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賀子藝,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研究生,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人物創研部副主任,理事,文化部東方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鳳凰畫院副院長,漸江書畫院副院長,北京燕山畫院專職畫家,中國藝術教育研究院研究員,京華女子十二畫坊畫家。出版有《子藝作品集》,《成正氣象作品集》等,多幅作品收入各展覽專集,并有多幅作品多次在《美術》、《美術報》,《解放軍美術書法》,《中國書畫報》《人民藝術雜志》等國內,國外報刊發表,作品多次獲獎,多幅作品被國內,海外博物館及收藏家收藏。
《陳賡大將》200cm×180cm
清雅潤麗 工寫相宜
——走進賀子藝的繪畫世界
王雪峰
工筆人物畫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種最為主要的畫科,一方面在于工筆人物畫傳神寫照的表現功能,另一方面在于傳統社會中工筆人物繪畫在成教化、助人倫所起到了重要的宣傳功能。魏晉以降,歷代皆有工筆人物繪畫的杰作傳世,這些作品不僅構成了一個傳承有序的工筆人物畫史,讓我們領略各個歷史時期的風格傳承轉變,還能夠通過作品表現的內容將我們帶入歷史的情境之中。進入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文化語境為工筆人物畫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工筆人物畫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其一是中國繪畫系統對于西方繪畫系統的碰撞、借鑒、融合,為工筆人物畫在技法、觀念上提供了更多的發展可能;其二是20世紀的革命現實使藝術成為戰斗武器,以寫實見長的工筆人物畫成為與現實相結合的最為重要的形式,從而促進了工筆人物畫在表現和技法上的發展。由此,工筆人物畫這個古老的繪畫形式在20世紀的歷史背景中開始了從古典形態向現代轉型的歷程。改革開放以來,藝術逐漸脫離為政治服務的束縛,走向了個性化與多樣化的發展之路,借助各類美術展覽的蓬勃發展,工筆人物畫呈現出繁榮的創作局面,工筆畫壇新人不斷涌現,多種風格展露畫壇。賀子藝女士便是當代工筆畫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畫家。
《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慈云桂》240cm×180cm
子藝對于投身繪畫一直抱有堅定的信念,正是這種信念才使她能夠一步步走向成功。盡管她正式從事大型工筆人物畫創作時間不長,但她所作的每一幅作品都能夠在全國各類展覽中入選,甚至獲獎,這足以證明子藝的繪畫才性與能力。子藝自幼喜愛繪畫,1991年考入武漢的一所大學,學習裝潢設計專業,雖然不是子藝最喜歡的繪畫專業,但是通過學習設計專業拓寬了她的藝術視野,各種造型門類皆有接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大學畢業之后,她回到家鄉長沙進入與繪畫毫不相干的政府部門工作,這個令人羨慕的工作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早就安于現狀了,可是子藝一直對于繪畫充滿理想,從未放棄對于繪畫夢想的追求。這一段時間,子藝對于水彩畫用功最勤,作品還多次入選各類展覽。如果說把這段時間子藝屬對于繪畫的摸索當做無意識時期的話,那么2011年子藝來到北京現代工筆畫院進修學習工筆人物畫開始,子藝的繪畫開始了很明確的學術追求,那就是系統的從事工筆人物畫的學習和創作。在現代工筆畫院諸多名家的指點下,子藝將以前所有關于繪畫的技巧迅速轉化成工筆人物畫技法,很快登堂入奧,進入到工筆人物畫的創作之中。
《風雨無阻》240cm×180cm 2012年
作為一個女性畫家,子藝的創作之中女性主題占有重要位置,她以一個女性的視角將生命體驗中充滿著溫存的情感融入主題,通過情節性的敘述傳達著內心深處溫柔的情愫。作品《蕩春風》表現了一個年輕母親抱著寶貝在蕩秋千的場面,母親一手牢牢抓著秋千的鏈子,一手緊緊抱著自己的寶貝,在秋千的晃蕩之中寶貝張開雙臂,顯得非常興奮,母親則低頭深情地望著孩子,母愛的溫情躍然紙上。畫面的場景是現代小區常見的一幕,畫家在處理上弱化了背景,突出母子蕩秋千的形象,左下角孩子的書包玩具與畫面主體形象產生呼應,使畫面的構圖得以均衡。母子蕩秋千的動作以及圍巾隨風飄揚則很好的起到了點題作用。這幅作品是子藝最早的工筆人物畫創作,但是可以看出子藝在工筆人物畫的創作中所表現出來的立意、構圖與表達的能力。子藝作為一個母親,她的視角中充滿了母性之美,這是她善良本性的體現。除作品《蕩秋千》之外,《春消息》、《清晨》、《京都風雪》都可以感受到子藝的對于母女間的溫情愛意的表達。《春消息》表現了一個朝鮮族的小女孩手提爆竹的情節,小女孩充滿喜悅的笑容,以及節日的盛裝營造了祥和安樂的節日氛圍。《清晨》則是表現了母女二人在海邊游玩的場面,她們赤著腳漫步于沙灘,沐浴在海風之中,母親以關切的目光望著歡快的女兒,色調淡雅,主題與表現手法和諧共生。子藝作為母親對于女兒的感情是有著切身感受的,如今她又以繪畫的方式將母女之間的情感重新演繹,使她的繪畫充滿生命活力與真摯情感。如果說《春消息》、《清晨》、《京都風雪》是子藝對于母女之情的致敬,那么《晨曲》這幅作品則是給自己的獻禮。此作中一個女子立于白樺林中,金秋季節,秋風颯爽,對于接近不惑之年的人們看此景當是感懷深刻,畫中的女子正是子藝自己的化身。在12屆全軍美展上子藝一幅表現軍事題材的工筆作品《風雨無阻》獲了獎,這件作品盡管是為參展而準備的軍事題材命題性創作,但還是讓人很驚訝于子藝對于工筆人物畫畫種與技法的悟性,這張作品主要以水墨法暈染,很好的在工筆畫中表現了寫意性。對于軍人主題的表現,子藝是有生活的,因為他的先生便是一名軍人,這幅作品既是子藝創作的巧合,又是情感與題材內在的必然聯系,這確實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風雨無阻系列二》244cm×180cm
子藝的工筆人物畫創作,雖然不多,但是每張作品都精心細作。從中不難看出子藝的性靈與藝術的交融。子藝具有南方女子的靈秀與含蓄,融入畫中形成清雅婉約的風格,但她作為湖南女子,畫面之中又有著一種堅毅的辣性,她所塑造的形象鮮明、色調濃淡相宜,人物性格觸手可及。子藝作為一個工筆畫家,她的藝術經歷恰是當代工筆畫史的一個很有價值的范本,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新世紀以來工筆畫發展的基本面貌。這不僅反映子藝的個人奮斗之路,而且從中可以看到這個時代工筆畫的追求,甚而至于透過個案還原當下工筆繪畫的生存語境,這是子藝對于當代工筆人物畫史的貢獻和意義所在。
《大愛無疆系列二》210×110cm
在投入工筆繪畫的同時,子藝也致力于山水畫及寫意人物創作,其作品簡潔流暢、形象生動,逐步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她創作的山水畫,寧靜、祥和,像是一首首田園詩,讓人流連忘返。而描寫傣族姑娘的系列作品,更讓觀者置身其中,充滿無盡的遐想:藍天、白云下,鳥語花香中,隱約傳來姑娘們歡快的笑聲……
清雅潤麗,工寫相宜,持之以恒,功果自見。子藝的才情與厚學,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在將來得以薄發。
2013年10月于內蒙古
(作者為中國美術館研究員、藝術學博士后)
《分享》240cm×150cm
《晨曲》178×96cm
《春消息》180cm×98cm
《大愛無疆》180cm×98cm
《京郊風雪》240cm×165cm
《彩虹》180cm×98cm
《小息》136cm×69cm
《在路上》136cm×69cm
《蕩春風》240cm×156cm
《我也想飛》120×69cm
《轉經》136×68cm
《母親的勤勞》136×68cm
《朝圣》136×68cm
《古宅》上海朱家角國際水彩畫雙年展作品
《喀什的陽光》第九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