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2-08-09 10:36:44 來源:重慶日報
萬州一艘采砂船,從長江里挖出一塊“鐵坨坨”,上面有阿拉伯數字編號,還有一串英文字母。是船舵?是飛機殘?。恳粫r間,這一話題成萬州坊間茶余飯后的談資,人們爭相猜測這一坨鐵的“前世”究竟為何物。8月7日,記者前往萬州打探。
據挖起這塊“鐵坨坨”的“清江9號”采砂船船員湯衛東介紹,8月1日上午9點過,“清江9號”采砂船在萬州紅砂磧江邊準備收工起錨,突然,攪動船錨的鋼絲停止不動,似乎被江底什么東西卡住了。湯衛東隱約在翻滾的江水中看到一大塊黑乎乎的鐵塊。
“像是一大塊鐵皮!”
船長開足馬力,鋼絲顫巍巍地攪動上來,纏繞在鋼絲上的鐵塊隨之冒出水面,眾人趕緊連拉帶拖,把鐵塊弄到甲板上。
“這是啥子喲!”眾人抹了一把汗,將“鐵坨坨”翻來覆去看了個究竟。
“是廢棄的船槳!”
“不像,你們看,上面還有阿拉伯數字喲!”
“不如當廢鐵賣,看著有好幾百斤,可以賣個好價錢?!?br />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起來,湯衛東給江邊收廢品的老板楊德平打了個電話,讓其來看個究竟。
楊德平聞訊而來,他把鐵塊里的泥沙沖洗掉,里面竟又露出一串英文字母。
“這好像不是船舵,制材是鋁合金,應該是飛機零件!”平時喜歡了解軍事的楊德平一番話,讓眾人大吃一驚。
他們不敢隨意處理這塊鐵塊,將其運到了楊德平的小漁船上。8月3日,得到消息的萬州區文管所和萬州漁政將這塊鐵塊運回了萬州區博物館。
“采砂船在江里挖到寶了!”這一消息在萬州不脛而走,人們繪聲繪色演繹著,不少人還言之鑿鑿:不信?都運到博物館去了哦!
8月7日,記者在博物館倉庫里看到了這塊“鐵坨坨”。它長約2.7米,最寬處約有1.3米,因為在水中浸泡時間較長,其表面附著有一些藻類物質,但通體卻看不到銹跡,上面有一根鋼絲,剛韌有力,像新裝上去一般?!拌F坨坨”表面為銀白色,一邊印有阿拉伯數字“431”,另一邊印有一串大寫的英文字母,依稀可辨“CLAD-24SOANA·13”等字樣。其本身并不太重,兩個成年男子可輕松搬動。
“聽那幾個船工說,他們剛剛把殘骸打撈上來的時候,上面還有一盞小燈泡,可惜在搬運的過程中弄碎了。根據材質,我們推斷這可能是抗戰時期墜毀的飛機殘骸?!比f州博物館業務部主任李應東說。
李應東表示,博物館已將這一物體的照片送往相關專家,以及放到網上,希望盡快查實其真實身份,相信不久即有結果。
“鐵坨坨”真實身份3大猜測
“清江9號”采砂船從長江里挖出的這塊“鐵坨坨”,經萬州博物館初步推斷,可能為抗戰時的飛機殘骸。但究竟是何種飛機?它又有著怎樣的故事?人們目前有三種推測。
推測1 前蘇聯空軍庫里申科駕駛的飛機?
1939年,庫里申科和考茲洛夫率兩個轟炸機大隊來華,援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同年10月,庫里申科接到作戰命令,出擊日軍某軍事基地。編隊飛臨武漢上空時,遭到日軍機群的攔截。經過激戰,擊落6架敵機。但他的飛機遭到重創,僅以一個發動機沿著長江向駐地返航。到達萬州上空時,機身失去平衡,難以控制,飛機迫降,庫里申科由于長時間駕機,勞累過度,再也無力跳出機艙,獻出了年輕生命。
“有人曾懷疑這是庫里申科駕駛的飛機殘骸?!比f州區博物館業務部主任李應東卻否定了這一說法。他說,根據《萬州縣志》記載,1939年,前蘇聯空軍志愿隊大隊長庫里申科駕駛飛機,在武漢與日軍飛機惡戰后受傷,沿長江回飛,在萬州墜毀。但通過對比資料,我們發現庫里申科駕駛的飛機上,并沒有上述這些數字和字母。
推測2 二戰時美軍B-25轟炸機?
“這段飛機殘骸應該是美軍飛機?!敝貞c中國三峽博物館(微博)特約研究員唐學鋒看了這一物體的照片后認為,這段金屬物應是飛機的零件,上面的英文大致意思為“鋁合金”和“雷諾茲”。前者可能是指飛機的制材,后者可能為人名,且有可能是飛機駕駛者的名字。
“但是,這段飛機殘骸不太可能是日機或者前蘇聯援華的戰機或者轟炸機。”唐學鋒說,因為兩者不可能在飛機上標識英文字母。同時,美軍飛機出現在長江流域是在1942年以后,所以他認為,“殘骸所屬的飛機,出現或者墜江的時間應該是在抗戰中后期?!?br />
為盡快查找殘骸的真實身份,萬州區博物館工作人員將殘骸的圖片放到國內某軍事論壇上,希望熟悉軍事的網友提供一點線索。
有網友指出,殘骸屬于二戰時美軍B-25轟炸機的尾翼。該網友指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中美混合團的飛機的垂直尾翼有‘431’開頭,所以,這段殘骸應該屬于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中美混合團的飛機,即‘飛虎隊’?!?br />
有網友跟帖稱,“二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支援了中國大量的飛機,而B-25轟炸機是中國抗戰后期的主力中型轟炸機,在萬州附近的梁山(現為梁平)機場,就曾經駐守過B-25轟炸機隊?!?br />
“在梁平曾經有B-25轟炸機墜毀,會不會就是那架飛機?”
然而,萬州區博物館工作人員查閱資料后將其否定。他稱,“在梁平確實曾經有B-25轟炸機墜毀,但是是撞擊山體后墜毀。所以我們又排除了這種可能性?!?br />
萬州區博物館查證相關資料后初步推測,“鐵坨坨”為抗戰時期B-25轟炸機殘骸,極有可能是飛虎隊的飛機。
推測3 上游墜毀沿江水沖到萬州?
萬州區博物館工作人員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在長江萬州段,歷史上從未有過飛機空戰的戰史,殘骸會不會是從上游墜毀,然后沿江沖到萬州?
記者從老船工那里了解到,萬州紅砂磧屬于回水地段,三峽工程蓄水以前,每當漲水,很多東西會從上游沖擊下來沉積在這里,被泥沙掩蓋。采砂船作業將泥沙挖去,殘骸這才重見天日。
據了解,目前,萬州區博物館已經與美國空軍歷史研究學會取得聯系,并將相關照片傳給對方,究竟該殘骸屬于什么型號的飛機,本報將繼續關注。
B-25轟炸機曾在中國參戰
有著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B-25轟炸機是美國北美飛機公司在二戰中研制的,為盟國取得戰爭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B-25也曾在中國參戰,有著一段不平凡的經歷?!?月7日,萬州區博物館文物專家向記者介紹了有關B-25轟炸機的有關情況。
這位專家稱,通過現場查看,他們目前比較傾向于“該殘骸系一架二戰時期美軍中型轟炸機B-25的垂直尾翼的一部分”這一說法。通過蒙皮上的編號“431”判斷,該機應該隸屬陳納德領導的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中美混合團。
據介紹,1941-1942年初,中國空軍可用于作戰的飛機連100架也不到,連戰時首都重慶的空防安全都無法保證。1943年,中國政府接受陳納德的建議成立了中美混合聯隊(CACW),并在英屬印度的卡拉奇建立作戰飛行訓練中心,教官、隊長均由美國軍官擔任。撥給CACW的B-25大部分由美國北美公司位于田納西州孟菲斯的工廠生產。
美國第十四航空隊的前身是鼎鼎大名的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即“飛虎隊”),裝備有B-24、B-25、P-40、P51等美制主力戰斗、轟炸機,其中部分B-25轟炸機常駐臨近萬州的梁山機場。第十四航空隊在二戰期間立下赫赫戰功,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 匡麗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