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社報道,考古人員在對唐武宗端陵陵園建筑遺址及石刻的首次科學考古發(fā)掘中,清理出土石人、石馬等石刻近50件組,其中10件蕃酋像頭部均有缺失。
唐武宗公元九世紀初在位,以限制佛教發(fā)展的“會昌法難”成為歷史上聞名的“毀佛皇帝”。唐武宗陵園——端陵位于陜西省三原縣徐木鄉(xiāng)。
考古發(fā)掘顯示,唐端陵東門北側門闕為夯土結構,平面形狀為梯形,其東西長約24米、南北寬約15米、北端寬約13米,闕體主體現(xiàn)存高約3.5米,未見夯筑傳統(tǒng)的所謂三出結構;南神道西側蕃酋殿址位于陵園南門西側門闕以南10米,平面形狀為曲尺形,南北長17米,東西寬18米。目前,共清理石刻37處近50件組,讓許多珍貴的唐代帝陵文物得以“重見天日”。
來源:深圳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