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1-03-30 11:36:22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1929年2月,在蔡元培的幫助下,劉海粟銜教育部命赴歐,使命為“考察歐西藝術”。[1]而劉氏去歐之始,就遇到一個令他難以接受的現實:“近年來日本政府乘中國多故,乘機預撥巨款,力事宣揚日本現代藝術,儼然以東方唯一之最高地位者自居。致歐人一般,亦視中國為過去,對于現代,只知有日本,而不知有中國也。”[2]劉氏目擊之下,頗為震動,遂“計劃作較大規模之事業,既可表示中國藝術之偉大性,又可開國際酬酢之新紀錄。……對于此事之計劃,分為兩步:第一步征集中國現代繪畫作品在歐展覽,第二步與歐洲各國訂約交換展覽。”[3]劉海粟非常清楚,在西方舉辦中國美術展,首先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才可能具有影響力。而對他而言,說服政府贊助的唯一途徑,還是得游說蔡元培出面疏通方有可能。
是年8月22日,徐志摩在致劉海粟的一封信中寫道:“老蔡見過,對展覽會事表示贊同,然于研究院花錢一層,則似乎為難。高署卿(魯)究竟有信切實說過否?如要舉辦,最好乘明年比京百年紀念機會,一舉兩便,政府花錢不成問題。……設藝術院事,亦曾談到,但老蔡笑笑說:這怕一時不易辦到吧。杏佛也是贊助有余,熱心不足。”[4]從該信可以推知,劉氏確實通過徐志摩轉達,就舉辦展覽事去信與蔡元培商議,并希望得到蔡氏主持的中央研究院的贊助。蔡氏對這個創意也表示贊成,但中央研究院畢竟是學術研究機構,乃一清水衙門,顯然無力支付這樣一個跨國美術展所需的巨大耗資,因此,蔡氏更主張由政府出資來促成此事。
蔡元培對宣傳中國藝術一舉,可謂不遺余力。早在1924年,蔡氏在法國考察期間,即與林風眠等留學生舉辦過類似的活動。當時《晨報》報道:“蔡元培先生等為法國里昂中國美術品陳列籌備會請求捐贈,發出通知函,略謂:‘歐亞遠隔重洋,吾華民族之精神,歐人苦不得見,為此敢請國內名流,每人贈送數種……不僅發揚國光,且高義輸將,物主大名,亦得永留他邦之表冊。’”[5]蔡氏此舉,當時在國內即產生了一定影響,畫家汪亞塵為之喝彩:“我國的官吏、學者、名流,以及普通的人們,凡是到過歐洲的,腦筋里,至少可以洗去他一層濁翳。此次史太師埠舉行中國美術展覽會,得陳公使得提倡,也是出于在‘藝術遍路’的環境中,極自然地一回事。蔡孑民先生本來對于藝術又嗜好的,近年來國內藝術界的隆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