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材·設計·文化——關于竹材開發與振興中國設計的思考-設計板塊
作者:核實中..2010-05-19 11:03:05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0 引言
我國竹材資源充足、價格低廉,我們的工業設計師們認真深入地觀察竹子本身,分析和研究其可供利用的優秀實例,師法于自然。通過對新的竹材制造工藝的挖掘,加上精心的設計,竹材將來極有可能在相關領域成為重要的新興應用材料。以簡約的設計,創造出既具有現代感又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的現代竹材產品,為探索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綠色設計和傳統材料產業振興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1 竹材的文化特征
部分的中國工業設計師以對傳統材料的研究和再開發為切入點,通過自己的個人化或小范圍的設計和生產實踐,為中國設計、制造及文化產業的整合提升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以此拋磚引玉,逐步影響更多設計師和企業參與到這個努力中來,最終促使所有設計師和產業界整體自覺的形成。在將中國傳統材料一一浮現眼前進行分析時,才猛然發現,我們傳統材料的優勢已經快消失殆盡了。木頭,歐洲有上等的木材,芬蘭、瑞典等歐洲國家的家具設計遠比我們先進,IKEA的家具連鎖店在中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陶瓷,國外的研究已經走在了我們的前面,德國的衛浴陶瓷產品設計與研究非常出色,我們旁邊的日本以京瓷公司為代表的在半導體、IC等高科技領域的陶瓷應用研究早就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玻璃,中國已經遠遠的不及歐洲,丹麥、芬蘭等國的玻璃制品世界聞名。最后,想到竹子時,才覺得眼前豁然開朗。由于產地和材料本身的原因,竹材的研究應用還沒有被西方國家廣泛開展,因此,以竹材的開發設計來導入對中國設計振興的研究具有特別的意義。
1.1 竹材具有典型的東方民族特征
竹子作為亞洲獨有的資源具有明顯的東方民族特征,而且主要生長在中國南方地區,尤其是毛竹,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和臺灣地區,分布廣泛,桿形粗大,篾性好。竹子在中國傳統中,象征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則是真實與奉獻的標志。整個東方地區都曾經將竹子用作書寫的工具,對于佛教和道教作家、藝術家來說,竹子筆直的線條和中空的結構本身就有極其深刻的象征含義。竹子作為四君子之一,其高潔的品格及優雅的風韻為其賦予了更為深刻的象征意義。
1.2 獨特的材質與材性是竹材設計和產業開發的基礎
人類的造物活動積累了上萬年經驗。在中國古代,造物被解釋為“物曲有利”——以各種物質材料,改變其形,偏重其利,制成器物。側重利用材料本身的利弊優缺,進行器物的制造。竹材,外形上看,直立生長,直徑從根部向上逐步減小。將竹材水平剖開,可以看到明顯的竹節和節間兩部分,竹節的節隔把竹稈分隔成空腔。竹材具有徑小、中空、壁薄和尖削度大的幾何形態,其色澤較淺,易于進行漂白或染色處理,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竹材加工產品的裝飾功能。竹壁厚度上存在著物理力學性能不同的竹青、竹肉和竹黃三個部分,在生產中可以分別對其進行加工和利用。
在解剖結構上,其維管束相互平行,紋理通直,沒有木射線等橫向組織,具有極好的劈裂性能。竹材本身具有良好的彈性和柔韌性,新鮮竹材具有熱塑性,可以通過加熱進行彎曲成型,制造出多種造型別致的竹制品。
竹材及其制品由于易遭蟲蛀和發生霉變與腐朽,必須進行物理和化學處理。竹材易生蟲和霉變,也易干裂,不宜長時間露天儲存. 竹材不能通過鋸切的方法將其直接加工成板材或方材,也不能通過刨切的方法獲得紋理美觀的刨切竹單板,竹材旋切所得到的竹單板幅面小,易碎裂,較難進行量產化。在材性和加工特性方面的問題是導致數年來竹材應用越來越小、產業逐漸萎縮的重要原因,因此只要加大在這方面的分析研究,擺脫傳統竹材工藝化傾向的影響,以全新的現代設計方法和觀念來設計、開發竹材,竹材必定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
竹因其分布廣、生長快、用途多、生態和經濟價值高等特點,被譽為“綠色的金礦”。竹子生長速度快,周期短。和木材相比,竹子的生長周期要短的多——樹苗長成大樹,一般需要20年甚至50年,而竹子從破土到長到十多米高只要60天。竹密度與竹齡有重要關系,竹子由于沒有形成像樹木一樣的年輪層,從幼齡竹到老齡竹的生長過程中,沒有明顯的體積增長。無論生長著的翠綠的還是已砍伐的干黃的竹子都有很強的韌性,從而具有了耐磨的特性,這對于竹材開發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產業基礎。
1.3 竹材的視覺特征
竹子常綠直立,形態各異,葉很少,且一直向上生長,看似紛亂,實則錯落有致。竹稈具有明顯的竹節和節間兩部分。如毛竹竹稈可高達10~20m,胸徑多為10~20cm,竹壁厚度在10mm左右,其竹節數量也可達數十個之多。
碧綠的竹子,作為一種自然的構成,給美麗的大自然增添了光澤。竹材天然生成中空形態,期待容納物體的渴盼,在自身的造型生成中占有很大比例。竹文化是我國的傳統現象,竹子虛心、有節、挺拔凌云的形態特征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審美意識相契合,成為"清高、氣節、堅貞"的象征。
1.4 竹材作為綠色材料的優勢
竹材作為自然易降解可再生的傳統材料,直接用材料的本身結構來進行產品設計,不使用或較少使用粘合劑,通過竹材產品喚起對環境問題的反思,加強人與環境的親近感,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作為塑料產品、木制產品等的替代品,竹制品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竹子的纖維排列緊密、整齊、走向一致,有一定的韌性 和硬度,加工處理過程簡單。竹制品特有的竹制感覺和使用感覺是塑料甚至一些木制品都無法相比的。
就生態而言,竹子是一種可再生性材料,循環周期短,生長占地面積小,對土地要求不高,且具有優美的外形和較強的對環境的調節功能,再加上其質輕而堅固耐用、加工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具有很強的產業化特征和文化內涵。
從古至今,竹在人們的生活中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經過了現代技術處理后的竹材,跟現代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以及現代的制造技術、工藝方法相結合,與現代的銷售手段、市場推廣相結合,竹材必將迎來更加廣泛的應用前景。
2 現代竹材的開發設計要點
竹材的應用領域非常的廣泛,可以在禮品包裝、文化辦公用品和生活用品等領域成為許多材料的替代品,作為載體的竹材產品以更主動的姿態、更豐富的品種、更富于個性化的形態在生活文化中扮演著一個滿足使用者個性化需求的角色。設計師眼前突現一個廣闊的想象天地,在傳統與創新、文化與產業、共性與個性之間自然銜接、過渡、轉化,大膽發揮,敢于突破,以一件件充滿人性尊重和情感關懷的竹材產品形態巧妙地適應和恰當地引導人們的生活方式。
2.1 材料因素
材料是設計的承載體。竹材的材質美主要體現在:質地精純、柔雅親和、紋理清晰、手感舒適,與相關產品整體配合適宜和諧以及合理的功用。以竹材來進行相關產品的開發,不但改變了產品和設計的藝術風格,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念,以材質本身之美來彰顯產品的魅力。竹材僅有壁厚、中空的特性成為利用竹材進行設計時需要特別關注的部分。剖開竹子,是一個底部封閉的圓筒,形成容納物品的空間,也形成了利用竹材來容納的原型。李亦文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利用竹材投入西方市場的一些設計可以為我們這種想法提供必要的參考。在具體的托盤設計中,設計師巧妙的利用了利用竹材的自然曲面設計成托盤把手,利用剖開竹子自然形成的節封閉的形體設計為酒壺,利用剖開的竹設計了浴室用品。根據竹材的環保性,利用嫩竹替代塑料設計了兒童的刀、叉、勺等餐具,衛生環保而又清新自然,價格也便宜,是非常好的個案。
我國竹材資源充足、價格低廉,通過對新的竹材工藝的挖掘,加上精心的設計,在將來極有可能在相關領域成為重要的新興應用材料,以簡約的設計,創造出既具有現代感又被廣大消費者廣泛接受的現代竹材產品,為探索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綠色設計和傳統材料的產業振興方面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竹材是大自然賦予東方社會的禮物,珍惜和充分利用好它才是設計師們的上上之選。
2.2 結構因素
竹材的構造是實現竹材產品功能的基礎,而且結構與最后造型呈現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因果聯系。作為特定的竹材產品開發,其功能基本上是預先設定不可隨意改變的,而實現其特定產品功能形式的結構是可以選擇的。大自然是竹材構造演化的基本源泉,設計師認真深入地觀察竹子本身,分析和研究其可供利用的優秀實例。在設計中特別注意分析竹材結構中的基本連接方法,包括榫接、滑接、剛接等在竹材產品開發設計中的最佳應用,研究竹材結構與形態的關系,與結構穩定的關系,與受力方向的關系等等,積極探索設計新的結構形式可能性。
2.3 功能因素
一件產品的功能并不是多多益善,過分就導致浪費。對功能因素的恰當把握是竹材開發設計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正由于竹材的特殊性,好的竹材產品在功能上的拿捏都是很有分寸的,在材料特性和加工工藝、功能實現方面恰到好處。功能有了強烈的針對性,只有在綜合考察使用對象、使用狀態、使用環境和需要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才能較好地進行取舍。同時,竹材開發設計的系列化和組合化是非常重要的開發方式,符合竹子成材的結構特征,以此而產生的品牌形象與設計理念的強有力傳達又能產生成倍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相關產品差異性的存在和滿足進行分析研究,再次基礎上進行竹材系列化產品開發,能夠滿足人們選擇更多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擁有個性化用品。
2.4 環保因素
竹材本身即是環保材料,從材料的選擇到工藝的過程到制造,從設計到銷售到材料的回收處理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應該嚴格要求,充分考慮資源占有極小化,工藝處理、包裝方式、儲運方式、竹材產品生命周期及銷售、使用、陳列裝飾和廢棄后降解處理等相關情況的綜合最佳解決方案。
竹材開發設計盡量考慮加工制作的輕量化,節省資源,節約能源。在造型設計時盡可能利用竹材自身材質、肌理和結構來完成產品的設計,盡可能減少輔料如油墨、粘合劑、漂白劑、染料、覆膜等的應用,并充分考慮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的參與性和感情交互。加強對竹材材料與現代工藝的研究,將傳統材料、文化語義與現代生產工藝有機地結合,探索不同竹材、竹材不同部位、不同物理狀態下竹材的開發利用可能性,致力于創造既便于使用,清新質樸且品味高雅、美觀時尚,真正為消費者喜愛。
3 珍視民族傳統文化,4振興中國設計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劇,我國制造業日益在世界經濟中彰顯其影響力,但是目前我們的大部分企業只是跨國公司生產鏈的最后一個低端環節,“從硅谷-臺灣新竹-東莞、蘇州之間,按照產業分工,其利潤率按照25%-15%-5%的比例遞減。”因此要真正改變我們處于跨國企業在中國的加工廠和車間的地位,需要我們積極努力地提升我們的產品創新能力,其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便是提升我們的工業設計水平,這一點,鄰近以三星、現代為代表的韓國設計這幾年的迅速崛起便給我們提供了非常生動而直接的經驗。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我們在不斷更新設計觀念、積極掌握全球設計趨勢和設計規范、努力同世界接軌的同時,積極提升和彰顯我們民族特色的工業設計將是重要的手段。
經濟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亦是經濟!如同經濟對全球的影響一樣,文化具有同樣強烈的擴張力。二戰以來美國的消費主義經濟在全球擴張的同時,美國的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迪斯尼、好萊塢等消費主義文化也隨之在全世界擴散。在經濟全球化加快的今天,落后的文化將迅速消亡,先進的文化將被世界共享。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一樣,都處在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口。中國應該致力于培植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設計領域樹立其民族文化的地位。雖然工業設計源于西方,但中國應該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著手,尋找自己的審美和文化源泉。更多的社會有識之士早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也需要有更多的工業設計師和中國企業積極投身到發展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現代產品和設計中來,使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整體自覺。
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實踐,很多國家的設計都體現了他們國家自身的文化特征。除了美國鮮明的消費主義文化與設計的密切結合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以奔馳、大眾、奧迪、西門子等為代表的德國設計嚴謹、理性、質量精良,這與德意志人民的民族特點是相符合的;北歐的家具、燈具和其他室內用品設計造型優雅、充滿人文關懷,這與北歐五國人民的民主意識、熱愛生活的態度是分不開的;以索尼、東芝、松下、豐田為代表的日本的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