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2-08-02 21:42:24 來源:三峽晚報
一次偶然間的電視購物,讓退休老人家的電話號碼泄露,自此,老人不斷接到各種藏品收藏的推介電話,在電話推銷下,半年間,老人找人借錢,購得了近7萬元錢的各式“藏品”,直至女兒發現,老人才知道自己被騙。昨天,老人女兒打進本報新聞熱線6233333,稱剛剛幫母親還清所有的借款,并希望借母親的經歷提醒老人們,有理財想法很好,但別上當。
老人7萬元購得各式“藏品”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母親簽收“藏品”,彭女士可能不知道母親已經找人借錢購買了6.9萬元錢的各式“藏品”。
據彭女士介紹,父母二人單獨居住,她很少回家,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恰好在家中看到母親從郵局取回了一個大包裹,出于好奇,她便詢問母親,買的什么東西,還需要從外地郵寄回來,這一問才知道母親半年來,居然購買了大小十幾樣各式各樣的“藏品”。
“據母親說,推銷者說不能告訴子女,年輕人無法理解老年人的舉動,錯過這發財機會是很可惜的。”彭女士事后詢問母親,母親解釋道。
一套“玉璽”花了4.8萬元
彭說,在母親購買的“藏品”中,最貴的一套所謂“藏品”是一件十件套的“玉璽”,當時從郵局取回家,共花4.8萬元。
據了解,彭女士母親最初接觸藏品是通過電視購物購買了一套紀念幣,但自第一次電視購物后,家中便有推銷電話打進來,對方自稱是上海一民間收藏協會的會長,在全國范圍內找尋一定名額的藏友、購買限量產品,參加下半年在上海舉行的藏品博覽會,到時所有的藏品都會被高價回收。
“前后就一個手機號碼,一個座機號碼。”彭講,就在母親收到6.9萬元藏品后不久,母親又接到對方電話,這次是讓購買一個價值4000余元的玉器,彭女士接過電話后,對方發現不是其母親本人,便將電話很不耐煩地掛斷。
無發票無證明僅有觀賞價值
“都是工藝品,根本就不具有收藏價值。”彭講,從最初母親的講述她便知道母親上當受騙了,但母親不愿意接受現實,后她通過多種渠道讓母親相信自己購買的都是些工藝品,不具有任何升值空間,直到這時母親才泄了氣。
“沒有發票,沒有藏品證明,就光禿禿的一件件藏品,包裝倒是精美。”彭說,她事后咨詢相關藏品業內人士了解到,正規藏品都是應該有發行單位和相關證明的,但這些她母親購買的都不具備,簡單的說母親購買的就是些“三無藏品”。
“后來我給對方的手機打過電話,對方一聽就掛。”彭講,她就此報警,警方直接告知被騙了,并希望他們通過上海當地警方報案。
電話推銷收藏品多為忽悠
宜昌市三峽收藏家協會一郭姓負責人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收藏家協會不會隨便為會員推薦藏品,建議藏友在收藏時要仔細鑒別。
同時郭提醒,最近在市區發生多起類似的欺詐案,多為老人和中年人。“像這種電話或者是上門推銷的收藏品,一般都是粗制濫造的,高度仿真的,沒什么收藏價值,賣家也不可能隨便賣他們的收藏品,他們無非是想通過忽悠買家獲取高利潤。”
郭提醒廣大市民,如果確有收藏愛好,而自己無法鑒賞收藏品真假時,最好通過專門合法的協會或委托懂這方面知識并且信得過的人購買。
本報記者 呂曉紅 實習生 徐猛 陳潔 牛盼盼 報料者:陳女士 獎金:30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