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博,56年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古道蘭亭藝術館館長;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陜西中國畫學會理事;陜西國畫院特聘畫家,寶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作品曾多次入選文化部中國文聯及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性大展,并榮獲陜西省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群星獎、陜西首屆美術獎。作品先后在聯合國總部,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加納、尼泊爾、等十多個國家展覽。
作品還被國家機關事務局東壩服務中心、北京大學等藝術機構收藏。
唯美自在生意盎然
——讀強博的花鳥畫
文/羅寧
在近幾年的陜西畫壇,花鳥畫創作很活躍,而不少有實力的花鳥畫家也隨之涌現出來,工作和生活在西府重鎮寶雞的花鳥畫家強博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以其樸素、自然、清新、唯美的畫風和執著追求,在人才濟濟的陜西畫壇站穩了腳跟,并博得諸多同仁好評。
一曰“樸素”。畫如其人,正如強博穩健、淳樸、厚實的性格,他的作品整體呈現出一種樸素的畫風。
這種樸素并非老實呆板,而是一招一式均有出處,一草一木一花一鳥均來自傳統的根基和對生活的感悟,他的畫沒有怪異的章法和造型,更沒有張牙舞爪以買弄風騷,一切都那么安靜和有序。
這不難看出畫家強博淡泊的胸志和沉穩的心靈。常言道“樸素”得“天真”,天真與爛漫緊緊相連,有了質樸的心境,就不愁得不到山花爛漫的藝術境界。我想,這也是強博作品打動觀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曰“自然”。強博的花鳥作品摒棄了那種矯揉造作之風,用筆、用線、用墨、用點,或皴擦或渲染,一切是那么自自然然。
他筆下吟唱的是一首又一首自然之歌和生命之歌。這種自然不是自然主義,也不是傳統再翻版,而是畫家既重視傳統學習,又不固守已有程式,在不斷探索、尋找著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屬于適合自己的表現方法。
他用很普通的題材作為藝術的載體,緊緊抓住“筆墨”、“色彩”,點、線、面的對比等當代中國畫語言的重要因素,反復實踐,從而掌握了花鳥畫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轉換的技術和語言,雖然這種轉換還在進行當中,但強博的這種轉換是非常自然的,所擁有的語言也是自己的,既有傳統花鳥畫那種含蓄之美,又有現代花鳥畫的特有的視角張力。在這種自然的過渡之中,強博的畫風也逐漸成熟起來。
三曰“清新”。這是畫家作品格調高低的關鍵。強博的花鳥畫帶給我們的是一股撲面而來的清風,畫中筆意縱橫,色墨相映,迷離爛漫,幾乎沒有枯澀和哀愁,每幅作品充盈著他對燦爛陽光和美好生活的情意。
這并非是畫家內心沒有憂愁和煩惱,而是他總是以充滿愛意的眼光看世界,去捕捉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自然中美的景色,并加以創造獻給世人。
有哲人言,心中美,眼前的事物就美,我們從強博這些充滿生意的作品中自然也感受到了畫家那顆內秀的心靈。
觀者仔細品味就會發現,強博的作品多了清新明快,少了渾濁呆滯;多了“涇渭分明”,少了拖泥帶水;多了溫馨,少了霸氣。他追求的是一種透明和順暢,但并不輕飄和甜膩。由于畫家的這種創作個性,使得其作品在生動和鮮活中盡顯和諧。
四曰“唯美”。花鳥畫的形式構造,說到底就是一個如何按照“美的規律”進行藝術創造的問題。強博的花鳥畫創作是一種唯美心態,他是用花鳥畫審美創造中的美的規律即對立統一法則來要求自己的。
說到此,可能有人認為談這些已過時了,其實沒有。現在審美傾向多元化,有些人審丑,與我們過去美的法則反其道而行之,出現了很多讓我們難以接受的“怪誕”作品。我認為,傳統美的法則不能丟。
明清美學就關于形式構造所提出的一系列成對的美學范疇,如:內和外、左和右、先和后、遠和近、高和低、長和短、疏和密、濃和淡、縱和橫、虛和實、主和賓、斜和正、攢和放等等,都是對立統一規律法則的深刻體現,充滿了辨證的思想光輝,而強博正是自覺遵循和運用這些規律、法則,踏踏實實地進行著他的花鳥畫創作,所以他的作品是唯美的,也是成功的。
當然,作為一個行進中的中青年畫家,強博也在不斷的探索,不斷地在否定自己中前進。縱觀他的新近作品,我覺得強博在過去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穩步向前邁進,其主要表現在作品的厚度上。
如《春馨圖》等作品,筆墨更加厚重,作品在構圖上少了變化,色彩變得更單純一些,但在形象、筆墨等符號的重復中增了作品的氣度,在大對比中尋求大意境,尤其是那幅通篇紅色的月季,更讓人信服強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強博正值創作盛年,他多年生活在人杰地靈的古陳倉寶雞,這里有豐厚的青銅器文化底蘊,又有極具特色的民間文化寶藏,有它們為滋養,我相信強博在他的花鳥畫創作道路上還會取得新的成績,我期待著。
(作者系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學術委員會主任、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