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2-08-09 10:29:24 來源:瀟湘晨報
日日看護,擔心被人移走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劉期宇牽掛的古樟樹下,樹在坡底,樹干三人合圍才勉強抱住。“樹有200多年了,老家原來就在樹下”,劉說,只不過,房屋被拆,原址如今只留有木頭、瓦片等拆遷廢料,“聽說這里要建公園”。
自6月4日從祖宅搬走后,劉期宇每日都會來瞧瞧。起初是出于依戀,但最近更多的是擔憂。他說,剛搬出宅子不到一周,樟樹的保護牌被取走了。“那是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給它頒發的‘身份證明’”,劉期宇說,“牌子還是古木專家侯伯鑫教授掛的,檔案編號是352”。
劉說,就在牌子被盜后,一李姓老板就向他打聽樹的事,表示愿意出26萬元購買移栽。后來,他又聽鄰居提及有人去看過老樟樹。他懷疑有人想打樹的主意。
8月3日早上,劉期宇又來看樹,正好碰見一群陌生人在樹下指指點點。他回憶,當時約有十幾個人,正討論“要留多大的樹冠”、“要挖多深”、“要多大的車”之類的問題。他前去詢問,卻得到“樹不是你個人的,輪不到你管”的回應。
“我當時就愣了下。”他說,愣住的原因是,他從來沒想過那棵樹該不該他管,他認為這樹是有靈性的,自己平日愛擺弄盆栽,好修修剪剪,但他說,自己從沒砍過樟樹的一個枝椏。
“我們相信這兒是我們的根”
“以前祖宅的斜前方有個香臺,正對著樹,逢初一十五都會燒香”,劉期宇說,自己兒時就開始跟著祖母燒香,這是劉家人的一種習慣。就在搬家前,他還帶著兒子燒了香,祈求平安。“今年中元節,弟弟妹妹都會回來,到時還會在大樹下祭祖,我們相信這兒是我們的根”。
2008年,劉期宇收到了拆遷通知,他說,自己當時就在想:“家是可以搬走的,但樹怎么搬。這么大的樹,搬走能不能活都是問題。”據了解,當時樟樹未經過有關部門審核,未被列入古樹名木檔案。
在同事的提醒下,老劉開始往規劃局、園林局等單位跑。“一次不行,兩次不行,第三次就成了熟人”,他笑道,“很多單位的人都知道我家旁邊有棵大樹,一見我去,就知道跟這古樟樹有關。”
他當時就給相關部門提交了一份“保護我家古樟樹”的申請材料,拜訪了侯伯鑫教授,經多方努力,2009年這棵樹終于通過勘察審核入檔。
當發現保護牌被盜,古樹可能被移栽,他于7月底提交了 “關于請求切實加強對我家二級古樟樹落實保護”的報告。不久市園林局又給樹釘上了警示牌。
“雖然樹的所有權歸了國家,但它依然是我們的根,即使有了有效的保護,我還會天天來看它。”他表示,“希望這次的質疑是自己想多了,畢竟古樹本身的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專家 移栽不一定存活
昨日下午4點,記者聯系到省林業科學院研究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侯伯鑫。提及觀沙嶺的古樟樹時,侯教授說:“我記得那樹,它大概有兩三百年了,樹冠好像就有五十多平方,長得很好的。”
說到古樹可能被偷偷遷移時,他表示:“完全不可能,那棵樹應該有幾噸重,要移栽必須用大吊車。且這樹掛了牌、入了檔案,記得當初是我掛的牌,沒經過申報是不可能移栽的。”
侯教授還說:“移栽的話,成本較高,而且移栽了不一定能存活,風險太大。”
市園林局 已加強保護措施
隨后,記者又聯系了長沙市園林局,該局一楊姓處長表示,“已經了解到相關情況,并增加了警示牌,加強巡防。”據了解,市園林局在了解情況后,立刻做出了相關安排,并落實到岳麓區園林局。目前,岳麓區園林局每天都會安排人到觀沙嶺茶子山(古樟樹所在地)附近巡查,防止出現偷偷移植的情況。“既然入了檔案,就是受到相關法規的保護的,若沒得到批準,任何單位或個人都沒有權利私自交易或移栽。”
小資料
城區古樹 幾年前,長沙市對當時五城區(不含望城區)的古木名木進行過一次普查,并開始了對古樹名木的掛牌工作。
調查結果顯示,在地域分布上,岳麓區的古樹名木最多,達到47種714株,分別占全市古樹名木種類和株數的68.12%和56.44%。排名第二的是芙蓉區。受“文夕大火”影響,長沙老城區古樹名木甚少。
從種類上,長沙樹種株數最多的是香樟,樹齡100年以上的有438株,占全市建檔古樹名木總株數三分之一以上,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樹種株數居第二位的是楓香(250株),其次是銀杏(87株)。本報綜合
[相關規定]
不準擅自砍伐和移栽古樹名木
《長沙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節選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古樹名木,是指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稀有、名貴的樹木,以及具有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樹木。
第八條 禁止一切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
(五)不準擅自砍伐和移栽古樹名木;因特殊情況確需砍伐和移栽的,必須經市園林管理局或林業局審核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第九條 城鄉建設規劃或建設工程涉及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由規劃管理部門或建設單位提出處理方案,經市園林管理局、林業局審核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方可實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