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司冬利,女(1988.12),河南焦作人,焦作大學藝術學院教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已具備申報資格),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研究生就讀于湖北美術學院,師從于李寶林弟子秦嶺教授,2019年在采風中國——周祥山水畫創研班進修學習。
在學院系統的繪畫教學下,她為自己的專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并在濃厚的氛圍中培養了良好的藝術修養,求學期間以嚴肅認真的態度潛心研究傳統筆墨。畢業后,出生于太行山下的她,看似纖薄弱小,但確一直嘗試用渾厚的筆墨,來表現家鄉巍巍太行的雄偉氣概。她孜孜不倦,勤奮耕耘,將自己對于太行的愛,以真實感情傾注在宣紙上。
正如國畫大師李可染在對傳統的態度中所講到: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畫家,如何從傳統筆墨的束縛中跳脫出來,打破傳統思維,深入挖掘多元文化的內在價值,提高自己的整體藝術格局,讓作品能體現藝術新氣象,是她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她多方面尋找思路和素材,在創新的路上求新求變,探索和開辟了一種新穎的藝術語言,通過作品反映出畫家的思想與現實融合,使讀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新的潮流正在撲面而來。孩童時期的記憶成為了她敲開藝術大門的鑰匙,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忙碌的我們外出感受自然山水的機會少之又少,每個人都在高聳的水泥森林中埋頭忙碌,在川流不息的道路上辛苦前行,我們都忘記了自己生活的意義,忘記了自己出發的初心。在繁華都市中,我們免不了會沾染慵懶的氣息,失去極力想守住的本心。當心真的疲倦時,我們會渴求過上一種平凡簡單的生活,那里與世無爭,每日花鳥相伴,安靜地聆聽大自然純粹的聲音。于寧靜中尋找到歸宿,在遠離俗世的世界里尋得一席之地。
孩童時期的純真便是記憶中的這片凈土,她讓自己摒棄成人的思路和慣用的筆墨技法,回歸孩童的純真質樸,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山水世界,這里的高樓是童話中的城堡,這里的森林中住著大自然母親和各種小精靈,彩墨描繪的氤氳氣氛讓觀者瞬時間放松下來,不在拘泥于筆墨的程式,廣際飄渺,若有若無,似夢似幻。從她的作品中,恍若能看到一息山的風骨,恬淡,抑或是夢寐,相距很遠,確似眼前。?
作品更注重精神的解放和心靈的回歸,身處于這種慢節奏的畫面里,每個人的心境自然會變得安靜,無處安放的靈魂也許在這里可以駐留。
通過作品,能品出她細致的思想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讓人們能夠明確感覺到內心深處的守望精神,或者是孤獨的追求,從畫面中能品讀出鐫刻著心跡的吶喊,將貌似平淡的水墨,論述沉積許久的華若遇見,成為一部回憶童年和回歸本心的畫卷。只有遇見,這便是司冬利以及她的作品了。
《太行山下》
作品獲獎及參展情況:
2011年,作品《秋山寂廖》入選第六屆武漢美術作品年展,并被武漢美術館收藏。
2016年,《太行清韻圖》、《湖春暮色圖》等五幅作品參加2016年兩岸三地中青年藝術家巡回展,部分作品被個人收藏。
2017年,作品《隱居聽泉圖》在河南省第22界新人新作展中獲得優秀獎。
2017年,作品《秋山牧歸圖》入選河南省第十四屆中國畫藝術展。
2018年,作品《秋聲無盡圖》在河南省第23界新人新作展中獲得優秀獎。
2019年,作品《故園往事》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第二屆"江河門戶通天下"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入選資格。
2019年,作品《童年拾憶》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全國南京“雨花滿天”展獲入會資格,作品被南京市雨花美術館收藏。
2019年,作品《水鄉清韻圖》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客都梅州風眠故里”展獲入會資格,作品被相關機構收藏。
2019年,作品《一抹馨意覓春風》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國中國畫(山水.花鳥)作品展獲入會資格,作品被相關機構收藏。
2019年,作品《荷塘霽色》入選河南省第十八屆中國畫藝術展暨第五屆河南省中國畫學會學術展。
2019年,作品《秋山圖》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河南省教育書畫攝影作品展”中獲得三等獎。
2020年,作品《故里家園好風光》入選河南省第十九屆中國畫藝術展暨第六屆河南省中國畫學會學術展。
2020年,作品《臨風臨影花凝香》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2020年伯年國藝”全國山水畫作品展。
《墨韻太行》
《家山秋夜》
《故園往事》
《細雨舒風潺潺秋》
《荷塘霽色》
《清韻圖》
《斜風細雨潤江南》
《童年憶事》
《淡颯清風縈曉夢》
《童年趣事》
《薏苡芳菲》
《花樣年華》
《一抹馨意覓春風》
《墨韻花香》
《蘆笙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