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6-21 17:05:38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紫砂壺藝是中國陶瓷藝術的一朵奇葩,它的精湛,除了其特有的地域材質和獨具的成型手法,還在于壺藝的廣采眾長,在借鑒中不斷地豐富表現形式并深化其精神內涵。
與雕漆和絲等傳統工藝門類相比,紫砂壺藝始終往下植根百姓生活,向上牽手文人雅士,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從紫砂壺藝的初創到不斷成熟完善,紫砂壺藝正如海納百川,乃有大成。不同于傳統工藝的強大的復制功能,紫砂藝壺是在不斷的實踐中自我完善的,而連續的壘加與重構的進程中,最為突出的是借鑒性因素的發揮。
“宜興之壺,從來好尚古樸”。而眾所周知的是,紫砂壺藝較石器、玉器、青銅器藝術要晚得多,就是在陶瓷史中也是個晚輩,因此,可以借鑒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為紫砂“輸血”。明代徐友泉擅仿青銅器入壺,傳世之作有仿古香三足壺、仿古虎壺,形制古拙,自成一格。后世的陳仲美步其后塵,所制三瓣香形壺、圓角方壺,加強了青銅質感,更是秀潤之姿。區別于明代匠人對商周香鼎題材的挖掘,清代藝人以尋常鐵權銅砣入壺,更加簡潔質樸貼近生活,華鳳翔作方砣壺、萬泉作秦權壺,均是藝用相宜,明快可人,程壽珍將書案上的銅洗信手拈來,化作扁鼓壺,令人耳目一新。而以磚瓦陶石入壺更令人拍案叫絕,朱堅款的磚四方壺、楊彭年制半月瓦當壺、鏡瓦壺等設計新穎,加上文人參與,題詩銘刻,切茶切水切壺型取意,境界深遠。更有取材古玉、碑塔,精品疊出,舉不勝舉。
除了取材博古,紫砂壺藝還師于造化。自然形的花貨即是借鑒樹木、花果而入壺的,陳鳴遠的壺藝開創出一派新天地。其南瓜壺以瓜為腹,蒂為蓋,虅為把,卷葉為流,通體借用瓜蔓原形加以巧裝組裝,合情入理。楊鳳年所制梅段、竹段壺采用浮雕與貼花,頗見智巧,尤為經典的是她所制的風卷葵壺,將風中搖曳的葵花舞動的姿態描寫得如癡如醉。紫砂壺的另一大類筋紋形壺,或是由花果變形而成,或取花瓣之筋棱,如明初創制的菊八瓣壺、合菊壺、葵瓣壺、水仙花瓣壺等等相傳至今。
分析傳統的紫砂壺藝借鑒方法,可分為代用、取用和借用三種形式。
代用式是照搬借鑒對象,將瓶鼎直接搬來作壺形,因不符壺理,因而不具有實用性,只作擺設或把玩而已。如鳴遠款天雞壺,形式雖美,但實用性差。韻石搏浪椎更是創新有余,實用不足。取用式是摘取借鑒對象的部分,或是將摘取的不同借鑒對象的不同部分綜合組合,移作壺紐、壺流或壺把,用得好的可畫龍點睛,用得差的是牽強附會,甚至張冠李戴。借用式是略取借鑒對象的形意,達到藝理統一。曼生壺的設計乃臻妙境,云蝠四方壺風箱式表明了“外方內清明,乃與爾諧亨”;高井欄壺井欄式體現了“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飲庶幾,永以為好”;鐘鼓形壺說明了“鼓和五口,水彰五色,用作茗甌,潤身以德”。
可見借鑒中要求壺理規范,和諧統一,要盡力保持借用因素固有之特征,也要作大小、形狀、色澤上的變化。以適應承擔新角色的條件。在對自然形態與物體的模擬變形中,通過提練取舍,運用雕鏤捏塑的方法表現其形象特征,并力求做到以少勝多的效果。在借鑒中切忌喧賓奪主,要突出主題,強化造型的整體性,使壺體與借鑒的局部協調共容,相得益彰。正如曼生壺那樣,在紫砂壺藝的借鑒中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這既是壺藝創作中借鑒運用的最高境界,也最能充分展現出人格的追求。
新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紫砂壺藝迎來了創新的春天,諸多名家各展借鑒高招,創制成“方非一式,圓無一相”的新壺,李昌鴻借鑒考古挖掘的漢簡,創制了竹簡茶具,榮獲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他的九龍組壺,將民族圖案與古老器形引入壺中,加強組壺的歷史內涵,更有趣味的是他根據學士帽服創作的學士壺,莊重高雅,有學士儒雅穩健的風度。季益順設計制作的賓朋滿座壺,取酒壇為壺體,幾只杯子周成一圈,營造出酒酣耳熱的喜慶場面;他創作的初夏少女壺,則借用精致的太陽帽、俏麗的太陽群,材料源于生活,符合現代審美。筆者在國內流行唐裝之際,巧借石瓢壺形,用修飾后的唐裝圖案裝飾壺身,創制成功的思古瓦當壺,布局巧妙,金石味弄,既具東方文化的內涵和東方藝術的神韻,又具有民間習俗的底蘊和古老工藝的傳承。
縱觀紫砂壺藝由古至今的優秀作品,所用借鑒因素講究壺理,為造型服務,更為實用錦上添花。明接與暗接、個性與融合、寫實與變形、視覺與觸覺等等都要合乎紫砂的習慣語匯和成型要求,從而使實用的技術性與藝術的欣賞性完美統一。通過借鑒因素的引入壺藝造型,使借鑒的事物經歷變形、變態而轉換到壺體,這樣的引入產生新的觀賞體驗,會由此而產生的指向性和延伸性,由視覺閃現與暗示揭示主題。在這個探求的過程中,觀賞者體驗出發之美、探索之美,實現了創作者與觀賞者之間的相互交流。
眾所周知,紫砂語匯是幾百年來反復錘煉而規范起來的。歷代高手通過各種方式打造著紫砂的專業術語,排斥粗糙的簡陋的用語,使紫砂成型制作成了與文人雅士格調相匹配的技藝。在此基礎上的創新,既要學習傳統典范,又要大擔突破藩籬,彰顯個人特色,推出原創新品。結合原創新品,結合壺藝創作的實踐,筆者認為,要運用好借鑒性因素,就必須注重五個方面能力的培養。
一是要有敏銳的感覺能力,特別是現代審美能力。制作者不僅能在復制傳統中再現古人情懷,而更要掙脫陳舊迂腐的觀念,以現代審美對傳統精神加以發展,對現實生活進行謳歌。獲得第三屆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金獎的五頭博擊茶具,借以狀似鵝卵石的礁巖作壺身,看起來既有棱角的影子,又溫潤可人,壺身上幾朵浪花的跳躍,乍有生動有趣,再看則驚心動魄,至柔之水組成的浪,無數次用嬌柔的身軀,博擊著無比堅硬的礁巖,給人以一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蓬勃向上、催人奮進的感覺。
二是要有創作的欲望,而創作欲源于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創作的根深植于生活的沃土。盡藏壺,借鑒大彬如意圓壺的圓身象腿的要素,加以重新解構,將流把紐大膽改造,在揣摩借鑒中深感大彬壺藝的博大精深,所以,將自己創作大彬壺新形態裝滿感悟;盡藏其中而無盡藏!凌波仙子壺則是對現實生活的美景再現,表現了夏日荷塘風動后的詩情畫意,壺紐提練作荷苞點化主題,壺身水波化處理與金沙點綴,充滿動態,恰如荷葉的風擺搖曳。
三是要有創造的能力,設計靈感要有扎實的紫砂技藝去表達,沒有過硬的手工就不能完美表現自己的設計意圖。萬象更新壺敦實的象身、三彎如象鼻的壺流在制作中都是對傳統成型方法的挑戰,壺流的舒展胥出、蓋子的卡嵌處理、壺肩的花紋裝飾等等都要和諧得體,概括自然,從而表達萬象更新的祝福。
四是對傳統藝術的鑒賞能力。壺藝創作不單要求工藝精巧,更考驗作者的文學藝術的修養。萬象更新壺裝飾的連綿不斷的菊紋象征吉(菊)祥(象)的主題;思古瓦當過腹刻古樸的瓦當圖案,大大延伸了撫今追昔的內涵;而三足龍壺、玉龍嬉水壺均飾以古玉龍形,既豐富了傳統橋梁紐的表現形式,又賦予了象征意義。
五是要有美好愛心的情懷。紫砂壺藝傳播的是文化,紫砂壺上賦予了人文精神,正因為愛家鄉,才有了源自荊溪十景而創作的聽泉壺、玉龍壺;因為愛生活,才創作了由傳統合歡壺演繹的秦晉緣,這樣的創作方向,符合人們對美好追求的愿望,也展示了創作者美好胸襟,通過紫砂壺去傳播真善美。
紫砂壺藝要克服借鑒中的拿來主義。無論是高仿式照抄古代傳統,還是引進式照搬西方文明;無論是照相式照抄草本,還是切割式照搬人體等等,都是借鑒運用中的敗筆。借鑒運用還要避免斷章取義,換湯不換藥式的懶漢思想,紫砂壺借鑒性創作呼喚那些腐朽為神奇的作品使紫砂接上民族傳統的血脈,接上時代生活的氣息,兼具實用性|、文化性、魅力性和活力性,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鮑玉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