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馬治富,曽用名致富,祖籍河南,現居北京,齋號聽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一級美術師,北京三希堂藝術院副院長、中藝清風書畫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修研班工作室導師,北京啟辰文化中國畫高研班導師,北京燕山國畫院特聘畫家,中國少數民族對外交流協會專業畫家,先后進修畢業于中國國家畫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美院,首都師范大學山水課題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文化部現代工筆畫院,文化部現代工筆畫院精英班畫家,先后學習導師有,原國家畫院院長龍瑞,祁恩進,王天勝等等,作品多次參加中國美協全國大型美展并獲獎,最新國展獲獎。
外師造化之工,中得心源大觀
——為馬治富畫冊付梓序言
隨著工筆畫事業在當代的復興,工筆畫創作蔚然成風,一派繁榮興盛景象,一批優秀的青年工筆畫家油然而生,從而催生出諸多精彩的工筆畫作品。中國山水畫,作為中華文化一份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精神信仰,具有深刻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而目前山水畫的發展正逐步實現傳統向現代的超越。
山水畫有其深厚的哲學宗義,“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衍生出以山為德、以水為性的內修觀,成為山水畫家們畢生追求的崇高境界。由于審美需求的變化,當代山水畫家想要在繼承古人精神內核的同時進行創新和突破,面臨著新的、巨大的考驗。在全國美展工筆畫花鳥、人物、山水三大門類的創作中,山水畫家人數,作品數量相對較少的現象清晰可見。因此希冀在現代工筆山水畫的創作中取得佳績,實為不易。這既需要有扎實的工筆畫技藝,又要具備別出心裁的創作主題。馬治富就是從諸多山水畫家中脫穎而出的一位青年畫家。
馬治富性情耿直寬厚。回憶當時他進入畫院的創作歷程,要從2017年說起,在玉泉山下頤和園旁的現代工筆畫院創作中心舊址,匯聚了全國各地的上百名學員,馬治富就是其中的一員,因為他初入畫院,創作經驗較少,除了向畫院老師、同學們悉心學習創作之道,平時寡言少語的他一直沉著投入到自己的山水畫創作中,一旦有了新想法和創作靈感總是向老師和同學們尋求意見,不斷地通過自己一幅幅山水畫的創作改進和完善。
從馬治富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研究和繼承傳統繪畫上用功頗深,曾一度在學習畫論和傳統上很下功夫,臨摹前人經典作品領略精髓,他在廣泛吸收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的精粹同時,以現代視角加以審視、揚棄。在青綠山水創作中吸收古人的造型技法,通過反復多層的復色積染。用筆、墨、色豐富生動,把青綠山水的絢麗典雅與水墨山水清逸韻致融為一體,所畫山川俊秀明朗,不追求繁蕪的世界,而是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統一,近期的作品,清新之氣撲面而來。從他的畫幅中,不僅能感受到灑脫的筆墨語言,更能觀照到他對中國山水畫蘊含獨特東方哲思—“道”的理解,對“含道映物,澄懷味象,質有而趣靈”玄學精神的體悟,他充分利用中國山水畫散點透視的優勢,以“平遠、高遠、深遠”的三遠法進行勾陳布局,打破特定時空客觀物象的局限,給觀者提供廣闊的藝術暢想天地,在有限空間中蘊含無限廣袤意象,將“自然的山水”化為“山水的自然”,讓人真切體會到中國山水畫的象外之境。
美學大師宗白華說:“中國繪畫所表現的精神是深沉靜默地與這無限的自然、無限的太空渾然融化,體合為一。”因此中國山水畫家早已知曉“外師造化”方能“中得心源”的道理。一代山水畫宗師石濤更是在《苦瓜和尚話語錄》中直言若想將“山川人物之秀錯,鳥獸草木之性情,池榭樓臺之矩度,……曲盡其態”,必得“行遠登高,悉起膚寸”、“搜盡奇峰打草稿”,在畫院組織“走進大美黃山、十渡喀斯特地貌、西雙版納傣寨……”等系列山水寫生活動中,每每都有致富跋山涉水、攜攬畫夾、專注作畫的影跡,在徜徉大自然領受山川、風云、水石、林木際會之妙的同時,他不斷鑄就自己獨特的藝術靈魂,構筑胸中意象,孕育筆墨語言,將“造化鐘神秀”中感悟山水自然、參詳百態人生的點點滴滴熔鑄于丹青,因而筆下的流云奇峰、松濤瀑布、怪石古木、屋舍樓臺便漸漸生發出古人所推重的“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妙趣。同時得益于親臨名山勝水的感應之機,藝術修養的南北交匯,在他的作品中即彰顯了北方峰巒的博大蒼古,雄秀神奇;又兼備了江南幽谷的峻秀靈動,氤氳潤澤,凸現出自然生命力的同時,更洋溢著詩情畫意,讓人充滿無限遐想,達于“代山川而言”的臻境。
“筆墨當隨時代”,藝術的真諦既非純粹客觀自然的再現又非完全的主觀自我的表現,而是滌除玄鑒、心齋坐忘的物我合一、藝術升華,因此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生命根植于作品意象和風格的獨創性。治富顯然深諳其理、領其衣缽、悟其三昧。他將“師古人”作為奠基石,把“師造化”作為靈感源,不為成法所羈絆,在畫院學習創作期間,向來自全國的名家教授悉心求教,廣泛涉獵各種當代繪畫元素,并不斷自我實踐。將現代審美語境中強烈又簡潔的形式感、極具沖擊和感染力的色彩及金、銀銅箔、肌理制作等現代特殊技法語言兼收并蓄,有機地融入到自己的青綠山水畫創作之中,由再現而達表現,由傳神而達寫心,并終得“心源”,既有形質和大度,更有情致和靈性。
在中國畫千余年的發展中,“師古人、師造化、師心源”成為古人總結掌握中國畫藝術語言的必經之途。我們常言“畫如其人”,正是因為一幅作品大至繪景造境、小至墨色筆觸,無不清晰映射著作者在經年師習過程中于畫、于世間的韜練與沉淀。
所謂天道酬勤,經過他長時間矢志不移的堅持及入畫院后深入進修創作、潛心探研,最終馬治富在生活與藝術的融合與提煉、傳統與現代的傳承和創新中找到自己藝術表達的立足點,進入畫院短短兩年的時間,治富不間斷地創作出一系列諸如《祥云》、《山水清音》、《青山春曉》、《數峰無語千山秀》等佳作,一系列頗具格調并蘊含人文精神的山水畫作品。于他的山水畫間,我們可以體味到中國山水畫俯仰天地,縱橫八荒的獨特氣韻,以及畫家長期不斷精進的藝術修為。這些蘊含他心血和情思的作品也帶來了可喜的成績,在中國美協舉辦的系列國展中,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他9次入選,1次獲獎,成功斬獲會員資格,加入中國美協。而這也標志著他的藝術生涯有了嶄新的、更高的起點。
中國山水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淀,在歷代的傳承發展、南北競輝中,取得了輝煌燦爛的成就,達到令人難以企及的高峰。這讓后繼的山水畫家們多了份敬仰更多了份擔當。所謂“胸有丘壑”方能“妙筆生花”。藝海無涯,希望治富在今后藝術成長之路上仍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孜孜矻矻,堅持創作,不斷開拓藝術視野,完善藝術修為,將代表民族底蘊,華夏情懷的山水畫藝術在傳承創新中發揚,呈現時代山水的新風貌,再攀工筆山水畫藝術的新高峰!
現代工筆畫院院長 王天勝
2019年3月21日
于中海紫金苑
藝術成就
★ 2016年作品【數峰無語千山秀】在中國美協主辦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
★ 2016作品【祥云聚瑞氣】吉祥草原,丹青鹿城。
★ 2016中國美協主辦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
★ 2016年作品青山春曉在“我愛丹青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優秀獎。
★ 2017年【朝圣家山聽神韻】,中國美協主辦第三屆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入選。
★ 2017作品,【青山積翠聚瑞氣】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當代中國畫的創作生態與時代走向作品展入展,作品并被上海青浦青渚美術館收藏。
★ 2017年【家在青山綠水間】中國美協主辦“”丹青揚州”第三屆全國中國工筆重彩畫作品展,入選,并在甘肅美術館,深圳美術館,等全國巡展。
★ 2018年作品【蜀山一曲鳴春歌】在入蜀方知畫意濃——全國美術作品展入選。
★ 2018年8月作品【一路山歌唱青州】中國美協,瀚墨青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
★ 2018年8月中國美協,作品【清平盛世】瀚墨神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
★ 2018作品,【家在青山綠水間】參加“中原畫風”河南省排名第五,優秀美術作品展優秀獎,作品赴西北四省巡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首次在西北四省區舉行的綜合性美術大展。
★ 2018年作品【絲路古韻】美麗中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
★ 2018年作品【盛世新茂到家山】2018廈門全國工筆畫雙年展榮獲入會資格獎,美協最高獎。
★ 2019年3月中國美協舉辦,作品【夢回家山】美麗黃河口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入選。
★ 2019年全國第十三屆美展,作品【盛世新茂到家山】在河南展區獲二等獎,作品并在河南美術館展出,并全國巡展。
★ 2019年作品【太行春泉聽清音】在民建中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藝術作品展獲獎,并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