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6-23 11:52:11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人們文化水平、藝術修養和審美要求的提高,今天的紫砂藝術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紫砂藝術的發展,也是伴隨著整個陶瓷行業的發展而發展的,所以它的前進就必然依附于社會的大環境。盡管紫砂陶有本身的特點和品質,但如果一味延續傳統,就可能步入單調和重復之中,變得沒有時代情感、時代特征,也就沒有生命力可言。
陶都宜興,是臥虎藏龍之地,能工巧匠人才輩出,在高手如云的紫砂圈里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的紫砂創作就必須要有可以稱道而又獨特的地方,力求作品的美、作品的泥色形和精氣神當然舉足輕重,而個性化的創作更加是我紫砂作品的生命之源。
從我本人來說,是樂于創新也善于創新的,比如四彎龍形嘴就是我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積累和理解創作而來的。它表達的是一種不折不撓,積極向上的精神。在創作中,無論是哪一個系列的作品,我都不拘一格,推陳出新,致力于創作構思別致、令人耳目一新的壺藝作品來。并且無論是壺身還是把、滴、嘴等細節,都著力表現出創造性,我的《鋼琴壺》就是創新作品的代表。
壺身以一架三角鋼琴為原型,音符組成壺紐,整個壺身儼然組成琴體,輪廓層次清晰、分明,似是在演奏著悠揚動聽的樂曲。這把壺的設計可謂別出心裁,線條運行流暢、自然。這把壺還曾被藝術大師孔祥東擔任國際民間大使時,代表陶都宜興贈送給國際元首,壺身刻有孔祥東親自書寫的“樂器之王”,以示鋼琴乃樂器之首。
任何藝術的發展,其唯一的出路就是:因時而變、因地制宜,這也是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和最終目的——藝術需要不斷創新,有如呼吸新鮮的空氣,注入新鮮的血液。紫砂藝術作為眾多藝術的一份子,自然也不例外。關于創新,以下略談幾點體會:
傳統與創新。創新是一個古老而永恒的話題,凡是有所作為的藝術家,都不滿足于單純臨摹、仿照前人、盲目照抄他人。而真正的創新又離不開對傳統的繼承,否則,所謂的創新必定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傳統與創新看起來是矛盾的,其實不然,就好比一個人只有走得穩,才能跑得更快更遠。要想更好地創新,只有先走進傳統、熟悉傳統、精于傳統,才能更好地走出傳統,創新之路才能跑得更長、更好、更遠。
由于深諳此理,本人自從業紫砂以來,一直執著于自己選擇的紫砂事業。我是出生在陶藝世家的,父輩以上幾代人都與陶土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己的陶藝生涯,期間不斷從不同的文化領域吸收營養,受徐漢棠等多位大師指點教誨,給自己的創作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傳統技藝。全手工制作是我一直以來堅持著的,它以雙手代替模具,形同于古代先民用手塑捏陶器,追求的是自然歸真,傳承的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全手工制壺,完全靠手工,不依賴模具,所以創作出來的紫砂作品也都是孤品,僅此一件。即使是同一個壺型,同一套工序,也不可能有完全一樣的作品。這就跟畫家畫畫一樣,可能會形似,但絕對達不到神似。因為人對藝術的感覺是獨一無二的,而這便繞回到創新上來了。從傳統出發的創新,是由心出發的創新,更加地不可復制。
《有容乃大》是我的得意作品之一,也是我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的代表作品。從外形上看,作品造型簡潔,點線面流暢協調,于靈秀穩重之中幽幽地透露出素美優雅的風格。作品尤具特色的是鏤空的壺蓋,配合扁圓的壺身,表達了一種虛心向上的生活態度,整體風格正是儒家文化精神的體現。
時代與創新。紫砂藝術自問世以來,以其質樸的本質及實用美觀的特點深受社會各階層人們的喜愛,尤其以素面清心的風格贏得廣大文人雅士的鐘愛,其文化品味也日益提高,同時也難免步入自我把玩、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小環境氣氛中。縱觀當今紫砂藝術的創新,小處著眼者甚多,大處落筆者較少,而真正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思考,是藝術家心靈最真誠的表現。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好的藝術家,應該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要密切關注社會、關注時代、關注環境;本人在此也頗有體會。
我因關注當代環境問題、臺灣回歸等熱點問題而創作了作品《示》、《葉落思源》,這兩件作品還融入了自然事物的形態,用植物的神來表述人類的情感;申奧成功后,我結合自己當時歡欣鼓舞的心情創作了《幸運2008》、《圓夢》、《圣火飛揚》等一系列作品,其中《圣火飛揚》的壺嘴是一個微微扭曲的2的造型,壺把是一大一小兩個圈,既是8又是兩個0,合在一起,就是一個2008,壺身以古代象征勝利的鼎為原型,壺蓋則是一團勝利的火焰,整把壺結合了2008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又將各種奧運的信物嵌入其間;另外,還在上海申博成功后創作了《上博2010》;等等。這些作品都在全國各類評比中獲獎并深受好評。
2005年,紫砂又迎來了一個繁盛的春天,我在以“五色土、五環情”為主題的2008奧運紫砂選拔設計中入選了《幸運2008》、《歡慶2008》、《圓夢2008》三件作品,而首批入選的作品全國也僅有六件,我一人獨享三件作品,成為首批奧運紫砂設計人,一個主題多種表現手法,恰如其分地抒發了國人的那份喜悅。我想,這也是人們乃至社會對以時代為大背景、大環境而創新作品的接受和肯定。
紫砂的創新,是源于傳統的,只有先具備了深厚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構架上層的建筑;紫砂的創新,需要貼近時代精神,融合時代特點,只有以表現時代特征為依托,紫砂藝術才會歷久彌新,流光溢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