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2-08-15 16:45:32 來源:辛亥革命網(wǎng)
早年,青島著名藏書家張鑒祥,與褐木廬宋春舫、靜遠堂孟昭鴻,并稱島成三大書家。張鑒祥藏書獨居特色,是以古籍為主。尤重收藏明清兩代山東籍的著作。我國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史志學者傅增湘1922年來青島時,曾參觀過張鑒祥的藏書室,講過藏書之道,應著重從治目錄之學入手,傅增湘曾著有《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二十冊,是其《雙鑒樓善本書目》四卷、《藏園群書題記》八卷、《雙鑒樓藏書續(xù)記》二卷等目錄學專著的總匯集,張鑒祥聽到傅增湘教導后,遂藏書重點以目錄學著作為主,將書室顏題為“千目廬”。并注重書目研究考證,曾著《古籍書目考略》一書。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康有為之女康同璧每年來青掃墓,由張鑒祥陪同祭拜,郭沫若來青島游嶗山,張鑒祥曾經(jīng)陪同,并鑒定華巖寺所藏元抄本《冊府元龜》。
張鑒祥(1890—1972),字錚夫,號鏡芙。自號“千目廬主人”。以字行。山東膠南市王哥莊大臺人村。系康生的本家堂叔。曾居青島市平原路八號。同弟培祥為鄰。至今其親屬尚居本市甚多。早年在天津南開中學班讀書,來青島后,于德華大學畢業(yè),曾在禮賢中學任教,并在北洋政府膠澳公署任職。
張鑒祥平生頗重藏書。在各地游歷時,遍訪南北書肆,遇到喜愛的書便購買。落戶青島后,更重與藏書家、學者以及書肆老板交往。張鑒祥是島城著名藏書家,有兩大特藏:刻意搜求山東籍人所著作品與收藏目錄學專著。他的許多藏書是從復興書局補充到的。當時,青島雖有多家書局,惟有孫敬修看到缺少經(jīng)營古籍的書店,于是他在平原路辦復興書局,著重經(jīng)營古籍。平原路一帶聚居著許多文化名人,包括有藏書家千目廬張鑒祥、寒松堂鄭愛居、金石學家王獻唐、美術家呂品與杜宗甫等,尤以學者黃公渚,文學家王統(tǒng)照,他二人都是山東大學教授;這些人都成了復興書局的顧客,時間長了都互相結(jié)交成了朋友。平原路是山東大學去中山路商業(yè)區(qū)的必經(jīng)之路,山東大學文史專業(yè)的老師、學生也常光顧書局。書店內(nèi)設了桌子、椅子,備有茶水。一些教授、學者來選購線裝書,或者不買只查詢,可以坐在這里飲茶、查閱。張鑒祥因是那里的長客,從專家、學者那里也學到了不少版本知識。根據(jù)讀者的要求,書店也可以為他們從北平、上海進書。時間久了這里成了一個文人聚會的地方。如張鑒祥、黃公渚等常來這里坐一坐,有時并不買書,只是交流藏書心得。張鑒祥到青島解放時收藏僅線裝古籍達2000余種,6000余冊,萬余卷,曾設專室藏書(現(xiàn)代圖書尚未計在內(nèi))。 抗日戰(zhàn)爭時,家居負閑,與弟秉承家學,都頗喜藏書,并重目錄之學的研討。
解放后,張鑒祥為青島市民盟會員,青島市政協(xié)委員、青島人大代表、先后供職于青島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青島市圖書館,青島市博物館(微博)。平日注重藏書,長于文物鑒賞,經(jīng)常與張公制、孟昭鴻、趙孝陸、候芝亭等著名文人交往,探討學問,交流藏書。他常到各地游歷,遍訪書肆,青島市圖書館自1949年6月至1953年,全市各單位送交了解放前出版的中外圖書近2萬冊,線裝書1萬冊。張鑒祥與許多著名人士如鄭愛居、張公制等捐獻線裝書5000余冊,多為明清善本,其中就有張鑒祥一些屬于山東人著作部分,如《胡嶧陽先生遺書》是研究《周易》的名著,捐獻給青島市圖書館。至1954年已有藏書近20萬冊。1956年,編寫《明清兩代山東人著作書目》,得到張鑒祥提供資料居多。
張鑒祥的藏書獨重目錄學專著的收藏湖研究。他特喜歡在所藏圖書中寫以題跋,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山東大學張長華先生編有《張錚夫先生題跋輯注》就是據(jù)張鑒祥曾售于山東大學圖書館約1041種,3597冊中輯出。可惜未曾出版。還有一部分線裝古籍捐獻給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在其影響下,隨后于1959年5月18日,其弟張培祥曾將所藏朱家寶等七副對聯(lián)也捐出。因無傳人,還有少量自存圖書,多都失散。 張鑒祥撰有《增修膠縣藝文志》、《即墨縣藝文志》等目錄學著作。尤以所撰《古籍目錄考略》著稱于時。
張鑒祥所撰《古籍目錄考略》,注錄古籍書目105種。所錄條目分有官修目錄、史傳目錄、藏書家目錄、引書者目錄、題跋家目錄、考據(jù)家目錄、校刊家目錄、目錄學家目錄、學者目錄、讀者目錄等十類,研讀之細可見。可說是他的藏書見證,當是他治目錄學的重要成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