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瘋狂的石頭,能令人身價百倍,同樣一塊瘋狂的石頭也能令人蕩盡家財。近日前往南京石頭城84號貴人有玉坊的湖南張先生,因為一段瘋狂的玉石奇遇而心有余悸。走出貴人有玉坊大門,陪同朋友林女士前來向“玉癡老怪”取經的湖南張先生仍心有余悸,他差點為了一塊玻璃損失慘重,而他的朋友林女士則花20萬買到塊玻璃,張先生主動為她承擔了一半的損失。
收藏名家買到巧貨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張先生在湖南當地,也是小有名氣的書畫收藏名家。有天張先生遭遇個從外地趕來的賣家,稱因為企業資金周轉不靈,急著出手上的幾件藏品,張先生與他的朋友包括林女士一起前往這位賣家的下榻酒店,發現賣家所帶來的藏品中不僅有字畫,還有黃金飾品和兩塊看似特別白潤細膩的和田玉石。
以張先生的眼光來看,這位賣家的幾幅字畫非常具有收藏價值,并且以低于市場近一半的價位出售給了張先生,而林女士也同樣在張先生的介紹下低價購進了黃金飾品。最后賣主推出了那兩塊看似特別白潤細膩的和田玉石,林女士特別喜歡其中一款蓮花造型的小點的“玉石”,在征得張先生的意見下,以揀了便宜的心態花20萬“撿漏”。
收藏名家險遭下套
生意做成后,賣家鼓動張先生購買他的另外那塊大的看似達到羊脂級的“玉石”藏品,賣主一直介紹那是塊特別難得的羊脂白玉,當時他自己花了三百多萬從新疆和田購進,這幾年玉石價瘋漲后絕對不是這個價位,為了周轉資金忍痛以160萬出售給張先生。
張先生非常心動,然而他對玉石沒有多少研究。于是想到圈子里有朋友提及南京有個玉癡老怪,心念一動,便說再考慮一下。出了酒店張先生就帶林女士立即飛往南京找“老怪”,沒想到老怪給的結果卻讓兩人大吃一驚:林女士花20萬撿漏所買的是塊“玻璃”。
張先生一行再撥打賣主電話已經關機了,也不知道對方是有意抑或也是“受害人”,總之張先生很慶幸自己因為費點周折來請教玉癡老怪而沒有遭受巨大的損失。他主動彌補了林女士買的那塊“玻璃”一半損失。
收藏業隔行如隔山
三百六十行,隔行如隔山,張先生縱橫收藏界十多年,沒想到差點栽在這“瘋狂的石頭”上,張先生一再感嘆收藏真是隔行如隔山,而巧貨更是不能買,自己就是因為買到巧貨有點忘乎所以才建議林女士花20萬買了塊玻璃。如果當時自己不是因為買到巧貨肯定不會那么輕率地讓朋友林女士買那塊看似羊脂玉的玻璃的。以上看來這都是別人設的局啊。
據玉癡老怪介紹,10多年前,和田玉造假主要是用岫巖玉、南陽玉、青海玉、俄羅斯玉等近親玉種冒充正宗產自新疆的和田籽玉。近些年隨著玉價不斷提高,以次充好的手段已經算是“業界良心”了,市場上很多看似物美價廉的“和田玉”,其實就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玻璃合成品,對玉石不懂的收藏者,經驗不足和撿漏的心態,往往容易導致其上當受騙。
選購正宗產自新疆和田的上等和田籽玉,推薦去位于南京石頭城84號的貴人有玉坊和田玉會所多看看和多進行比較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