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陳來國,湖南長沙人。2012年研究生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中國山水畫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供職于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曾師承黃格勝、何加林、王金石、阮國新、左劍虹等老師。
主要美術創作:
2002年《樂土》入選“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2004年《清氣留人間》,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長沙市美術作品獲展一等獎;(長沙美術家協會)
2006年《教育基地》入選“遠大杯”第三屆北京雙年展備選資格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2010年《淡靄秋水人家》入選“和諧燕趙 紅色太行”中國山水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2011年《和諧家園》入選“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覽”;(中國美術家協會)
2012年《家園又綠》入選“2012吳冠中藝術館開館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2017年《大岳之風》入選美麗湖南 三湘巨變 湖南省紀實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美術精品展覽。(湖南美術家協會)
2019年3月《大岳之風》入選第二屆“郵驛路,運河情”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2019年5月《鐵骨雄風》入選新時代·新意象——2019首屆全國山水畫雙年展并獲入會資格獎。(中國美術家協會)
出版個人畫冊:
《醉墨淋漓——陳來國國畫》,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
《大家風范-中國當代名家作品精粹:陳來國》,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11月。
《陳來國山水畫集》,天津美術出版社,2016年12月。
舉辦個人畫展:
2013年4月,在江門美術館舉辦“陳來國中國山水畫展”;
2014年6月,在湖南后湖國際藝術園區舉辦“獨立蒼茫-陳來國中國山水畫展”。
2016年12月,在長沙美廬美術館舉辦“陳來國山水畫展”。
《詩飄云物外》193×204cm
畫家陳來國:樂山樂水 寫意尚真
文/阮國新
孔子曾提出人在觀照自然山水時,不同精神品質的人將會對客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審美情懷。他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這番話明確表述了山水與人格的比照,認為人的道德標準與品格修煉要達到與山一般崇高厚實,如水一般通達知性。這種以山水自然狀態的動靜感將人的屬性與品質形態化的概念,為抽象的精神意識借自然具象形態來表達,構建了一個靈與物的象征模式。君子比德的倫理,而且還涉及到自然美的本質問題,為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相互依托與轉換開啟了心智的大門,給藝術家的創作實踐奠定了藝術價值的基礎,并提供了“師法自然”、“天人合一”崇高美學觀的廣闊空間。
《清風明月》193×218cm
自古以來,山水畫家們沿著這條具有普世價值的人文路徑,堅持以山水寄托情懷的審美取向,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寶貴遺產,感動與影響著一代代人。山水畫家陳來國就是被這傳統文化精神召感而至著魔的癡迷者之一。
《松聲依舊》193×218cm
熟悉陳來國或讀過他作品的人,都有同一感受的是“率真”。來國其實是個不太會言辭,也不太擅交際的人,也從不愿意通過“巧”的路徑去實現某一目標或獲取某一種需要,壓根就不知道怎么去做表面的道德文章,他的“樂山樂水”觀是落在實處的,是作為藝術人生準則的。時間對他來說,是扳著指頭算的,所以容不得他去廣拉關系,扎堆混圈子,經營叫賣。特別是近幾年來,除了正常教學外,他將所有時間淫浸在自然與藝術之間。他隨身帶有一個小本,上面密密麻麻記有無數個某省某地有啥景、啥山頭、啥溪流、啥名勝、啥屋宇、啥橋梁甚至啥古樹等等,走過畫完的地方就打上勾勾。至于寒暑冷熱對他來說根本沒有概念,想的只是這次出去帶回的畫稿是否比上次多,是否比上次好。由于常年尋山訪水,索溪爬壑,來國的心越來越野,眼睛也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有時得一妙處,亢奮起來,簡直就如餓虎撲食,欲罷不能!
《大岳之風》193×232cm
這年頭,藝術界有些現象值得思考。比如油畫寫生的越來越多,且大多是打著旗號,舉著宣言,一群群赴某地開展寫生活動,級別高的還有媒體跟蹤報道,機構接待,事后各類傳媒鋪天蓋地的廣而告知,使人感覺畫畫就是個熱鬧的事兒。而國畫界寫生的情景相對冷清一些,當然也有成群結隊上山下鄉的,但大多也是虛晃一槍,拍點照片完事。不少人認為謝赫在“六法論”中提出
“傳移模寫”之法,是應堅持遵循的準則,于是抄襲古人、模仿今人成了繼承傳統展示技術堂而皇之的理由,至使當今國畫界全國四方上下,面目都象孿生兄弟,圖式一如既往,筆墨如出一轍。對來國來說,思維與行為方式就大不一樣了,他胸中自有丘壑,說藝自有已論,認為謝赫的“傳移模寫”不單是陳陳相因的臨摹,也可以對著真山真水去“傳移”去“模寫”的。仔細啄磨他的這種理解,也不無道理。于是他執拗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踐行,入不了流俗時風,就去獨守寂寞!實在耐不住寂寞時,走到山前就大吼一聲:“我來了!”,大山也自然回應了他。如此常年“巍巍乎志在高山,蕩蕩乎意在流水”的折騰,使他對樹石有了觸摸,對山水有了情感,一來一往的對話交流,相互的魂出竅了,交融了,奔瀉在宣紙上的便是真誠、真氣!正好就應了板橋先生的話“畫到情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
《鐵骨雄風》193×222cm
“師法自然”固然是培養胸境、錘煉筆墨、領悟法度、豐富圖式的技藝精進之道,也是讓藝術家凸顯個性,獨具匠心的不二法門。許多藝術家雖講得多,卻做不到。來國深諳此道,并從中獲益甚多,但也并不因此一以概全,在寫生的進程中,他反復思考,在現代山水畫中如何延續歷史文脈,如何把古人的精、氣、神注入自己的畫作中,于是,他又關門研究起宋、元、明、清諸家來,去尋找他們的魂魄,從許多的經典巨作中,他聞到了“古意”。他認為“古意”如一條貫穿于各個時代的紐帶,其結構由文化、氣韻、神情、素養、意志、智慧、才華、精神取向、審美觀、價值觀等等系列因素構成。
《大岳之風》145×360cm
這既是一種自然天成之象,也是一種跡化的心象,更是一種物化了的精神氣象。一經剖析,便剔除了追求表層古貌的淺見,將“高古之意”融于自己的肌體之中,“技進乎道”的門就慢慢打開了。
《家園》90×180cm
來國死心塌地的在野外——畫室——古人——今人之間樂此不疲的奔命,個中滋味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于獨立特行的途中,他曾經歷過苦澀、磨難、沮喪與迷茫,但種種逆流撼動不了他的意志力,也從沒想到過放棄。他的那種執著、堅韌、頑強、勤奮終于磨礪出一身膽識,換來了初升朝陽下的一片雨露花香。他的作品頻頻獲獎,參加國內各重大型展覽,個人畫展受到專家與同仁的贊許,作品受到藝術收藏家的青瞇。于是陳來國的藝術聲望逐漸傳播開來。成績對于他來說不是終極目的,也不值得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前面的路更崎嶇難走,只有用畢生的精力朝著一個沒有盡頭的方向義無反顧的前行,才是他的責任與情操。
《岳麓秋色》124×244cm
描述來國,只能說說他對待藝術的態度,無需去評說他作品中技藝高低優劣。藝術是感性的,個人化的,是全憑主觀感受去提升藝術境界的。一套套的陳規或約定俗成的所謂理論其實并不適合每一位藝術家,也能幫不上藝術家畫好畫的忙。倘若贊美他的筆墨會有礙于他以后的拓展,倘若推舉他的語言會有礙于他前面的廣闊。不過來國的方向與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不斷覺悟,不斷反省,不斷演化的自我解脫的精神與方式也是合符藝術創造規律的,是值得稱道的。
《溪山蒼茫》80×180cm
當下面對全球化的文化浪潮,面對中國文化復興全方位的開啟,如何將更具文化力的中國精神去影響世界陣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深刻思考。來國作為藝術大軍中的一分子,同樣責無旁貸,希望他能有更遠大的理想,更豁達的胸襟,更頑強的意志,始終堅持真善美的信念,步步為營,力能扛鼎!
樂山樂水無窮盡,獨立蒼茫自作詩!
《淡靄秋水人家》145×180cm
《和諧家園》145×180cm
《東湖家園》33×45cm
《書竹苑》33×45cm
《溪水人家》35×55cm
《奔泉出谷》90×97cm
《空山有情》90×97cm
《楚江蒼茫》40×40cm
《溪山幽居》45×48cm
《梅溪山舍圖》45×48cm
《云山清韻圖》69×1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