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齊鵬,藝術碩士,哲學博士,社會心理學博士后,新華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清華美術學院吳冠中研究會研究員,香港女畫家協會副主席。山水畫師承賈又福教授,人物畫師承劉大為、任惠中、李愛國、桑建國教授,學術師承陳志良、沙蓮香、丁寧教授。
齊鵬被藝術評論界認為是“學者型畫家”,被中國文聯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她是國際水墨畫大賽銀獎獲得者,全國金獎論文獲得者,國家課題項目主持人,出版了《齊鵬畫集》《符號中國》《新感性》《當代文化與感性革命》等著作,曾被授予“中國書畫名家百佳影響力人物”、“世界華人功勛藝術家”等榮譽稱號。
齊鵬曾在美國紐約、法國盧浮宮、香港、中國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國家畫院、798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博士論文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論文獎”;論文:《網絡時代的裝幀藝術與設計文化》榮獲第九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暨評獎論文獎:“金獎”。美術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畫展,獲獎并被收藏。
近年其代表作:《太空與愛因斯坦的預言》入選“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美術作品展”,暨第13屆全軍美術作品展。《火把節的女人們》入選“入蜀方知畫意濃中國畫大展“并獲最高獎。《太空之舞》入選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全國美術作品展。《仰望星空一百年》入圍十三屆全國美展(綜合材料)。《花山節的女人們》入選第九屆“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九宮格”演義》入選“漢風唐韻水墨長安”全國中國畫展,并獲最高獎。《馬寅初陪周恩來視察北大》參加北大120周年重要歷史題材大展,并被校史館收藏永久展出。

《故宮》68cm×68cm 2020年
專家評論
賈又福:齊鵬與歷史上的畫家,現代的畫家都截然不同,這是作為藝術家最為重要的。她的繪畫風貌既是粗獷的,又是厚重的。她找到了自己獨到的立足點,并以特有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觀察世界、體悟人性和表達世相。她的“人格符號系列”,在藝術上,鮮明而獨特,在文化精神上,傳統而現代,她以一已的特殊感悟,深刻地把握到了現代人格的形象特征和世人品格,其穿透力,令人贊嘆。在藝術道路上,齊鵬不息追求,妙而悟,悟而得,以致無窮。她探求和創造著一種完全屬于她獨特的藝術語言、藝術風格和藝術精神。

《圣彼得大教堂》68cm×68cm 2009年
劉國松:“現代藝術就如摩天大廈一樣,地基扎地越深,大樓蓋得越高。齊鵬是藝術碩士、哲學博士、心理學博士后,像我在美國的一個學生李君毅博士,具有多學科的學術背景和知識結構,是學者型畫家,很有思想。藝術要“先求異,后求好”。令人欣喜的是,齊鵬的“水墨世界建筑系列”已有了自己的筆墨語言,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很重要。

《法國盧浮宮》68cm×68cm 2009年
水天中:我對齊鵬創作的不斷變化,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深刻,感到驚訝和欣喜。《符號中國》三個系列作品,表現了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活力。過去畫家畫什么就畫一輩子,但是,像齊鵬這樣對現代水墨畫的改革和不斷創新,具有獨特個性,又有現代人文特征的藝術,在中國還是少見的。另外,齊鵬的水墨人物,作品不僅得到許多畫家和評論家的佳評,而且影響到哲學界和心理界。她在一組以《人格符號》為總標題的系列人像作品中,以表現當代中國人在現代和后現代社會支配系統中的社會擠壓、生存困境和心理反應,淋漓盡致地闡發了她對現實社會的批判性感受。可以說,齊鵬對《符號中國》的研究,對中國藝術近20年來“新文人畫”的發展是一大推進。

《古埃及金字塔》68cm×68cm 2009年
王鏞:齊鵬在《符號古都》系列作品中,利用抽象的空間結構和筆墨線條,解構舊建筑符號,重建新建筑符號,達到了現實與歷史的整合。在畫面結構、工具和水墨語言上都有新的突破。在畫面結構上,齊鵬十分注重理性結構分析,借用了塞尚——立體派——構成主義——幾何抽象的手法。在水墨語言上,她注重直覺自我表現,類似于凡·高——野獸派——表現主義——抒情抽象的風格。齊鵬對焦墨、淡墨、留空、飛白等黑白純水墨語言的運用,繼承了中國傳統,表現了中國畫家的文化身份和藝術特性。

《法國沙特爾大教堂》68cm×68cm 2009年
彭鋒:齊鵬是學者型畫家。她長期以《山海經》為繪畫主題進行研究,很有價值。齊鵬的“山海經符號”,表達了從古典神話到精神現實。

《古羅馬萬神廟》68cm×68cm 2009年
尚輝:今天看到齊鵬的《符號中國》展覽很意外。齊鵬是很有才氣、很有想法、很有創造性的畫家。她是一位女性,但她的畫中有男人的雄強和大氣。齊鵬每年都有一個系列,但是一直圍繞“人文”這條主線,在視覺藝術和心理學、哲學、數字媒體藝術的邊緣游走,而且有自己的發現,這與她的知識結構有關。《符號中國》中的“中國符號”是齊鵬自己的發現。

《古希臘邁錫尼宮殿》68cm×68cm 2009年
楊衛:2007年我去哈爾濱看了齊鵬的《中國古村落》畫展,那個展覽偏向于傳統,具有中國山水畫的底蘊。今天看到齊鵬“山海經”相遇“盧浮宮”的展覽,給我一種像兩個人畫的畫,她受西方構成主義的影響,很當代。我對齊鵬的《水墨世界建筑符號》系列十分感興趣,她畫的水墨建筑具有西方構成主義的抽象趨勢,結構非常美。

《天壇》68cm×68cm 2013年
從《山海經符號》到世界水墨建筑符號
——略論齊鵬藝術創造的思想脈胳
鄧平祥
2006年,齊鵬以《山海經》為題旨,畫了一批頗有新意的山水畫。畫家借用《山海經》中的一些名詞作為題目,使自己的山水畫藝術具有了更加深刻而又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想象空間。《山海經》是部內容極其豐富,風格非常獨特的古代經典,它涉及神話、宗教、歷史、地理、民族、動植物、物產、水文、醫學等等。

《山海經符號——鵲山》 127×227㎝ 2020年
畫家為什么要使自己的藝術超越傳統水墨的明清、宋元范疇,而直抵《山海經》的精神和文脈,顯然是另具深意的。在這里我們會自然地聯想到畫家的哲學、心理學和美學背景,作為哲學博士、心理學博士后的畫家在思想和精神領域為自己建構了一條清晰的精神和思想脈絡,使她能夠站在一個精神的高地上來審視藝術和與之相關的美學。正如水天中的評論所說:“齊鵬善于用纖柔、爽健、流利的筆鋒,描繪高峻的峰巒,幽深的巖壑。女性的敏感情致給那些古木寒柯,飛瀑流泉以自由自在的神色。我想,齊鵬獨特立足點,是由她的個性氣質、她對民族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她對當代文化藝術的廣覽博收共同支撐的。這使她的山水畫既具傳統詩情,又透露著現代藝術的個性特征……在《山海經》這一系列作品中,齊鵬表現出一種蘊含有深刻矛盾的藝術氣度——布局的完整與破碎、線的奔放與執拗、丘壑的真切與奇幻、境界的靜謐與動蕩以及水暈墨章的古雅與藝術家個性的恣肆張揚……正是這些視覺意象中的對立因素,使她的這些畫與當代畫壇為人們所熟知的名家山水拉開了距離”。水天中指出的“齊鵬獨到的立足點,是由她的個性氣質、她對民族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她對當代文化藝術的廣覽博收共同支撐的”,恰恰揭示了她的藝術創作是思想啟迪和精神文化激勵出來的作品。由此來返觀中國的現當代藝術的思想貧乏和精神萎頓,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思想和精神對于藝術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由此出發,而重新思考藝術史,那些藝術高峰時代的偉大作品無不是出自具有思想活力和精神充沛的藝術家之手的。

《山海經符號1》 68×180㎝ 2020年
值得指出的是著名學者和文學理論家劉再復先生,亦曾在“返回古典與走向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演中,提出中國文化返回古典、返回《紅樓夢》、返回《山海經》的命題。劉再復先生認為《紅樓夢》表征生命的原點,《山海經》表征為中華文化的本真和本然。二者在精神文化上同構,并且二部“圣經”,都是從寓言開始的。
劉再復先生的這個演講稿收入他的《思想者十八題》,于2010年在中國大陸出版。顯然齊鵬在這之前無從知悉劉先生的這個思想命題,這是思想者的殊途而同歸——一個思想家、一個具有思想活力的藝術家,在中國精神文化和生命原點上的交匯。這種無意識交匯,使齊鵬感到欣慰,然后又帶著問題去深入研究,使自己思想與藝術更加充實自信,并產生再創并深化這一主題的愿望,創作出一批新的藝術作品。

《山海經符號6》 68×180㎝ 2020年
齊鵬筆下的“山海經系列”——《大運圖》《鵲山圖》《帶山圖》《衡山圖》《帝嚳圖》《神人圖》《錢來山》是豐富的、美麗的,是海德格爾“詩意的棲居”式的意境,是與自然和諧與人性對應的人類理想村社,充滿了審美領悟的自然景致。在形式語言上她的作品保持和傳統北派山水繼承關系。她是一個既注重作品的構成關系,又注重畫面的筆墨語言結構的畫家。

《山海經符號21》69×34㎝ 2020年
齊鵬在每一幅作品中配以古樸玄奧的命題、詩情畫意的題跋,讓人們在理性與直覺、真實與虛構之間,追溯歷史和文化的秘境。齊鵬曾寫下大量的讀《山海經記》,其中一幅畫中寫道:“《山海經》是中國的原文化。它從寓言開始,在‘山經’和‘海經’中記載著大量的仙民、神人、先哲和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的神話……”另一幅作品是這樣寫的:“《山海經》記載著華夏文明的起源,萬山之宗‘昆侖山’,百河之祖‘黃河’,而且還有對美洲大陸‘光華之谷’的描寫,與現實中美國人描寫的黑色石、金塊、舊金山灣具有驚人的相似,體現了古人由具象到抽象的圖騰崇拜,由形象思維到理性思維的哲學方式。受此啟發,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山海經》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價值,生發了由“原生之境”到“文明之境”創作理念,并進行了積極探索。”我們可以在她的讀《山海經記》和一系列“山海經”作品中感覺到,《山海經》作為畫家精神文化的活水源頭,對畫家創造活動的啟示和激勵。這個啟示和激勵是訴之筆墨的,這個筆墨是靈動的,氣息沛然的——此即《山海經》生命原點之真義。

《山海經符號——乾山》173×197㎝ 2018年
思想和文化、藝術和心理、哲學和美學給以齊鵬的藝術創造觀念,使她的山水畫藝術達到了新的境界,這無疑是對現代山水畫藝術的一個有力推動。
齊鵬的“世界水墨建筑符號”——“盧浮宮系列”在這次展覽中占三分之二之多,可見其重視程度。在近八年間,齊鵬一直探索如何表現當代文明的城市建筑,即“城市山水畫”。可以說,這次展覽就是她的研究成果。
齊鵬的創作從傳統中國山水畫的“山海經系列”進入“世界水墨建筑符號”系列的創作階段,這種大跨度超越了自己的創作主題和藝術表現方式,反映出畫家思想方式和精神活動的變幻節律和推動力量,體現出畫家內在創造力量的不竭沖動。表面上看“山海經系列”受《山海經》的啟示,并以其名詞命名的作品和“世界水墨建筑符號”在形式上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卻是畫家思想中,對中國文化符號對立兩極的一種思考和表達——個是遠古,一個是現代;一個是原點,一個是文脈。齊鵬總是居于某種思想和藝術史的高地去進行創作。為了使建筑史有世界文化史線索,齊鵬創造出“盧浮宮”系列畫,這個系列畫包括《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臘邁錫尼宮殿》《古羅馬萬神廟》《法國沙特主教堂》《圣彼德大教堂》《天壇》《盧浮宮》《埃菲爾鐵塔》《故宮》等。她總是跳躍式的拓進,而在它的背景上則是思想和歷史的線索。

《山海經符號——成山》68×138㎝ 2013年
齊鵬的“水墨建筑符號系列”的圖像資料,分別來自世界文明建筑史、北京文化建筑、上海世博建筑、798藝術區建筑等幾個方面。上述建筑雖然形式各異、功能不同,但大多是人類文明進入工業文明之后的產物。而中國的傳統水墨藝術,在形式法則,是面對自然形態之農業文明的產物,因此,要以傳統的水墨工具材料和技法來展示現當代建筑,首先必須對傳統中國畫的工具材料進行革命性的轉換,這轉換的核心是構建新型的筆墨結構和藝術語言。在傳統山水畫中審美精神的核心是柔美,形式特征突出一個“曲”字。而現當代建筑,首先在形式和精神上就是與之對立的,而多以陽剛之美著稱,形式特征則是橫平豎直的直線為多。這都是屬于筆墨結構范疇的課題。水墨藝術之道大致二途:一是畫面結構,二是筆墨結構,二者相效,以建構筆墨結構難度最大,也最為根本。在水墨寫意藝術史中,開宗立派大師的創造性貢獻,主要是以建構和創造新的筆墨語言結構為評價法門和標準的。因此這是一個畏途、一個生死之地。

《山海經符號——日山》180×68㎝ 2014年
傳統中國畫的變革歷史已近百年,百年來大家倍出,但深入研究在山水畫領域中,取得高成就者,其所表觀的對象,基本上還是“自然之境”和“原生之境”,而“人造之境”和“文明之境”則極其罕見,所以不少論者總是以農業文明的產物來譏評傳統水墨山水畫藝術,此說的立論是否得當,容當再論,但他抓住了舊山水畫的一個要害,這就是面對現當代事物,面對當代文明,面對新的視覺對象的失語和逃避,因此,說中國傳統水墨藝術進入困境是切中要害的。

《山海經符號——基山》 97×180㎝ 2013年
在論及齊鵬水墨表達的創造性時,我想引用薛永年先生的一席話:“齊鵬作為一個學者和畫家,抓住了時代的新主題、新問題、新工具和新材料,很有創造性。以《山海經》名詞作為題目,來表現對歷史的想象和追憶,其中《錢來山》和《日出》畫的非常非常好。齊鵬的《符號古都》系列畫的很新,有古老的《天壇》《中軸線》《牌坊》,有《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等新建筑符號,其中有一張畫《東西方文明的對話》,我看了很長時間,建筑中間打了一個十字,中間的圖章是齊,一邊是毛筆,一邊是油畫筆,這是齊鵬在中西融合之間的一種溝通。齊鵬的畫雖然不斷的變,但探索是在人文和自然之間,在歷史基點和現代視覺感受之中,在中和西的融合之中”。

《山海經符號——龍候山》68×138㎝ 2013年
在“世界水墨建筑符號”這些作品中,齊鵬不僅從現代構成、工具材料、水墨語言等方面進行富有成果的探索,而且在精神高度上體現在她畫背后的藝術理論、表現主題和創新觀念。齊鵬是通過東方重新認識了西方,而且在東西方藝術的融合中再造東方。她用中國水墨語言表現世界性景象。齊鵬運用后現代藝術的鑲嵌方式,在不同國家世博館建筑作品中鏤空鑲嵌不同國旗標志,具有透過窗口看世界之意。最近,她將具有世界符號意義的孔子、老子、蘇格拉底等先哲肖像鑲嵌在中外建筑中;在盧浮宮建筑作品中鏤空鑲嵌鎮宮之寶“永恒的微笑”,在古埃及金字塔作品中鏤空鑲嵌“法老石雕像”等,更具有了形象性藝術語言和國際性意義。雖然畫家的創造和探索尚在完善之中,但她業已取得的成果,推進了中國畫現代水墨的轉型,對水墨畫藝術在現當代拓進的方法、路徑都是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山海經符號17》138×68㎝ 2020年
還應著重指出的是,齊鵬“世界水墨建筑符號”系列作品,對水墨畫藝術在現代精神文化中的美學價值也是值得肯定的,由于畫家在系列作品中個性表達方式和新型的形式元素的運用,使得她的作品具有傳統水墨畫藝術所沒有的剛性力量,這就改變了傳統水墨畫藝術以陰柔為本體的性態,于是這種剛柔相濟的特質,必然使水墨畫藝術在現當代文化獲得了新的生命。

《馬寅初陪同周恩來總理視察北大》397cm×238cm 2018年
王端廷:我是第二次看齊鵬的畫展,第一次是2008年在國家畫院,當時對我極大的沖擊和震撼,因為齊鵬畫的人物畫《人格符號》,是一個帶有巨大突破性的創作。從傳統到現代,中國人物畫很多都是社會性的,對不同人身份的表現,很少能像齊鵬畫當代人的心理和精神。今天這個展覽我看到齊鵬的另外一面,也就是學者型畫家。齊鵬的書讀得最多是畫家中學位最高的之一,而且她參加了多項國家課題,寫了博士論文、做了博士后研究項目,都是最前沿的學科,在畫家中很少有她這樣的知識結構。正因如此,看到兩種類型的齊鵬:一個是對生命的表達,或者說是對人的心理和精神表達;一個是文化的、理性的齊鵬。她表達了自己的生命感受,創造了獨特的水墨語言,是一種文化性的繪畫。

《太空之舞》227cm×197cm 2019年
劉巨德:“齊鵬“山海經”相遇“盧浮宮”畫展的主題選得好,“山海經”抓住了中國的原文化,“盧浮宮”抓住了世界文明建筑史的文脈。齊鵬的水墨世界建筑系列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創造了新的抽象構成。《錢來山》《古羅馬萬神廟》《“韓文符號”韓國館》畫得好。齊鵬是學者型畫家。她與別的女畫家不同,不但感性,還十分理性,感性體現在鮮活的色彩和形象的對象,理性的背后是作品的深度和高度,這與畫家的哲學、心理學的學術背景有關。如果一個藝術家走向理性就具有了高度的抽象力,表現力、創造力。”

《3D羅源》227cm×197cm 2018年
殷雙喜:齊鵬的心理肖像畫追求的是心靈的自由宣泄與表達。她的作品雖是心理描畫,但用筆卻充滿有機體般的自由生長形式,而較少刻意的理性推敲,以女畫家特有的敏銳與直覺,筆隨心動,自然卷舒,其中,有畫家自己對圖式與造型的追求。雖然李世南、朱振庚、盧輔圣、田黎明、戴順智、黑鬼等水墨畫家以前都畫過富有表現性的人物頭像,但相對而言,他們更多探索的是形式因素和筆墨構成,而不像齊鵬這樣更關注人物的內心世界——《冷漠者》、《深思者》、《理性者》等種種不同的狀態。這種種心理狀態表現出的造型特征,都被她以夸張而不流于漫畫化的造型與簡練的筆墨,傳神地表達出來。

《火把節的女人們》238×197cm 2018年

《彝家三代》238cm×197cm 2017年

《花山節的女人們》238×197cm 2016年

《“九宮格”演義》238cm×130cm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