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堯,男,1945年12月生于河北省青縣。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藝術交流委員會委員兼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培訓中心教授、中國文物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政協(xié)委員、原河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河北省政協(xié)委員兼省政協(xié)書畫室副主任、原邯鄲市文聯(lián)副主席。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現(xiàn)為河北省文史研究館文史研究館員。
釋文:問君何謂是古法,古法當年是新法。若問百年新法事,新法依舊變古法。草擬打油贈給處處以古法丈量的迂腐先生。乙亥秋月小堯
《談書法中的入帖和出帖》
姚小堯
學書太有“自己”不行,沒有“自己”也不行。學書是先有別人后有自己,有別人是吸取納入的過程,有自己才是最終目的。
學書之初,太有自己是犯了沒入帖的規(guī),“沒從規(guī)矩入,擅自胡亂來。”---任意附形,隨意為之。書畫行里給這些人的最高封號是“野狐禪”。野狐禪為佛語,意指不在“六道”終不能轉世成“正果”。
學書沒有“自己”也不行,沒有自己是學書入進去而沒打出來。書法中的術語為“出帖”。像人家而沒自己,一輩子跟著別人一、二、三。書界也給這些人弄了個封號---寫字匠。寫字匠雖說有點奚落之嫌,但他無論如何要勝過“晦籽”,因畢竟它還孕育著“希望”----生芽開花。
嚴格說,沒出帖那是臨摹,臨摹之作不能稱其為自己的作品,更不能稱其為創(chuàng)作。這個理倘若講給美術工作者,他們一聽即懂。倘若講給學書者,得要費好多口舌……
學書者,倘若一輩子致力于書法,想攀峰立“家”。登峰而造極。那就不得不出帖,不得不沒有自己。縱觀中國書法史,沒有一個“沒自己”的書家而登上這個殿堂的。
這是因為這個自己,就是一個藝術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發(fā)明創(chuàng)造意味著給這個世界增加前所未有的“新”和“彩”。百花園里又增添了一朵艷麗的“新花”。它的可貴就在這里,也正是這個道理,歷史各個不同時期那些“出彩的”
、“有自己”的大家不斷地豐富、增加這個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鏈條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使得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長鏈”傳承綿延至今,故此藝術家的“發(fā)明”和科學家的發(fā)明是殊途而又同歸,而又有同工之妙。
書法藝術是書寫的力的形態(tài)化的線條組合美,縱觀中國書法史,好的書家,也就是能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一席的書家,大都是突破了傳統(tǒng)形式美的一般規(guī)律,而又呈現(xiàn)出新的力的形態(tài)的,這個“新”的力的形態(tài)流派也必將成為當時書壇的一個閃亮光環(huán),也正是歷史上這些光環(huán)相接相續(xù)才形成了我們現(xiàn)今一部厚重的中國書法史。
2020.4.12寫于邯鄲
蒼茫雄健,氣象宏闊
——淺說“姚體隸書”的整體印象
作者:耕夫
當代書壇的創(chuàng)作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沖擊國展,舉辦個展等藝術活動層出不迭,令人目不暇接。在書體的選擇,或稱為當代書家的創(chuàng)作方向上,行草書和隸書占據(jù)了絕大版塊,楷書和篆書則相對勢微。
行草書創(chuàng)作,無論取法二王帖學一脈或者是走碑帖融合的路數(shù)都相對顯得更傳統(tǒng)與保守一些,而隸書隆于漢,盛于清,熱于當下是有著眾多的緣由的。一是隸書相對與行草書的創(chuàng)作更容易“上手”,數(shù)年之功便可“有模有樣”,行草書只“識草”一項就要成年累月;二是隸書作為靜態(tài)性書體,對于技法的駕馭能力要求低于行草,這讓更多的人選擇了隸書作為主攻方向;三是近代以來新出土的漢碑、漢簡等為書家提供了更多可融合、可“嫁接速成”、可“創(chuàng)新”的元素基礎,對于當前評審作品重形式,講拼接,求新奇的大背景下,更容易“入展”,更容易出成績。這使得當下隸書創(chuàng)作異?;鸨?。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書法熱”持續(xù)至今,隸書創(chuàng)作也始終熱度不減,呈高開高走之勢,也促使一大批名家輩出,如劉炳森,張海,劉文華,張建會,鮑賢倫,張繼等。以其他書體名世的書家,也不乏最早以隸書“出世”或“兼善”隸書創(chuàng)作,如沈鵬,王鏞,陳振濂等。
談到當代的隸書藝術創(chuàng)作,從燕趙大地走出的,以深植傳統(tǒng)、獨開新風的“姚體隸書”而享譽書壇的姚小堯先生是如何也繞不過去的。
姚小堯先生自八十年代初即“趙都鐵體”飲譽燕趙大地,八十年代末以來以其氣象正大,蒼茫雄渾的獨具自家風貌的隸書馳名海內外。這與他早年數(shù)次應邀赴歐美多國舉辦書畫展有關,更與姚小堯先生深厚的藝術功力、全面的文化修養(yǎng)密不可分。
“姚體隸書”以“篆籀線”,“魏碑折”,“草書點”,“結體奇”,“氣象大”為首要觀感呈現(xiàn)在欣賞者的眼前。
“篆籀線”。
“姚體隸書”以中鋒運筆為主,圓筆澀行取篆書筆意,線條遒勁、張力十足,內含筋骨,外展神采。超高質量的線條是“姚體隸書”的基石。“姚體隸書”之所以氣息高古,真氣彌漫,古意盎然的最關鍵因素也是采用了這一運筆方法和篆籀筆意。
“魏碑折”。
“姚體隸書”連接處以“焊接法”處之,轉折處有時為圓轉,多數(shù)為外方內圓。圓轉時取《鄭文公碑》、《石門銘》筆意,外方內圓處取《張猛龍》、《李璧墓志》、《崔敬邕墓志》等筆法。圓時輕盈靈動,方處力拔千鈞。轉折處方圓兼及,神采獨具,此為古今隸法之罕見也。
“草書點”。
“姚體隸書”的點畫是其最具辨識度的筆畫與標志?!耙w隸書”的點畫一是多,二是靈。多是將諸多橫、撇、捺等巧妙的化為點,以脫板滯;靈是將隸書中靜態(tài)的點以草書筆意為之,顧盼多姿,率真靈動,極盡變化。隸韻草情,用草書點融入隸書,可謂“姚體隸書”開創(chuàng)性成果。
“結體奇”。
“姚體隸書”的結體宗法漢碑,尤得力于石門。書作乍看方正無奇,細觀穩(wěn)中寓奇,奇險叢生。橫細豎粗,沖擊視覺;時現(xiàn)飛白,韻律感強;既中宮內聚,又放逸開張;輕重相間,節(jié)奏明快。豎畫排列取二王之內斂向背,魯公之寬博相向兼具,是兩大系統(tǒng)的融合,別開新面,獨步古今。“姚體隸書”的“奇”還奇在“造險”與“破險”的有機統(tǒng)一,靜穩(wěn)中求奇險,既得奇險,復歸平正。孫伯翔先生稱小堯先生書作:“絢爛之極,復歸平淡”,也大略指此也。
“姚體隸書”的奇建立在“正”與“穩(wěn)”中,雖奇而不乖張,雖奇而不悖法理,雖奇而不突兀,奇的自然,奇的和諧,如若不細觀,你只覺中氣平和、方正深穩(wěn),可謂大隱隱于市也,又可謂大道至簡,大象無形。
“氣象大”。
“姚體隸書”所呈現(xiàn)出的蒼茫雄健,深穩(wěn)樸拙,莊重偉岸,氣象宏闊,非一般書家所能及也。如果說筆法結字可假以時日錘煉出模樣,而書風氣象則萬萬不可及。一個書家是否成熟關鍵看一個書家是否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風格,而這種語言和風格其實是書家心跡的表現(xiàn),是一個書家綜合藝術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一個書家的DNA,是一個書家的指紋,是一個書家的思想與靈魂。
“姚體隸書”的獨開新風是其遠宗漢碑,熔秦鑄魏,取法晉唐,下溯明清的綜合性果實。
姚小堯先生以“意”為先,“意氣,意韻,意境”是先生不變的追求,他在黑白線條的藝術世界里苦苦探索五十余載,用抽象的書法語言極力表現(xiàn)自我的精神追求、精神境界;他在一點一畫的漢字演變的歷史長河中尋覓著屬于他的審美形態(tài),他用自己的藝術功力和文化素養(yǎng)表達著他的文人情懷和對世界的感恩與愛。
“姚體隸書”極具廟堂正氣,催人奮進,鼓舞和啟迪靈魂,這正是姚小堯先生向世界和人們傳遞的一種力量。
《姚小堯全集1-4》、《姚小堯畫傳》序言&主編心語
歷經(jīng)兩年多的艱辛打磨,由我與恩師姚小堯先生共同編著的、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姚小堯全集1-4》、《姚小堯畫傳》即將與讀者朋友們見面了,首發(fā)式在即!她的神秘面紗即將揭幕!
此次出版的“新款大紅袍”《姚小堯全集1-4》與《姚小堯畫傳》兩部書共計五冊合函裝于一箱,箱體外觀和五冊書的裝幀設計均采用紅色基調,配以燙金手書字體,厚重雅致、大氣喜慶以賀姚小堯先生從藝五十五周年!
應廣大關心、關注、支持與厚愛的書友親朋的再三要求,提前將《全集》的《序言》和《主編心語》、《畫傳》的序言二(開篇解蒙)以及全套書籍的裝幀封面整裝提前分享給大家。
《姚小堯全集1-4》每冊均為400頁、大八開設計、圓軸字典式書脊、最新款高端環(huán)保紙!沉甸甸的夠份量,夠大氣,夠高端!
兩部書,五冊合函隆重推出!
每套/箱重約近40斤,力量小的同志搬不動哦!
《姚小堯全集》序言
姚小堯
我自從遷居趙都御景江山小園后,北京的遠洋山水小區(qū)漸顯門庭冷落車馬稀了。故土難舍,故友難離,到晚年才越發(fā)感到這句話的份量,才更能顯示出它難舍的緣由。
小園靜謐安適,書友畫友如林,無絲竹之亂耳,無撩蝶之亂影,更無那些沒完沒了莫名其妙的電話干擾。
有人說小堯這些年買山歸隱,不見網(wǎng)絡上的臉熟,更無宏文巨著問世,當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
詩人元好問有句評陶淵明的詩句:“豪華落盡見真淳?!弊呷松?,何嘗不是?到最后都要歸結到“真淳”上。
本打算回到小園,找個安靜的地方,整理我那些久壓箱底的“勞什子”。也想讓它有個歸宿。誰知一插手,便有些犯難,發(fā)現(xiàn)“工程”如此浩大,資料如此浩瀚,千頭萬緒,苦于無助,一擱就是幾年。以至到最后便產(chǎn)生了“隨它去吧?!? 是非留待后人評。
然而,是命運的使然,抑或是形勢的使然,原想回到小園過些安適靜逸的日子,遠離喧囂。但這一想法被翻然打破,這個重新點燃我心火的執(zhí)炬者,不是別人,是我最后收納的一個最小的弟子-國志。
也許這是上蒼的安排,國志年青坦誠,平時從事書法教學工作,對國學和書論多有涉獵。交往中發(fā)現(xiàn),他有天才“文秘”的一面,辦事一板一眼,是一位踐言諾志的青年。
一日,國志在基本整理完畢我的資料后來到我的畫室,含淚激情的說:“我花了一年的時間總算理出了個頭緒,資料之多,已經(jīng)填滿了一個電腦的內存,第二個電腦已開始啟用。”
“照片、詩文跋錄、詩詞楹聯(lián)、牌匾碑刻、書畫精品、收藏、手抄文稿,您這么多好東西都埋壓在你的箱底,不為世人所知,不見天日,這么做一是屈了你自己,二是于國,于家,于藝術的傳承,于你的粉絲都不是一件利事。我為您著急,您低調處世、低調做人,可以,但您不能把這些東西葬送給塵海、灰飛煙滅??!您有責任有義務把這些久壓箱底的東西拿出來曬一曬,我是您的學生,這也是做學生的責任,只要老師能配合我,我愿付畢生精力研究它,要給世人還原一個真實的你,一個立體的你,一個被流言傳歪了的你……”
我深諳學生的一片良苦用心,一席赤誠滾燙的言語讓我老淚縱橫,我也清楚的知道,完成此項工程雙方要付出什么樣的辛勞與代價,尤其我身處晚年,又步入了“翻箱倒柜”夢繞魂牽的征程……
然而我毅然決然的答應了他,密切配合并約法三章:
其一不拔高,其二不杜撰,其三不跟風??傊斡浺允聦崬橐罁?jù),導養(yǎng)正氣,不忘初衷。
于此我倆不謀而合,國志早有準備,如他在《姚小堯畫傳》脫稿時言:“我從姚老師三萬多張照片中遴選出兩千余張,其目的就是用照片說明情節(jié)的真實性?!?
兩年來,經(jīng)過國志上百次精心的遴選分類、托心裝裱、協(xié)助拍照、備注釋文、尺寸測量、詩文錄入、修改校對、牌匾搜集等繁復的、日夜兼程的勞作,國志憑借一己之力將《全集》的編纂工作終于基本完成。有時為了一首詩的標點符號的準確性國志需要查閱、確認、修改、錄入等若干次之多;有時為了將我所題牌匾拍的更加清晰,國志要多次前往實地拍攝……他走過了一段七百多個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日子。
國志所付出的辛勞之巨、做事之細、用心之誠、言而有信,令我欣慰與感動。
我出生于滄州,成長于邯鄲。多年來我由一個從未進過大學門的普通農(nóng)村孩子,成長為一位連自己都不敢想的書畫家,是邯鄲這塊大地哺育了我,那里有我至今不能忘懷的書友鄉(xiāng)鄰,和幫助我成長的領導知音,和我周圍一群至誠至愛的學生和友人……我慶幸趕上了一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如今國志所完成的釋解,了卻了我多年耿耿于心的心結。經(jīng)多方議定,由原計劃出七部分冊,現(xiàn)改為四部,即《姚小堯全集1-4》分為:《姚小堯書法集1》(書法)、《姚小堯全集2》(國畫)、《姚小堯全集3》(詩文)、《姚小堯全集4》(拓片牌匾碑刻題跋)。而其中詩文集的“文”的部分,由“一筆五錄”組成。“一筆”即“清冷書屋漫筆”,“五錄”即硯邊冥思錄
、藝評散記錄、游記訪談錄、書畫金石題跋錄、日記選錄。
我一生出書甚少,此次出版雖標為《姚小堯全集1-4》,然有種種原因,不能一并出版發(fā)行,部分著作難能全部收錄,雖有割愛之憾,好在今后可陸續(xù)出版。
因文力不濟,拉雜成文,惟恐誤導諸君,惶恐切切。
庚子春,正逢疫情肆虐,困厄于趙都古城御景江山小園清冷書屋,小堯并記。
《姚小堯全集》主編心語
楊國志
2018年夏天的一個午后,我到清冷書屋向先生問道求學。品茗閑聊中先生談起多年來社會上有許多人士欲為其籌建“姚小堯藝術館”一事,但最終均被先生“不妥之由”婉言謝絕。臨別時,先生語重心長的說:“建藝術館倘若不建到人們心里,建也白建?!彼幌捵屛颐靼琢嗽S多。
先生沉寂隱遁多年,專事書畫研究,一生從不參加收費展覽。先生一生不事張揚,低調從藝,但先生精湛之藝技,崇高之品格并不為世人多識。先生的謙遜內斂與書藝成就形成巨大反差,“廳堂館所”的形式可舍,但先生一生所累積的書畫作品,詩詞聯(lián)文,古玩收藏等諸多藝術珍品卻不能久壓箱底、不為世人所見?。∧菢蛹仁窍壬膿p失,更是“姚迷”及藝術界的損失!
于是向先生主動請纓:分門別類的整理先生資料,建立資料庫,以備他日出版、宣傳、留存等使用,做到有備無患。先生望著我審視再三、沉默良久,在我的一再堅持下,先生終于答應。
說干就干,首先進行了分類:書法、繪畫、詩詞、文章、拓片題跋、牌匾題字、收藏、名家評論、大事記共九項。隨后先生將歷年作品資料、活動照片、報紙刊物,信札手記、光盤存儲等分批分類分次給我,整理一部分,匯報一部分,再整理再匯報。到2019年1月以上九類資料全部整理完成。(其中的“大事記”經(jīng)整理填充編為“藝術年表”,后撰寫為《姚小堯畫傳》一書。)
通過半年秉燭繼日的整理編纂,先生的藝術資料庫基本建立,數(shù)萬張紙質文件及照片可謂是藝海汪洋、浩瀚無際,這時我才明白了老師當初“審視再三沉默良久”的緣故。我仿佛經(jīng)歷了一次洗禮與重生,腦洞大開,雖然疲憊,但受益終生,收獲頗豐。
資料庫的成功建立可謂是《姚小堯全集》的四梁八柱和雛形。當我提出“編輯并出版《姚小堯全集》的設想”時,與先生可謂不謀而合。原來先生早有此計劃與想法。先生告訴我:“晚年客居京華后,即著手此事,后因此工程巨大,年事漸高,越發(fā)力不從心。現(xiàn)有你通力合作,當信心百倍?!蔽衣犅劥搜陨钍芄奈?。
《姚小堯全集1-4》原設想為七卷,其中去除資料庫中的“名家評論”和“大事記”兩卷。后經(jīng)出版社編輯同志的意見又刪減去“收藏卷”,之后又與先生商議精編精選后進行合并,遂為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姚小堯全集》四卷本,分別為:《姚小堯全集1》(書法)、《姚小堯全集2》(國畫)、《姚小堯全集3》(詩文)、《姚小堯全集4》(拓片牌匾碑刻題跋)
要給讀者朋友們解釋的是,《姚小堯全集》的“全與不全”。說其“全”是指《全集》基本涵蓋了姚小堯先生主要涉及的藝術門類:書、畫、詩、文。說其不全有二,一是先生博學廣通,是為大家,也是“雜家”,該《全集》沒能將先生熱愛并鉆研一生的古玩鑒賞、陶瓷古玉、字畫古籍、紫砂收藏等囊括;二是各卷收錄的作品只是各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代表,并不能一一涵蓋入編,這“不全”之故多限于時間、人力、篇幅、年代久遠、地域跨度大等諸多原因,相當多的精品無奈遺憾“落選”。
《姚小堯全集1》(書法)、《姚小堯全集2》(國畫)的作品時間跨度從70年底末至今均有,真草隸篆、山水花卉俱全,涵蓋了所有章法與形式。但其中有一部分作品為先生友人收藏,屬于“臨時借來”加入《全集》的;一部分精品因不知其主人何處,無從聯(lián)絡;還有一部分作品終因翻箱倒柜、年代久遠而“尋隱者不遇”;再有就是同屬精品但題材類似的或因篇幅、品相、書籍容量等故未能入編。先生以隸書稱著于世,但其行草書和“姚氏畫風”并不為眾知,《書法集》和《畫集》的面世將有助于世人對先生“隸書大家”的印象向“書畫大家”轉變。
《姚小堯全集3》(詩文)相對是比較全面完整的,除部分會議發(fā)言、述職報告以及少數(shù)詩詞文章因先生治學嚴謹?shù)摹翱量虘B(tài)度”而“拋棄”外均入編此集。而《詩文集》中的“文”的部分由姚先生的“一筆五錄”組成?!耙还P”即“清冷書屋漫筆”,“五錄”即“硯邊冥思錄”
、“藝評散記錄” 、“游記訪談錄” 、“書畫金石題跋錄”
、“日記選錄”。其中《硯邊冥思錄》(前77則)早在八十年代陸陸續(xù)續(xù)見諸報端,但從未整裝列隊面世,這是它第一次完全集結隊伍,接受讀者檢閱。其余74則半數(shù)以上篇章為先生微信群內即興而發(fā),多為“不經(jīng)意”之遺珠,經(jīng)余篩編以饗讀者,還有一部分是先生日常題跋、書信、傳道課徒等的有感而發(fā)。這74則是先生近年來的藝事箴言,與《硯邊冥思錄》一脈相承,又有新時期、新時代的新體會?!俺庍呞に间洝笔窍壬臅鴮W畫理的精華見解,一句一理或數(shù)言匯珍,直截了當、開門見山,均為論點,深入淺出又不失幽默,可謂先生獨家秘籍與治學要領,這當是姚先生一生中對書畫理論研究的重要著作。古謂“詩言志”
、“詩為心畫”,先生的詩不拘一格,真情摯感,飽含哲思,余韻不絕?!兑π蛉?》(詩文)是研究先生藝術人生的不二法門,了解先生內心世界與藝術觀點的合集。
《姚小堯全集4》(拓片牌匾碑刻題跋)是先生書法藝術的拓展與必要的補充。許多不可多得的拓片(如《宋璟碑》等)的來源多為博物館相關機構和友人相贈,拓片的題跋多完成于戊戌、己亥兩年,屬于集中創(chuàng)作,先生為此不辭勞苦,不計冬春。拓片題跋辭斟句酌、字字珠璣、構圖精美、巧奪天工。拓片題跋是先生字古式新、藝術形式的探索與他不落窠臼、與時俱進、博學多識、融會貫通的生動體現(xiàn),跋文內容所涵蓋的書法、歷史、考古、鑒賞、美學、詩詞等諸多門類即是明證。碑刻、牌匾及紫砂題跋,既記錄了先生書法創(chuàng)作的印痕,又真實見證了先生從一名普通工人自學成才為藝壇大家的華麗轉身。這一題跋部分滿滿的都是年代感。一些碑刻、題詞、題字等散落在全國各地,遺珠不勝盡數(shù),未能入編,是為憾事,日后我將繼續(xù)搜集整理。
編纂過程中,書畫作品歷經(jīng)五次遴選、托心,三次集中拍照與釋文備注;詩文前后九次修改、數(shù)十萬言一字一句錄入編輯與逐字審閱批改;拓片經(jīng)過兩年遴選與題寫、牌匾經(jīng)過數(shù)十次篩選與實地拍照編輯,其中甘苦不一贅述。
今天,《姚小堯全集1-4》歷經(jīng)七百多個日夜的反復打磨、先生三百多次親自把關、指導、審閱、批改后,終于和讀者朋友們見面了,這其中既有我的一點努力,更傾注了先生的大量精力,不知有多少次,我被先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師母對我及我的家庭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感動落淚,恩師與師母對我的厚望、厚愛令我今生沒齒難忘。這里還要感謝我的愛人張瀟的全力支持與默默奉獻,她對家庭悉心周到的照料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姚小堯全集1-4》的編纂工作當中。
在這里,我受姚先生囑托,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冀南鋼鐵集團王樹華董事長,邯鄲恒威實業(yè)有限公司、河北安居房地產(chǎn)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於華先生、蘇惠英女士,以及姚小堯先生的學生郭文志、鄭彬等全體學生對本書的全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楊彥領、楊彥奇、吳鵬三位攝影師為作品拍攝表示謝忱;同時感謝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楊惠東先生、責任編輯魯榮女士、助理編輯王琳老師及印刷廠的劉全正經(jīng)理等同仁的通力合作。是以上大家的關心、支持與幫助才使得此書能順利早日面世。
《姚小堯全集1-4》是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一次回顧與總結,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雖盡心盡力不敢懈怠絲毫,但余天資遲愚,恐有不逮,還望讀者諸君不吝批評指正。
楊國志
2020年2月5日于古趙都聽雨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