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7-12 10:52:08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沈鵬呼吁:書法對于提高民族自信力,熱愛祖國歷史,加強文化凝聚力,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書法也面臨著生存危機,要樹立長遠的觀念,有新的應變之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沈鵬說,中國書法是獨特的傳統文化。從漢字誕生起就有了書法,漢字是書法的原始推動力。書法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到了現代社會,書寫工具起了變化,硬筆代替毛筆。當代史上還有過一段時期,錯把書法當成“四舊”,作為批判、打倒的對象。上世紀70年代后期,書法逐漸復蘇。20多年來,書法事業在普及與提高兩個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書法迎來了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特殊的“書法熱”時期。這種“熱”主要是在專業圈內,年輕化和專業化在增強。而在圈外,書法一方面有不少的愛好者,經濟發展又推動了市場繁榮;另一方面也在降溫。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現有1/4人口,即14億人使用漢字,隨著電腦打字和手機短信進入尋常百姓家,書寫活動在大量減少,毛筆早已退出日常書寫領域。人們看到的書法,一般局限在展覽會上,少數報刊和街道牌匾上。街道牌匾一度曾以書法家的題字居多,現在用美術字,用電腦制作的“書法體”則多起來。我到日本、韓國去看,也有同感。作為審美對象的書法在青少年中淡化,源于大眾的書法根基在削弱,削弱的程度與日俱增。至此,沈鵬談到地方戲,說經濟的現代化,區域文化的淡化,還有“語境”的變化,使得不少地方戲弱化,以至面臨消失的危險。作為民族藝術之一的書法在熱潮中實際上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危機。
沈鵬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書法也該有應變之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具體說來就是在書法教育、書藝創作和書學研究三個方面下功夫。教育是根本,是基礎,首先要建立多層次的各種形式并存的書法教育體系。全面建立以中國書協為龍頭的書法教育網絡系統,除了小學教育,還要重視成人教育。當前全國已有40余所書法大專院校、研究單位培養高級書法研究、創作人才,今后還要創造條件,建立全日制“中國書法藝術學院”,與高校系統的書法教育部門合作,創辦書法研究院,同時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業余教育、函授教育等書法教育網絡,建立更多的書法培訓基地以及創建100個書法之鄉,書法教育應具有多種方式。要編寫結合實際、生動活潑的書法教材,加強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人群的社會書法教育,從而形成穩定的日益深化的書法教學體系,培養和造就更多的書法藝術人才及其廣泛的社會基礎。
“此外,改善書法本體環境,繁榮書法創作也是重要方面。”沈鵬對記者說,我們要提倡以傳統、創新、個性相融的多元化的書風為審美取向,在全國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書法藝術文化活動,不斷完善各項書法藝術活動的申報程序,逐步營造綜合諧調的寬松宜人的凈化有序的書法發展環境和氛圍。中國書協擬向政府財政部門申請專項獎金,啟動20世紀書法大師精品搶救與收藏工程,通過研究、展示和出版等形式,推動書法多元發展。要集中力量辦好已有的書法報刊,創辦一批新的書法專業報刊。開辦中國書協互聯網絡,創辦“中國書法出版社”,利用國家有線電視數字化平臺工程開設書法電視頻道,早日建成集收藏、研究、展示和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中國書法藝術館”或“中國書法博物館”,從各個方面促進書法本體環境步人良性循環。
沈鵬認為,為了使中國書法可持續發展,既要重視“硬件”,也要十分重視“軟件”。要使全社會愈來愈多的人懂得什么是書法的美與不美,高雅與低俗,要從文化、審美、社會、經濟等多方面認識書法的價值,從發展先進文化的立場,從深層次上全面理解書法的價值觀。書法家特別是專業人員自身如何提高思想、文化、藝術素養十分重要,要有承前啟后的歷史使命感。
沈鵬透露,由中國書協參與推動的在中國美術館基礎上擴建的中國書法博覽館預定在2007年完成。中國的書法藝術工作者還要加大書法藝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力度,加強書法的國際交流,讓世界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特點和優點,并通過中國書法宣傳中華文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