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2-08-05 10:42:19 來源:江蘇商報
一“刀”下去,可以一夜暴富,也可能傾家蕩產,在玉石界風行的賭石交易始終帶著一種神秘色彩。昨天,專門描寫“翡翠王”馬崇仁老先生的《聽翡翠王講翡翠》一書正式在南京上柜,馬崇仁也饒有興趣地講述了自己的賭石經歷,其中以100多萬的價格賭得一塊石頭,最終賺了上億,堪稱經典。據悉,不少賭石經歷都是馬崇仁首次披露。
賭石是場慘烈的戰役
在昨天的新書發行現場,已經60多歲的馬崇仁提著一個方便袋。還沒等記者發問,他就像撿豆子一樣,從袋子里拿出近20塊石頭,里面大的有幾斤,小的還沒有鵝卵石大,全部是切開的。據稱,這些全是馬崇仁的“戰果”,因為他將賭石稱之為最精彩、最慘烈的戰役,昨天帶來的只是一些邊角料。
提起大家頗感神秘的賭石交易,馬崇仁介紹稱,賭石就是珠寶商人根據翡翠原石外的皮殼特征、紋理走向來判斷內部翠料的優劣。賭石交易又分為明賭和暗賭,明賭是已經開了一個小口子或是切成了幾片,暗賭則是對沒有開口子的“蒙頭貨”,風險極大。既然是賭,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之所以賭石這種交易手段在翡翠原石市場上沿用近千年,是因為到目前為止,再先進的儀器也無法穿透翡翠礦石外部的風化皮殼看到內部結構。
賭石現場驚心動魄
提起賭石交易,馬崇仁老先生是神采奕奕。他回憶起賭得最貴的一次,那是在邊城瑞麗。
當時,一位皮膚黝黑的緬甸玉商,帶來一塊重444公斤的黃白砂皮毛料。黃色皮殼,皮厚一寸有余,細看有三指寬的一條蟒帶。貨可不是一般便宜貨,從“開口子”看,紫中泛紅,成色極好。
買?不買?多少錢買?當時來看貨的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各地珠寶商絡繹不絕,或若有所思,或悄聲商量,但誰都不敢下手。緬甸玉商心急如焚。臨近中國的春節,貨不脫手,時間耽誤,資金囤積,尚且不知成本能否賺回。
“買,要是虧了,我賠”
正在各珠寶商搖擺不定之際,當年還是中年人的他沖出了這樣一句話,并保證這塊石頭買回去穩賺。他的信心滿滿讓廣東揭陽陽美村一伙玉石商吃了秤砣鐵了心,當即湊足了128萬元,買下這塊石頭帶回家鄉加工。
沒過多久,就傳來這塊石頭讓陽美村人賺了上億元的消息。如今,揭陽已經取代中國香港發展成為當今翡翠市場的領頭羊。
初出道時的一次賭石
馬崇仁說,他經歷的賭石交易太多了,有很多難以記清。不過他初出道的一次賭石故事可忘不了。
有一種“黑烏沙”,是翡翠中一種不多見的石種。馬崇仁第一次見到它時,是在一個叫老茂哥朋友的家里。那天,老茂哥從緬甸回來,興沖沖地請馬崇仁來。馬崇仁進門就看見他正往一塊石頭上澆水,這石頭有臉盆大小,重約40公斤,看上去閃閃發光。老茂哥告訴他,這種“黑烏沙”好賭,容易解漲,是易手貨。
過了兩天,他又來看老茂哥切石頭。老茂哥想大賭,攔腰一刀切下去,整整鋸了一大半。開了,小半的有股拇指粗的綠帶子,蟒帶和癬都在這邊,大半的雪白一片。這塊石頭是漲了,但漲得不多。
剛巧,馬崇仁要到香港去,老茂哥就讓他帶著那小半塊去賣,定價40萬港幣。
馬崇仁到了香港,一邊賣自己的貨,一邊賣老茂哥的“黑烏沙”。不少人看過后,只肯出20萬,與老茂哥定價相差太大,沒敢賣,先把它寄放在朋友家里,自己先回去了。
回到家后,聽馬崇仁一說,老茂哥也一籌莫展。他們喝著酒,商量了一個晚上,最終決定再切,切蟒帶。
可石頭還在香港,怎么辦?
幾天后,有個玉石商要到香港去,老茂哥把這件事拜托給他,并再三叮囑:貼著蟒帶邊切一刀再賣。
又過去幾天,香港捎來話:切垮了,連20萬都不值了!
馬崇仁說,他和老茂哥當時都懵了,老茂哥整天都在找他,分析原因,他也干不成事,于是就想到再把傳話人找來問問。馬崇仁當時就問:“你親眼見到那塊石頭了嗎?”
“親眼見,有10公斤重,”捎話人比畫著說,“切的時候他就在,還幫著抬呢。”
“那他們是怎么切的?是豎切嗎?貼著蟒帶切的嗎?”老茂哥當時都站了起來。
“不,好像是橫切,貼著癬切的。”
馬崇仁說,當時他就感覺到這塊石頭還有希望,可能是把話傳錯了,或是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差錯。于是他們又捎話給香港那位朋友,讓他再貼著蟒帶切一刀,為防止再出差錯,他還特意畫了一張圖,從什么地方下鋸,怎么切。
那人走后,馬崇仁和老茂哥忐忑不安地在等待著消息,消息卻遲遲不來,老茂哥也不來了。
馬崇仁說,有一天中午,他正在客廳喝茶,忽聽門外傳來老茂哥的聲音,老茂哥提著幾只通紅的大火腿,還有幾瓶酒,樂滋滋地進來。“漲了,大漲!200萬港幣1
馬崇仁提起這些的時候,一時臉露凝重,一時又面帶笑容。他說,這是他第一次遇到起伏比較大的石頭,頗有戲劇性,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
場上一刀定乾坤
因為馬崇仁判斷玉料的準確,使他在緬甸周邊的賭石場上享有盛名。
2002年,一位姓王的緬甸商人花270萬元人民幣買來一件翡翠毛料,出售的時候買家給價總是在200萬元以下,王老板心急如焚,向馬崇仁討教。
他印象較深的還有一次,當時有一位叫陳子興的華裔緬商,朋友的礦硐出了一件帕敢基玉石,重96公斤,三面擦出了綠色色帶,色很正,還有一塊巴掌大的天然斷塊,水、色俱佳。朋友想讓給他一半股份,合價280萬人民幣。
陳老板正準備以140萬元吃下一半股份,為了慎重起見,私下問了馬崇仁:“值不值?”他仔細看過后,認為不值。陳老板當時就犯了難。他于是就解釋,憑他的經驗看,這塊色帶只是包著石頭表層轉的,中間可能沒有顏色。他建議稱,既然雙方都是好朋友,最好是再解一刀合價為好,朋友之間也好有個交代。
幾經商量,陳老板與朋友就按照他的意思辦了,一刀切下,果然與他的判斷如出一轍。陳老板的朋友也很大度,雙方重新合價60萬元,后來賣了92萬。朋友是少賺了,但陳老板卻躲過了100萬元的賠本買賣。
賭石處處透著神秘
據介紹,賭石時的過程也為一般人所不了解,這稱之為行規。看貨商到供貨商處看石頭時,供貨商會從倉庫里取出賭石,為避免相互比對,看貨時一般不會同時拿出幾件賭石,而是看完一件,再換下一件,是好是壞,全憑眼力和經驗。
雙方在看賭石時,場面也是極其嚴肅的,一般沒人出聲。以前是兩個人像中國西北地區買賣牲口一樣,在袖子里捏指頭。緬甸地處亞熱帶,人穿得單薄,沒有什么長袖子,就用衣服蓋著手捏指頭。后來,人們交易時,就用一張紙蓋著手,兩人互相捏指頭,目的是不讓旁邊的第三者知道,到底是什么價錢成交。再后來,雙方是各拿一個計算器,相互報價,相互比對,誰也不出聲。等到雙方談好了價格就握握手,表示成交了,不能再反悔了。成交價格第三者根本無法知道。
馬崇仁說,這些都是玉石界的規矩。至于他為何從賭石到鑒定都要親自操刀,他更是透露出翡翠行業一個秘而不宣的傳統——賭石技術一般都是家族世襲,他的家族就是一個翡翠世家,從祖輩開始,這一行代代相傳。翡翠的神秘色彩也正在于此。
文章摘選自:《聽翡翠王講翡翠》作者:周京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