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永明,筆名嚴寒,號牧云齋主,徐州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美協會員、北京六祖禪院書畫社副社長。
藝術履歷:
國畫作品《睛空積翠》入選江蘇省美協第三屆新作展;作品《呼群同食》入選第三屆”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中國畫雙年展,其作品被禹舜美術館收藏;作品《高原風情之午餐》入選2017首屆鄉風墨韻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其作品被主辯方收藏;作品《高原情之暖陽》入展江蘇省第六屆美術新作展;作品《峽谷新象入選2018江海門戶通天下中國畫作品展;作品《彝家麗人》入展翰墨青州2018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并獲獎,其作品被主辯方收藏;作品《走出大山的姑娘》入選2018廈門工筆畫雙年展;作品《靈山水秀》入選2018“寫意.蘇州”(山水篇)中國畫雙年展;2018年11月作品《山水六條屏》參加“傳承與典藏”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在李可染畫院圖形學美術館);作品《圣山心語》入選“2019大美觀音山”全國中國山水畫作品展;作品《太倉古韻》入選2019“重溫經典”第四屆婁東(太倉)全國山水畫作品雙年展;作品《鎖住年華》入選2019“雨花滿天”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19年2月作品《山水》鏡片參加芬蘭展;2019年11月作品《靈山秀水》參加“九月藝術苑七彩彭城」徐州山水畫展;2019年10月作品鐵塔麗影》加榮寶齋天津分店「經典收藏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作品《秋水長天》參加2019年及2020年“輝煌70年一—一第十七屆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郵品首發式暨華夏之星跨年書畫展”。應邀參加2020國際中國公益事業大典。并獲“2019年度最佳藝術家公益踐行獎”。
2020年10月參加孔子研究院(孔子美術館)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
2020年11月參加“同心筑夢 脫貧攻堅”第二屆全國書畫名家走進祁東開福書畫展。
我畫山水
不是在畫水墨風景畫
而是游山的散文詩
中國人游山
是情懷
是寄托
和眼前的山水不是主客關系
我不在乎最終能把山水畫到哪種程度
而是看重山水能否提煉出
不同的筆墨效果
人面對山水的那種氣場
無法復制
我的山水就是在畫面
對山水那一刻的內心狀態
——嚴永明
閱盡千山牧云歸
——記徐州知名山水畫家嚴永明
“閱盡千山牧云歸,縱情翰墨人自醉。重彩潑得翡翠山,大寫人生唱迂回。”品讀嚴永明老師的山水畫,讓記者心潮澎湃,老師號牧云齋主,我便寫下小詩一首,表達此刻的心境。
縱觀嚴永明的山水畫作,春有山花錦簇的靈山麗水,夏有詩情畫意的青山綠野,秋有紅葉燦燦的山魂神韻,冬有冰雪交融的雄奇壯美。
在小青綠山水中,嚴永明用墨營造一種鴻蒙、深邃的宇宙感及迷離、幽遠的詩意,他用線條當“骨”。其綠色調,除了有讓人聯想到自然界的山水樹木的本色外,更讓人在這種色調中寄寓某種精神或其它形而上的意味。
在其畫作黑中有白,墨中有彩。密而不實,虛而不空,疏密有度,濃淡相宜;墨不浸色,色不傷墨,墨色相融,渾然天成。既增加了作品的亮度,又豐富了畫作的色彩。作品中的物象也隨之發生了妙曼之變,行云更加飄逸,流水更顯靈動,山石更為崢嶸,突出了山水畫的藝術特質,整幅畫作給人以氣勢雄渾,大氣磅礴之感。
《凈土圣域》200×140cm
他的畫作不僅找尋到了山水與心靈的相通之處,而且也發現了生活的詩意。那是一種完全拋棄了功利思想的狀態。一棵棵樹、一座座山、一汪清泉、一條溪流,都在他的心中映襯出五彩的世界,它們互相轉化、組合,形成了變幻無窮的靈魂版圖。在這樣的世界中,他可以隨著自己的意趣筆走龍蛇,把心中的世界通過畫筆表達出來。達到水墨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
嚴永明的山水畫創作既秉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傳統審美觀念,又有厚實的國畫傳統技法功力,還有自己對自然山水切身的體會與妙悟,再加上其開放的思維方式和觀念的影響,他的山水畫作呈現給觀者的是兼容并蓄、風格俊逸,且真真實實的國畫山水新貌。如今的嚴永明已完成從無到有的過程,人生旅程的下一站,等待他的將是綻放得更加燦爛的藝術生命之花。
——蔡廣銀(華夏道商網特邀記者,中國當代書畫家網主任記者)
《靈山水秀》190×113 cm
北漂,有些人是一段時日,有些人可能一漂就是永遠,行襄空空者多,功成名就者少。為畫者,因心中那份喜歡,研墨鋪紙,捉筆而耕。其困惑糾結,痛苦歡愉,非常人所能知,非經歷不可言。與永明兄相識在高碑店,曾把酒對酌青燈下,也揮拳晨練白楊邊,歲月蹉跎,花開花謝,轉眼已六年有余。永明兄是勤奮之人,于傳統中千搜萬尋,孜孜研習,殷殷磨礪,雖霜發染髪,卻樂在其間,現藝道大進,又晉身國家級會員,也多名家交流,喜賀之詞,終慰餐風露宿之苦,也圓北漂藝業之夢。辛丑將至,僅以此數語,祝永明兄書畫俱妙,藝路高峰。
——孫本見
《太倉古韻》200×140cm
心乘大氣志永明
牧云齋主嚴永明是徐州人,與藝術巨匠李可染大師同鄉。每當憶起師學之路,嚴永明就會細數一長串的名字,不乏鄉賢名流。但他最感恩的還是父親嚴守望,德才兼備的老父親早年受教于“黽學”創始人王學仲教授,愛才慕賢,善詩文,唱京韻,重傳統。受父親的啟迪,藝術的種子在嚴永明的心底發芽。
由李可染先生倡導的對景寫生,讓嚴永明感悟至深,自有妙論,“我畫山水不純是在畫水墨風景畫、而是游山的散文詩。中國人游山是情懷是寄托、和眼前山水不是主客關系。我不在乎最終能把山水畫到哪種程度,而是看重山水能否提煉出不同的筆墨效果。人面對山水的那種氣場無法復制。我的山水就是在畫面對山水那一刻的內心狀態。”
《圣山心語》189×148cm
中國畫道法自然,借筆墨書寫心象,抒懷造境。嚴永明多年求索,寫景創作收獲頗豐,主題貼近時代,線條靈動多變,墨韻豐富,層次鮮明,施以色彩皴擦,峰嵐顯隱,云煙吞吐,以墨勝彩,布局結構豐滿,既有黃賓虹之深重氣韻,又重北派山水之雄渾,集合古法今法與自然,推陳出新,實為可賀。嚴永明是善畫的,題材多樣,技法多變,他不斷地否定自己,是為了更高的肯定。
牧云者,心乘大氣,駕于天也。
——燕羽
《自然心象》198×140cm
嚴永明是江蘇人,我一直認為是東北漢,他有著北方人的直率與豪邁,做事待人利落質樸,真誠熱心。作為一個新時代畫家,不嬌柔造作,不隨波逐流,不求名利,一心撲在自己衷愛的繪畫事業上,實為難得。近來新作頻現,成績驕人,值得為他慶賀。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唐朝張璪提出,為中國畫不可動搖的創作法則。永明是一位遵循“外師造化”的創作型畫家,注重對自然的模仿的同時,更強調精神的陶養。他的創作素材多來自寫生,曾多次深入名山大川、市井村舍。無論小橋流水,茂林掩映的江南景致,還是山巒疊嶂,崇山蜿蜒的大山深處,在他筆下無不透著渾厚的水墨華章,在平凡中見得深邃。除了他對山水筆墨符號的熟練輕駕外,更關鍵是他對傳統與當代有著一脈相承的繼承與發展方面的深悟。“筆墨當隨時代”是清代大畫家石濤經典語錄,永明顯然領悟此道,并在這方面暗暗下著功夫,始終為此追求著。畫家對大自然的重塑,不能脫離自然造化,否則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讀永明的畫,讓人深迷于那幽深純凈,空濛的當代審美意象之中。這正如石濤所言“與山川神遇而跡化也”。畫中手法多變,微妙而統一,不落俗套。這是他情感豐富細膩,為人坦誠熱情的造化寫照。品他的畫,無論青綠、淺絳、沒骨大寫,還是精寫細描皆有筆精墨妙之趣,這正是畫家超強的筆墨造型能力的一種體現,是苦心修行的結果。
在藝術道路上執著追求的永明,胸懷大志,漸入佳境,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展。在殊榮面前不忘初心,旅居京城,縱觀八方,苦鉆古今書畫之正道。我們期待著他有更大發展,創作出更多更優的作品。
——徐佩瑾
2021.1于杭州
《山谷傳牧歌》 240×198cm
外師造化 心象筆墨
畫家嚴永明的作品得山川之魂魄。用筆強勁,用墨華滋,直追古人。在遍臨宋,元,明,清名家作品中,對李成,范寬,董源,郭熙等山水畫大作,長期臨摹。從中體會山水畫的博大精深。尤喜四僧,與近現代山水畫作品的寫意精神與技法。黃賓虹的渾厚華滋,傅抱石的大氣磅礴,李可染的厚重集墨。都是嚴永明的學習榜樣與范本,當他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的路上,堅持深入生活寫生,踏遍青山,行萬里路,收盡寄峰為素材,以自己的情懷表現千巖竟秀,萬壑爭流,參天松柏躍然紙上。為河山立傳,為自然寫神。正如他的同鄉可染大師對中國畫李家山水的開宗立派說:“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受李可染大師的影響,向傳統尋找自己的方向,挖掘傳統山水畫的藝術資源與精神境界。近年來,畫家嚴永明取向創作的圖式皆為高山大壑,古木參天,煙云溪流,氣勢磅礴,意境高遠。至廣大不失精微,胸中丘壑盡收筆底。中國山水畫最能表達胸中逸氣與個人情懷。中國畫是無聲詩…筆墨以言志抒情!永明先生正是以詩人的情懷,工匠精神,鍥而不舍,沿著李可染大師的足跡:繼續為河山立傳,為中國畫傳神。
——王首麟
《家山心語》240×198cm
編寫按——
嚴永明的山水畫我認為是凝重而深沉的。在這凝重與深沉之間,他試圖賦予自己的作品空靈、爽快、曠達之感,他做到了。
我手寫我心。嚴永明以山水作品抒寫感情和情緒,以神行氣,以氣舉神,帶給欣賞者不同的審美意識和精神體驗,漸漸有了自家的風貌。他的作品既有神秘玄遠的用筆,又有流光澄凈的意象描述,由此看出他潛心萬仞,游心鴻蒙,胸次高曠的心境。
筆者欣賞其作品,既有具象的刻畫,有意象的微妙氣勢,又有抽象的文化內涵聚攏,逐漸摒棄了單一乏味的圖式,寄讓他不對土地、對民族的感悟。既有外在的雄強之氣,又有內斂的探問尋求,還有對天地大美而不言的敬畏,卻也不乏煙云一般的詩意。莊子云:“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不離傳統,不囿傳統,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念。以墨為陽,以紙為陰,以筆為界,三者合一,萬物生焉。
本刊一隅,刊載他的佳作,以饗讀者。
——胡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