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6-19 14:46:41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誰都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澳門,誰都可以用自身的方式進入澳門或解釋澳門。”當今的澳門的畫壇,是歷史的延續,但又具新質。它以中西交融、多元共存為特征,流派紛呈,民間畫會眾多,但它們的文化背景不同,有的以中國傳統繪畫為根基,有的以西方寫實傳統為依托,有的又以西方現代藝術為重心。畫家有的畢業于內地美院,有的深造于英、法、葡萄牙藝術院校,有的是澳門人和土生葡人,也有的是西歐或俄羅斯移民。但單從這些畫會和畫家來看,也反映出澳門美術與眾不同的融合狀況。
從整體的文化現象看,上世紀末澳門現代主義繪畫的迅速崛起,使當代美術逐步擺脫了原有的經驗范疇和文化區域性束縛,傳統與現代、東方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是當時美術創作的重點。因此,此時國際性的展覽很多,如路易斯·迪美畫展、阿杜·布奧畫展、古力特雕塑展、門內斯作品回顧展、安東尼奧·德哥士達畫展、瑪麗亞·嘉比樂畫展。此外,還有融合中西的綜合性展覽,如“澳門藝術雙年展”,它從第三屆起組委會決定由不同國家的國際知名的專家組成評獎委員會,包括國際藝術評論家協會的代表、英國倫敦藝術學院的代表、葡萄牙全國美術協會的代表、中國北京、上海和澳門的代表,成員和組織方面較之以前更加完善。前東方基金會駐澳門辦事處主任馬文林評價說:“這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員組成的委員會,也可以說是不同文化的組合,評委們既是機構代表,同時亦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這不僅使評審工作更公平,同時亦確保澳門藝術雙年展的聲譽”。
從澳門當代藝術家的創作來看,中西文化的交融十分明顯。澳門活躍在畫壇上的代表性畫家有繆鵬飛、袁之欽、嚴樹芬、吳衛鳴等。作為澳門當代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繆鵬飛的作品有非凡的氣勢和格局。他的作品大膽摻合了后現代的呈現手法,無論線條或色塊既追求現代意味的肌理效果,又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的意味。在思想上,他堅持“新東方主義”的美學見解,認為后現代可以拿過來用,但他的藝術靈魂和藝術感覺絕對是中國文化氣質的,絕對不會被“全盤西化”而失去自家的面目。他在嘗試走出一條獨特的路,用西方的技巧表現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袁之欽的作品以仕女作為描繪對象,這些仕女角色多半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或傳統戲劇舞臺,但是她并非以傳統繪畫方式來塑造對象,而是以抽象手法來表現心理世界。她隨心所欲地以現代派的變形技巧來處理傳統題材,打破中國傳統的固有色概念,在技法上不囿于固有方式,而加入現代繪畫中的拓印技法、木版畫的線條,這無疑是中西藝術融合的結果。吳衛鳴屬于澳門特定歷史轉折時期的新一代前衛藝術家,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與長期糾葛的十字路口,他們希望“尋找到能夠繼承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獨特前景,在傳統與未來之間,在東方與西方之間,搭起一道自我意識與人類文化史溝通的橋梁”,他們希望與其他澳門當代藝術家一道,通過艱難摸索和辛勤創造,不斷充實和豐富中西文化融合的碩果——澳門文化的內涵。
總而言之,澳門藝術家都是在文化融合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在創作中,澳門當代藝術家更注重自己的文化血緣與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許正是因為融合大于沖突,澳門當代藝術家才會有如此平靜的心態來玩味藝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