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2-08-01 21:38:19 來源:中國收藏網
年夏,北京籌辦“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亮安源工人革命運動”展覽,當時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讀書的劉春華,承擔的具體任務是,畫一幅反映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畫。劉春華當時只有24歲,還是一名在校學生,而且沒有專門學過油畫。這年7月初來到安源礦區體驗生活和采訪。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8周年前夕,創作出《毛主席去安源》大幅油畫,因當時反對個人成名成家,故作品署名為“北京院校學生集體創作”。
1967年10月1日,油畫在中國革命博物館與觀眾見面。說明詞是“毛主席1920年去安源”。安源工人出身的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王耀南少將觀看展覽后提出,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是1921年秋天。事后,得到毛澤東證實,于是,說明詞立即改了。
《人民日報》擬刊用該畫,送中央審查,時任中央“文化革命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的江青當即批示:“我建議明天"七一"人民日報、軍報發表《毛主席去安源》,這幅油畫很好。這幅畫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果實之一,它有高度的思想水平,構圖、采光、著色等藝術方面亦是優秀的。聽說是青年人畫的,擬同意發表。建議“署”上作者名字。江青68.6.30”1968年7月,該畫在全國公開發表并大量印制發行。
正當全國各地大力宣傳之時,毛澤東親自審查了這幅油畫。他對將他畫成身穿長衫不甚滿意,說:“我在安源不是穿長袍,是穿短衣。”這次談話通過非正式渠道逐漸傳開。從此,對油畫的宣傳開始降溫。
1972年9月,“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鑒于展廳中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畫出現霉點,加上毛澤東本人對這幅畫不太滿意,將這幅油畫撤下。來源羊城晚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