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歐日東
1957年生
廣州市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后現代研究院研究員
廣東水彩畫研究會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
從事油畫、水彩畫創作四十余年”
1984年至2008年作品十多次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展
曾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別兩次獲得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油畫作品展【優秀獎】
1986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1年
分別在廣東的廣州、佛山、順德、中山、東莞等地舉行五次個人畫展
主要獲獎作品與個展
1983年 水彩《入城》獲廣東省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1984年 水彩《新乘客》獲廣東省美術作品展【一等獎】
2002年 水彩《晨》獲廣東省第二屆水彩畫展 銅獎
2003年 水彩《老農》入選第二屆全國美術金彩獎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4年 油畫《古北口抗戰》由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
2007年 水彩《晌午》獲廣東省第四屆水彩畫展 優秀獎
2007年 水彩《曉光》獲廣州市美術大展 銅獎
2007年 油畫《南海漁翁》獲“時代精神”—全國肖像油畫作品展【優秀獎】
2008年 油畫《摩梭族姑娘之一》獲 第三屆“風景·風情”全國油畫人物畫作品展【優秀獎】
2011年 油畫《家父》獲廣州市美術作品展 優秀獎
2014年 水彩《西藏老太》入選第十二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美術作品展
2018年獲廣東文化藝術【時尚大獎】
《希望》180×200cm 參加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廣東省美展 2008年
歐日東的水彩藝術
羅宗海
歐日東,廣州市青年畫家中的佼佼者。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黃篤維同志就曾告訴我,這些自學成才的年輕人,將是我們未來的希望。當時我在出版崗位,也未能很好關注。到了二〇〇〇年,第五屆全國水彩·粉畫展,歐日東的水彩畫《幫一把》入選展出了。令我驚訝的是畫出這么纖細、層次如此豐富的,竟是一位魁偉英俊的小伙子。《幫一把》畫面是一位母親正在收拾曬干的稻草,五六歲的男童拿著草耙幫著。陽光下,農婦臉孔透明干凈,角落的農具、墻磚、母雞用筆都很簡約,稻草堆顯然利用遮蓋液預先涂畫,而整體結構和雜亂的稻草,卻顯得色塊明凈,有條不紊。
水彩《煙葉》79×109cm 2003年
這是歐日東繪畫基本功的體現。而后,他經常用油畫和水彩,分別畫同一題材、同一構圖畫面的作品,例如,二〇〇二年他畫的《大涼山的姑娘》水彩畫,在二〇〇三年,又以油畫在畫面上畧做調整,畫出長方豎形的《大涼山的姑娘》,而后者更緊湊,人物形象也更完美。水彩是大畫面橫構圖,人物五、六個,都是全身造型,空間也顯得開闊,特別是水彩畫在暖色調透明感強的基礎上,以濃重的冷色暗部相襯托,使姑娘的徒步向前的節奏感大為增強,形成另一番韻味。在此,我們體會到,畫家以水性材料和油性材料分別作畫,探索兩種不同材料的技法語言,比對它們出現的效果差異,也是畫家尋覓表達心聲的途徑。
油畫《古北口抗戰》110×160cm 由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 2004年
在被黃埔軍校收藏的《古北口抗戰》歷史畫中,歐日東以厚重的油畫筆觸,再現了當年抗日將士同仇敵愾奮起殺敵的英姿。第二年,同個畫面的水彩畫《古北口抗戰》入選了第七屆全國水彩·粉畫展。這幅水彩以整紙畫就,比油畫畧小,但同樣呈獻了當年抗日的戰爭氛圍和將士形象。它雄辯說明了一個真理:水彩同樣可以描繪重大題材,同樣可以表現得很厚重!歐日東為我們做出榜樣,鼓舞我們勇敢向前。
水彩《女兒國的姑娘》150×70cm 2009年 入選廣東省慶祝國慶60周年美展
在眾多肖像、頭像作品中,不少以水彩特寫來表現人物的身份、個性和形象特征。比如《托爾斯泰》,作者采用淺薄水彩揮灑出這位文學巨匠的蓬松發須與幾根眉毛,在眼窩深處留出高亮眼光,剛正立體的鼻梁襯上額頭和右頰巧妙的轉折處理,突顯托爾斯泰洞察人世,鞭撻邪惡的深沉形象,令人嘆服。又如在《南海漁翁》中,歐日東對陽光下老人紅銅色肌膚及其皺折,作了小心仔細的刻畫,在整體冷暖變化中,特別留出準確的五官反光位,并在其強弱、冷暖與虛實上恰到好處的掌控,而軟硬筆觸及水分多少的運筆,更將肌膚服飾的質感推向極致。老人戴的運動帽,是畫中人物動態、色相處理以及生活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感到迎面吹來時代的風!
水彩《俄羅斯神父》53×75cm 2015年
歐日東喜愛風景寫生,他說這可以接受天光地氣的滋潤。且不說一九九九年畫的《珠江邊》及后來畫的《羊城·老屋》等,都很有廣州特色。他的《寫生—廣東南雄》和《寫生—貴州施洞》,地域物象鮮明,粵北秋日千年銀杏樹和它蒼勁的枝椏,隨意的運筆和適度的濃淡墨色,正是作者面對自然激動不已的寫照。在貴州施洞錯落有致的苗寨木屋,淡淡的炊煙,青綠的植被,不能不叫人感嘆。施洞的另一幅寫生,把黑瓦、黃土墻、門洞里外的樹枝、木材、石構件統一在暖暖的陽光中,屋檐的投影穿插有致,這一切,似乎隨著屋脊的向上爬升而奏起時斷時續的鄉間音樂!
水彩《1206·征服者·成吉思汗》53×75cm 2017年 2018年參加中國寫實水彩第二回展
歐日東已是人到中年,而他的藝術正在不懈的藝術實踐中探索升華,他的藝術造詣也日益深遂。我想不管是否受過專業訓練,最重要的是以虔誠和執著面對藝術,不屈不撓追求藝術真諦,老天不負有心人,愿歐日東勇攀藝術高峰!
二〇一三年九月
羅宗海
原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委員,原廣東省美協水彩畫藝委會主任,原廣東省美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廣東省水彩畫研究會會長,廣東潮聯書畫院院長
油畫《家父》150×120cm 2011獲廣州市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2008年
歐日東油畫的特殊魅力
李正天
水彩高手歐日東,他的油畫和那些畫慣水粉才轉油畫的大不相同。歐日東的油畫,越來越痛快淋漓,以《家父》一畫為例,油畫中的任何一個色塊,不但有橫向對比,而且還有縱向對比。沒有畫水彩養成的疊加技藝,是很難畫得這么通透、玄妙的,無論受光、背光都有一種因生命的力量所產生光的力度、光色的震憾。只要讓我們看一看歐日東畫的水彩畫《老人像》就明了,在這方面,俄國畫家列賓、美國畫家沙金、中國的老油畫家李鐵夫,都是這樣。而那些畫慣水粉的人畫的油畫,是很不容易做到這一點。歐日東的油畫本身在前后也有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在進入“中國·后現代研究院”以來。他像海綿吸水一樣重視東西方學術進展。比如不是平均用光,而是用重視明度提純。
油畫《千年睡獅?屹立東方》200×188cm 2008年
在《家父》畫中,老人的上衣、額頭、雙手等大膽地運用了高明度提純,好像很有法國畫家吉爾威克斯《羅拉》一畫和法國畫家科爾蒙《阿拉伯后宮嬪妃的妒殺》一畫那一種所表達的技巧。而歐日東畫的《家父》在褲子的暗面很明顯采用了低明度提純的技法,顯得非常單純簡潔。《千年睡獅,屹立東方》一畫,帶有明顯的象征主義的風格。而在色彩的運用上,不僅具有兩大色系色彩的對比美,還具有一種未來派慣用的四維空間的表現手法,似乎看到雄獅憤怒的吼聲。歐日東進入“中國·后現代研究院”以來,認真研究以意大利學派為代表的素描教育體系,他在油畫的用筆就重視了筆序、筆勢、筆型,再加上他在水彩中所磨練出來的用毛筆技巧,使他的油畫不是用小方塊馬賽克式拼接出來的。他近來的油畫,就有一種筆序、筆勢、筆型的對比美。
油畫《彝族姑娘》80×100cm 2008年
西方大師學油畫是從水彩開始,因為油畫從本質特征上是有不同程度的透明性,幾乎是油性的水彩顏色。歐日東油畫從前到今的變化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歐日東是一個精力充沛的畫家,猛一見以為他是美院一般的好學的研究生,殊不知這竟是一個作品能入選全國美展12次的畫家,極為難得。了解他的人會發現他有極大的藝術潛力,尤其在畫巨幅油畫上,深厚的水彩功底會使他的油畫有極大的馳騁天地。
2012年2月
中國后現代研究院院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李正天
油畫《山里來的姑娘》100×125cm 2000年入選廣東當代油畫大展
藝哲通靈淺說
歐日東
“美”是感悟到的優化信息(見《廣義本體論》)。
“美”沒有絕對的,只有多樣的。比如有整體美、也有局部美,既有內在美、也有外在美,有天生美(第一自然),更有創造美(第二自然)自然天生之美是有限的,創造發現的美是無限的。
美學研究包括了兩大領域,其一:哲學、理工、科學技術研究,其二:是藝術體驗與研究,科學與藝術是人類前進的兩翼。
油畫《摩梭族姑娘之二》180×80cm 2008年
觸景生情:觸景即我們直覺觀察到的大自然景物(天生),生情即喚起感悟者的記憶或引起其共鳴的情感。但感悟者個體本身所具備的條件不同則所生的情就不一樣,即個體的人生閱歷,修養,以及個體審美取向,面對同一個景物,不同的個體,生成的情感就不一樣,或不一定有感悟,甚至無動于衷,譬喻:我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釆風時,發現位于松濤水庫上游有個美女峰,遠眺美女峰,能清楚看到一座起伏有致,形似仰臥美女山巒,她的長發逶迤云間,額頭、鼻子、嘴巴、下顎、頸部、胸部、腹部輪廓清晰,形態秀美,這是大自然天生的景物。但在這一瞬間勾起我生活中所體驗到的、以及在寫生、創作中自己所追求的那種女人體形態美之情,這可能就是一種心靈對“美”的感應,就是一種直通靈魂的“美”在召喚。
深沉的內在“美”是來自生活深層的了解與發掘,更是來自長期的生活接觸與體驗,我創作油畫《家父》和油畫《晚年》的過程,就是“美”是如何通過挖掘、發現、感應、表現而獲得的過程。
水彩《滄桑》78×78cm 2010年
我與父母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從印象較深的幾件事件中感悟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存在于我們勞苦大眾之中,并體現在一些日常小事上,這值得我們通過藝術創作去弘揚。
我老爸是一位和藹可親的慈父,年青時讀過幾年書,也寫得一手好字,他非常孝敬他的父母,他告訴我:在他長身體的那個年代,中國經濟萎糜不振,東北在日本的鐵蹄下全部淪陷,老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人人都吃不飽穿不曖。在外干活的老爸一旦找到吃的,便趕緊把食物帶回家給媽媽吃,寧可自己挨餓。我爸說:“做人要懂得感恩:父親是天,母親是地,我只是天地間那棵小草,沒有父母那有我?”這正是中華民族孝道與感恩文化的體現。
油畫《南海漁翁》獲“時代精神”——全國肖像油畫作品展優秀獎 60×80cm 2007年 私人收藏
他經常在我們兄弟姐妹面前提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顏淵》),引申意思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他叮囑我們:如果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要求別人去做到。這逐漸成了我們兄弟姐妹做人的座右銘,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重要信條。
父親是一個非常勤勞的商人,他下班回家顧不上自己休息便幫母親做起家務來,不管是縫制帽子,還是洗菜煮飯、接送兒孫上學等等,什么都搶著干。他這種善良勤勞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確實值得我們弘揚。
油畫《晚年》125×100cm 2004年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記得有一次我們兄弟姐妹要為父母做五十年金婚紀念,老爸情不自禁用毛筆在大紅紙上書寫了一副對聯:“風雨同路五十載·東成西就慶金婚”,并張貼在大廳餐柜的兩扇玻璃門上,使現場洋溢著老夫老妻互敬互愛的氣氛,正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這是中國傳統婚姻文化的體現。我的油畫《晚年》就是圍繞這主題展開創作的,是來自個體由衷感受的作品,畫面是母親正為老爸梳理頭發的瞬間動作,由此再現父母間互敬互愛的真實“心靈美”,崇尚中國婚姻“白頭到老”的優良傳統文化。此作品于1984年入選了【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有一次老爸對我說:“我還沒坐過飛機”,這自然成了我下一個要完成的“課題”了。在父親退休后,我忙中偷閑帶上兩老飛北京、上海、蘇州、南京、桂林等地,把祖國的大好河山游了一遍。
水彩《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08×78cm 2011年
我爸說:“廣東有四大名園,佛山的梁園、東莞的可園、順徳清暉園、番禺的余陰山房,值得一游”。為了園父親的夢,我擠出了時間帶上雙親及一家大小,自己親自駕車把這廣東這四大名園走訪了一遍。記得有一次我們在前往廣東東莞可園的路上,我播放了一首老爸最愛聽的《萬惡淫為首》粵曲,(注)(淫的詞源本意乃“過分”并不是特指男女關系),父親聽到這粵曲后說﹕“嘜后面那部車咁好呀,一路行一路播放我喜歡的粵曲呀”,令我們大笑了一場。
還有一次我們在去長城的旅游大巴上,全陪為活躍氣氛,就問“誰帶頭來一首歌呀”,我侄子大聲叫了起來,“叫阿爺唱”,我爸二話沒說,把話筒接過來就唱“冷得我騰騰振,冷得我入…心”,唱的也是他的拿手好戲的《萬惡淫為首》,全陪笑著問,“咁阿麻你無幫阿爺蓋被子嗎?”引得大家一陣歡笑。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一段動蕩的歲月,這期間發生過經濟困難、文革、上山下鄉、恢復高考、下海等等。我們兄弟姐妹也是在這動蕩的年代里,被父母拉扯大的。
上面談了一些體驗深刻的生活往事,從這些瑣碎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再現,感受到父親母親的慈愛形象、感受到不朽的生命在召喚,自然產生了為父母造像的念頭。
水彩《家母》53×75cm 2015年
長期與父母一起生活,感觸良多,我從可創作的資料里挑選了一些比較典型的素材創作了油畫《晚年》與油畫《家父》及水彩《家母》。
油畫《家父》作品中父親手拄拐杖,側身危坐,原本應是安享天倫之樂,卻面色有些凝重地望著前方,似乎在沉思由來已久,卻難以放下的心事,又似乎是在為未來之路而擔憂,這可能是透心?地為他一手拉扯大的兒孫日后的成長而揪心吧。在作品創作過程中,我強調主次虛實,利用光線做出自己所需的效果,大片暗部提純,弱化了次要部份,亮部則強調其凹凸起伏,用筆觸厚畫法,強化主要部分,法克圖拉效應在畫中自然顯現。沒有光就沒有色,畫光需有芒,不同質感的物體所反射的芒是不一樣的,畫面中將亮面純化,增添光的魅力,雖然身材瘦弱,但毫不阻礙父親作為我們人生道路上強大精神后盾的彰顯。
父親,雖在生理上已進入衰竭期,但更為重要的是,歷經生活的磨礪,他的精神依然屹立于世。對此,我們應敬畏生命的不朽!這就是油畫《父親》、《晚年》深層的內在“美”的探求,是直通靈魂的表現。
歐日東
寫于三西齋
2018.1.15
(1)1984年
水彩《新乘客》入選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并獲廣東省美術作品展 一等獎;(2)1983年 水彩《入城》獲廣東省美術作品展
二等獎;(3)2002年 水彩《晨》獲廣東省第二屆水彩畫展 銅獎;(4)2001年 水彩《山寨也沸騰》入選中國水彩人物畫展;(5)2001年
水彩《耕》入選第十五次全國新人新作展。
油畫《故鄉的留念》1982年參加廣東僑鄉風貎畫展100×160cm;(2)油畫《我的婚姻》120×100cm
1978年;(3)油畫《早班》參加1980年全國衛生美術作品展100×120cm 1980年;(4)油畫《健身房》80×160cm
1978年;(5)油畫《回頭是岸》100×120cm 1978年;(6)油畫《現代化宏圖從這里崛起》參加當年市美展100×160cm
1978年。
油畫寫生2011—2016年
水彩寫生 2016—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