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1959年3月生于廣東省潮州市。現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潮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潮州畫院原院長。
《北閣佛燈》國畫180×180cm 2020年
巧運丹青染鄉情
——畫家陳駿作品賞析
文/楊俊華
陳駿兄,老厝邊,郡城大石獅巷人氏,年青時風流倜儻,躊躇滿志,如今已步入老年。后生時由于崗位不同,故無交連,現都退休,經常一起喝茶。茶聊時,欣賞他的“潮州味象”多幅巨畫,并采訪這位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畫家。
《潮汕鐵路一九0三年》國畫 122×244cm 2020年
他就是原潮州畫院院長,童年時在潮州古城度過,從小就喜歡畫畫,對潮州古城的韻味情有獨鐘,經常陶醉于質樸純真的名城和歷史人文,綺麗的韓江兩岸風光之中。他喜歡潮州八景、潮州內八景的人文景觀。他喜歡充滿詩情畫意的潮州古城,喜歡古城一磚一瓦藏著精工巧勁的古建筑物。潮州的韓江兩岸景色都深深地印在他腦海之中,植根于心田里,他就是這樣成長起來。1980年考入汕頭工藝美術學校,在這座藝術的殿堂里,他如魚得水,師從黃長虹、陳鎮懷、陳國威等諸師,并得到他們的精心指導,198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后由于工作關系,他學非所用,直至后來,他終于找到潮州畫院的“歸宿”。
《潮州時鐘樓》國畫 122×244cm 2020年
這次喜獲陳駿兄首次在新建的潮州美術館舉辦《潮州味象》個人展覽。多幅畫中把閃耀著人文光芒的潮州名跡嵌在畫卷之中,把靈動的古城用濃淡相宜的水墨丹青,用寫意的手法把筆架山、西湖山、金山等逶迤成曲線。在山巒虛隱的上空,留布白的藍天與云彩,房屋黛瓦飛檐,茂林與橡木勾勒在古建筑物的屋前屋后,韓水穿城柔柔地淌著…。這些作品,古樸與秀美,四季疊印在畫里,人在賞畫,如同畫中走,畫中游。
《筆架山百窯村》國畫 122×244cm 2020年
“慧心巧運丹青筆,妙手點染家鄉情”。其中一幅大丈二的古城名勝圖,以韓江湘子橋及兩岸作為主視點,把詩情畫意的潮州韓江及八景注入夢境家園的畫卷之中。古樹佳木,繁花似錦,玉宇瓊樓掩映,更有湘子橋、廣濟樓、金山古松、北閣佛燈、龍湫寶塔、西湖漁筏、鱷渡秋風、湘橋春漲、韓閣橡木、鳳凰時雨等新、舊景觀布列其間,渾然一體,互為映襯。畫家以無窮的舒心和國畫的表現手法,染盡燦若繁星的文物古跡,古今人文,讓人獲得如洗心境,感受到潮州歷史文化的厚重和神奇。
《太平橋》國畫 122×244cm 2020年
在畫風上,他在構圖中打破前人的繪畫常規,大膽地分割畫面,肆意縱橫,單純而老辣,融合了北派的大氣和南派的意境,功底扎實,思路廣闊,下筆清新,格調新穎,不落俗套。欣賞陳駿兄的每一幅作品,像抒懷詩一般,筆簡意濃,令人陶醉,有的作品偏重于描寫古木奇姿異態和歷史古跡的歷經滄桑,寄予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明的緬懷和自豪。
《南方二月》國畫 200×200cm 2019年
畫家,是用筆抒情,用較高的審美能力,來創作出惟妙惟肖的畫面;而作家,是用心抒情,用文字的描述,來創作好的文章。陳駿兄,這次的展示題材,用多年的筆耕,用蘸滿激情的畫筆,畫出家鄉人文勝景,畫出一幅幅充滿濃郁“潮味”和反映歷史文化名城深厚文化底蘊的作品。這可是匯報家鄉父老的最好憶物啊!而作者只是用心、用情、用緣,撰寫拙文,對畫家作品“評頭論足”、相愛野雉,用文字的表達形式,同步地贊美家鄉,表達對家鄉的眷戀情愫。妙手寫得故鄉情。幾十年來,陳駿兄用手中的畫筆創作了諸多優秀作品,并獲大獎。對他所取得的成績,陳駿兄并不滿足。茶聊時,他說,家鄉不僅處處有美景,家鄉每一處都是一幅畫,藏著很多歷史文化。他樂此不疲地挖掘潮郡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屋,一山一水,一人一物,以繪畫的表現手法,來完成更多的作品。我們真誠地期待陳駿兄有更多的、接地氣的,具有鄉土氣的新品問世。
《東門街往事》國畫 200×200cm 2019年
《八月中秋》國畫 180×180cm 2006年
《鱷渡秋風》國畫180×180cm 2020年
《龍湖古寨》油畫 60×80cm 2020年
《筆架山番仔樓》油畫 60×80cm 2020年
《東樓觀潮》油畫 60×80cm 2020年
《汎洲島的那片海》油畫 80×IOO㎝ 2021年
《鳳凰民居》油畫 80×100cm 2019年
《韓江邊》油畫 80×100cm 2021年
《桑浦山海蝕石》水彩 16×24cm 2020年
《許駙馬府》油畫 60×80cm 2020年
《港灣》油畫 100×80㎝ 2021年
《饒北民居》油畫 90×70㎝ 2021年
《遺香》水彩 109×79cm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