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6-23 11:56:34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宜興是中國的陶都,紫砂陶的故鄉。她位于太湖之濱,山明水秀,景色迷人,物產豐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州、竹的海洋”之稱。宜興又處于亞熱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特別有利于陶瓷生產。
宜興陶瓷傳說早在四五千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我們的祖先就在塊土地上燒造陶瓷了。商周時期已有幾何、印紋陶和早期的青瓷出現,到秦、漢、宋、明、清至今陶瓷生產演進迅猛。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榮于當今,經歷代陶人的努力,人才輩出,造型各異,種類繁多,層出不窮。
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有油、鹽、柴、米、糖、醬、醋,茶也不能少,中國人生活習慣中還有“茶飯”,之說,即先茶后飯的俗語。每當客人來訪,由主人奉上一懷好茶敬客,表示親切熱情,茶被視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飲茶清心提神,有益健康。因此,飲茶器—茶壺也深得各階層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喜愛,并歷經他們的參與,紫砂陶從普通的民間藝術逐漸的演進,發展成為富有獨特民族風格的紫砂陶文化,這是天時地里決定的。
紫砂陶的第一要素—紫砂土,主要有紫坭、綠坭、紅坭三種,統稱紫砂坭。產于宜興本地,它們以天然的礦物組成,蘊藏在巖石和普通陶土的夾層中,故有“巖中坭”,“坭中坭”之稱。通過一系列工序,才能達到理想的可塑性。三種原料可單獨也可據需要進行相互配比混合使用,從而產生更多紫砂坭色。經不同濕度,氣氛火焰燒成,色澤更為豐富,故有紫而不姹、紅而不嫣、黃而不嬌、綠而不嫩等高稚色調。
紫砂土是一種質地細膩,含鐵量高的特種陶土,它的分子排列與一般陶瓷原料的顆粒結構不同,經1200度高溫燒成,成鱗片狀結構,有著理想的致密度和一定的氣孔率,制品表面加工細密,不需施釉,在泡茶時不會產生任何化學反應。所以,用紫砂壺泡茶不失原味,使茶的色、香、味皆蘊。古代對飲茶有“水是茶之母,壺是茶之父”,的贊語。其二,紫砂壺傳熱比較緩慢,保溫也好,使用時不灸手,觸覺也舒服。其三,紫砂陶冷熱急變性能好,寒冬臘月,注入沸水,或文火上燉燒都不易炸裂。其四,由于制品表面加工致密,有越用越光,越用越新,越用越覺精神的妙處。其五,泥色豐富多彩,古樸穩重,用久后的紫砂器,就象呢子毛料顯得厚實,勻凈、高雅,似古玉生輝。由于紫砂坭料的特性,做成的花盆,使用權花木不易爛根,生長茂盛。制成蒸氣鍋,蒸煮菜肴味美汁鮮湯淳。紫砂陳設品,富有東方文化的藝術特色。因此,可以說宜興紫砂土是我國得天獨厚的地質寶藏。
紫砂陶的主要品種有各式茶具、酒具、餐具、文具、花盆、雕塑和陳設工藝品。各種不同式樣的紫砂陶,能反映出各種不同的人格和個性。并可形象地說,圓肥胖敦,柔和豐富,健壯剛強,纖嬌秀麗、英俊瀟灑,雅俗共賞,向愛好者們抒發著濃郁的情感。
由于紫砂原料的可塑性好,紫砂陶的成型工藝有著與其他陶瓷工業與眾不同的生產方式和技藝。通過歷代藝人們的技術實踐,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合理的手工制作技法。因此,一件作品的工藝質量、藝術價值的高低,與設計制作者的技術水平、藝術素養,操作技術的熟練及豐富的實踐是分不開的。所以,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在各道工序中凝結著陶藝工作者的心血。
紫砂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把詩情畫意由雕刻藝人直接刻畫在紫砂陶上。那時以陳曼生、瞿子冶為代表,曾有“壺隨字傳,字隨壺貴”之說。近幾年,裝卸方面又有創新,在紫砂陶上嵌金銀絲等新工藝更為光彩奪目,錦上添花。
紫砂陶不僅具有獨特的功能效用,更具有欣賞收藏的價值。紫砂壺是“世間茶具稱為首”的泡茶器皿,它的內容與形式達到了相對的統一,視覺美觀大方。一般說,泡紅茶,宜用深一點的壺;泡綠茶,宜用淺一點壺。左工作之余,消除疲勞和煩惱,欣賞晉唐之風等,又是何等的高雅。
紫砂陶以特有的藝術風格和文化氣息,為人們稱頌和珍視。紫砂陶不僅是宜興的象征,而且也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代表,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創造,共同擁有的文化藝術結晶。研究和發展紫砂陶,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托,也時時代賦于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