年)。現(xiàn)在我們能看到的,這三件作品全是羅馬復制品,在造型上的共同特點是以右胯提起、身體右傾,構成S形造型為特征,與此相應,形成了“兩個睪丸左低右高”的景象。
依上考察,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古希臘藝術家并不是依據(jù)解剖學知識、忠實地再現(xiàn)“兩個睪丸左低右高”的男性生理細節(jié),而是根據(jù)男性雕像的不同姿態(tài)(尤其是兩胯的相對形式)雕刻“兩個睪丸”的相對位置。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大師米蓋朗其羅,是被溫克爾曼評論為最得古希臘雕塑藝術真?zhèn)鞯暮笫赖袼芗遥摹洞笮l(wèi)》雕像的兩個睪丸是“左低右高”,而其《垂死的奴隸》雕像的兩個睪丸則是“左高右低”,原因就在于這兩個雕像分別是以提右胯或提左胯為造型特征。
就藝術史發(fā)展而言,欣賞古典希臘雕塑,應當具有兩個視角:其一,貢布利希指出,作為古代埃及藝術的學習者,希臘雕塑經(jīng)歷了從完整地再現(xiàn)形體(What)到生動的表現(xiàn)姿態(tài)(How)的革命性轉換,因此,希臘雕塑再現(xiàn)的不是解剖學形體(細節(jié)),而是運動學姿態(tài)(生理細節(jié)服從整體姿式);其二,溫克爾曼指出,希臘古典藝術的美,是優(yōu)美的人性和偉大的神性的結合,是把“自然升華到理想的高度”的創(chuàng)作,據(jù)泥于細節(jié)的逼真性,不僅不是希臘古典藝術的特征,相反是要被努力超越的。
希臘古典藝術所本的奧林波斯神話,不是男性生殖崇拜文化;相反,據(jù)古希臘詩人赫希俄德的《神譜》所述,天地間第一個男性、天神烏蘭諾斯的陰莖,被他的兒子之一、宙斯之父克洛諾斯用燧石鐮刀割掉,拋擲到大海中,在浪花上誕生了愛和美之神維納斯,才有了未來的人類。因此,希臘雕塑家出于完整性原則,雖然不忽略這個“男性睪丸”細節(jié),但是并不張揚它,而是在不失雕像整體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它的表現(xiàn)力和關注度。這可以說是天神烏蘭諾斯的“鐮刀之傷”的藝術無意識。這也許是歷來藝術史大師們幾乎不述及這個“睪丸細節(jié)”的原因吧。
馬未都先生對于希臘雕塑的“睪丸細節(jié)”的震驚感,應當是本于他的鑒寶慧眼專注于細節(jié)的敏銳。雖然從藝術史來看,馬先生這一發(fā)現(xiàn)并非恰當其分,但是,他由此延伸到我們常人(“非醫(yī)學生理人士”)多忽視的一個生理細節(jié),指出“夫妻結婚幾十年,妻子也未必觀察到這一點”,是一個頗有意味的提示。這個提示,直接的意義是讓我們更細心于貼近的觀察和關注,“近取諸身”,豐富我們日常生活的情趣和相互關愛――這一點在當今的汲汲于向外貪求的時風下,特別具有警策意義。(載《中華讀書報》“家園版”,2011-02-23)
作者:肖 鷹 來源 : 雅昌藝術網(wǎng)專稿 責任編輯:楊小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