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7-07 14:19:44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怎樣提高環境藝術水平
要提高我國整體的環境藝術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從觀念、理論上解決問題。
要有明確的環境藝術創作起點。有人問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建筑大師菲利浦·約翰遜:您的建筑創作從哪里開始呢?約翰遜答:從腳底板(footprit)開始。這不愧是大師的回答。大師體驗未來空間環境的主人角色是從腳下開始的。中國園林、中國建筑十分重視腳底板的感覺。作為景觀尺度層次來說,這是“零層次”,不是視覺的感受,而是接觸的感覺。特別是紀念性建筑,十分重視地面的作法、材料的選擇。環境藝術創作從腳底板開始,也意味著從閱讀大地、體驗環境的需求和可能開始,從研究材料的優勢和特點開始。
要樹立正確的環境藝術的理念。關于環境藝術的概念目前還沒有公認的定義,也缺少概括性的敘述。我認為,僅僅從現象學角度考慮這個問題是不夠的,根據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本身的性質,可以給它下一個廣義的定義和狹義的定義。廣義上講,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是“使城市環境藝術化”的工作。狹義上講,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是“使環境中的每個對象(環境藝術作品)環境化”的設計。
要認清環境藝術的范疇和特點。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范疇是十分廣泛的。包括城市公共環境的城市空間、道路、廣場、橋梁、建筑物、建筑群、園林、雕塑、壁畫、紀念碑、建筑小品,及至櫥窗、廣告、欄桿、花池、臺階、道路等人造景觀;包括天空、山脈、地形、水面、河流、樹木、草地等自然景觀;包括屬于城市公共環境中起作用的但不是固定有形的東西,如人們的行為心理需求、習慣模式、人口構成特點、生產、生活、文化、交際要求等人文因素。由于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對象、空間、時間上的廣泛性,使得它具有許多其他藝術門類不同的特點。它是多種藝術組成的有機整體,而不是建筑藝術、園林藝術、雕塑、壁畫等機械的合成,也不等同于某一種藝術。環境藝術最大的特點是“環境的藝術化”和“藝術的環境化”,是環境與藝術的互動,這種互動處于最佳狀態時的環境藝術作品,方是成功的環境藝術作品。
要有科學的環境藝術的評價標準與條件。環境藝術的評價標準具有模糊性和無定性。一個環境藝術作品,不會像一幅畫、一尊雕塑、一棟建筑物那樣,有簡單而明確的評價標準。藝術作品的評價是比較復雜的問題。環境藝術作品的評價涉及多種評價標準。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綜合評價體系,才能協調多種標準各執己見的分歧。否則無法正確評價一個環境藝術作品。為了能在多種評價標準下作出適當的選擇,我們要有多元化、多樣化與一元化、主流化辯證統一的思想。在這里,我認為,以人為本應該是第一標準、主流標準。環境藝術作品的評價,還可以根據觀賞尺度、遠近程度分為不同層次。錢學森先生曾提出中國園林是景觀、園技、園藝三個方面的綜合,并且分析了中國園林不同的觀賞尺度和層次。受錢老這一思路的啟發,我認為,可以補充觀賞尺度的“零”層次和“無限大”層次。這兩個層次對于實現環境藝術創作的目標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零”層次,即指人與某個景觀對象(如欄桿)的距離為零,是人用身體接觸景觀對象的感覺和體驗;“無限大”層次,指景觀對象的意境,能夠引起觀賞者產生無窮的想象,不僅能超越眼前對象的幾何時空,而且能超越它的歷史時空。
著名的城市設計專家諾伯特·舒爾茨提出的“城市意象”,我國建筑學家梁思成提出的“建筑意”,都是對環境藝術綜合效果提出的高層次的目標,追求相應的意境。高水平的環境藝術作品,不能只滿足于“藝術的環境化”,更要追求“環境的藝術化”,即不但要有“境意”,更要有“意境”,達到“精神家園”的層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