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董良達,1965年生,原在北京燕京書畫社做鑒定工作。北京市友好協會理事、山西省僑聯青年委員會名譽主席。
董良達的高祖是清咸豐丙辰進士、書法家、詩律學家董文渙先生,祖父是中國書畫大師董壽平先生。董良達在童年時期就得到了書畫世家的良好熏陶。他自中學讀書期間就開始跟隨祖父學習書畫,在祖父的嚴格教育下,畫藝不斷提高。1985年隨祖父出訪日本國,尤其是自1989年3月到新西蘭留學以后視野得到了廣泛的開闊。藝術造詣不斷提高。
董良達畫的松、竹、梅不僅繼承了家風,所畫的牡丹、草莓及山水畫等更具別韻。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1988年底,為亞運會作畫;
1991年,在新西蘭舉辦個人畫展;
1992年7月,在奧克蘭與學生共同舉辦“師生畫展”;
200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董良達畫集》;
2001年,成立董壽平藝術研究會并任副會長;
2001年9月,山西晉祠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同年11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2002年,中國教育臺《書畫賞析》欄目制作董良達書畫專題報道;
2003年,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第十七期新人新作展覽;
2005年7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美術家——董良達作品集》;
2005年9月,被特聘為榮寶齋首位特約畫家;
2006年,出任中國寫意畫研究院院長;
2010年1月20日,在山西太原舉辦個人展覽并成立董良達藝術館;
2010年12月,被山西省僑聯青年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聘請為名譽主席;
2011年,董良達美術館在山西落成;
2017年3月,出席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精神·中國夢——美麗鄉村行”赴甘肅隴西寫生采風創作活動啟動儀式暨中國美術家協會定西扶貧基地、隴中寫生基地揭牌儀式;
2017年11月,隨中國美協,從桐廬到麗水,全程參與了“送歡樂,下基層”活動;
2019年6月,特聘為《澳中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
2019年6月18日,特聘為《澳中水墨畫家聯盟》名譽主席;
2019年8月,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送歡樂、下基層活動,到訪福建建陽;
2019年秋初,隨中國美協送歡樂下基層來到福建建陽,寫生一幅,送與建陽美術館為念;
2019年9月中旬,參觀云南壁畫展及研討會,游歷西雙版納、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等地及寫生;
2019年12月1日,參加新華社與海南省共同舉辦的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會議。
董良達的高祖是清咸豐丙辰進士、書法家、詩律學家董文煥先生,祖父是中國書畫大師董壽平先生。作為董壽平先生的長孫,董良達在童年時期就得到了書畫世家的良好熏陶。他自中學讀書期間就開始跟隨祖父學習書畫,在祖父的嚴格教育下,畫藝不斷提高。1985年隨祖父出訪日本國,尤其是自1989年3月到新西蘭留學以后視野得到了廣泛的開闊。藝術造詣不斷提高。
▲董良達的高祖董文渙先生
▲董良達的曾祖董維藩先生
▲董良達的祖父董壽平先生
我學古人畫,有一底線,這在我青少年的時候就是這么想--不學活的歲數短的人的畫。任伯年、徐悲鴻、傅抱石,去觀察一下他們的筆墨之間都是有一種弱弱的東西,這種東西只能說是骨子里頭弱,是與生俱來的與生命同在的一種表象,這種表象與藝術作品的好壞沒有關系,與成不成為大師沒有關系。與生命的長短有關系。長壽的人所畫出來的畫也是有一種共同點的。所以到我20歲的時候就研究了幾年,怎么樣去看字畫,才能看到一位畫家的博識,大度,富有,及生命
的長度。這即是見字畫如見其人的來歷。
——達記
大塊白云壓山巒,數點清舍對蒼天。
一路澄澈滿眼綠,方知人間有神仙。
2019年9月20日云南香格里拉,觀景有感。
董良達造句
偶夢大川在眼前,心況神怡登山巒。
天下多情是山水,畫得深澳看不厭。
董良達造句
《攬山》
一峰接一峰,峰峰都難登。
有時往下去,有些向上升。
看天下,知乾坤
真山真水在眼前,夢里索繞數十年。
筆底練踰三千遍,意境方得一片天。
董良達造句。已亥秋
看遍大江南北中,萬里山河在心胸。
自是神韻來筆底,任憑孤寂亦從容。
董良達造句
有寓意,無筆墨者不能用技法畫出想法。
有筆墨而無寓意者只能按圖索驥不是大家。
有寓意、有筆墨者可以刻畫。
加有激情,注入生命。
加有膽識,可以使作品永傳人世。
——配文節選自《看我談筆墨》董良達 2010年
貶來千年這般好!洛陽內外花如潮。
富貴還因氣節高,不與凡卉媚武曌。
(洛陽寫生有感)董良達造句
世間牡丹本富貴,今人渲染多俗媚。
不是顏色足就好,心在境界筆方隨。
董良達造句
不與侯王笑自開,氣定神逸嫣然來。
嫵媚婀娜千萬朵,這般才信是春天。
董良達造句
我最近請友人為我刊一石之曰:美在自由,藝術家沒有自由不足以建製美,觀賞者沒有自由,難以想象藝術作品之美。
——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