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阮鳳平(1975-),先后就學于吉林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中央美術學院油畫肖像畫創作高端人才培養班、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訪問學者,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吉林省長白山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油畫學會常務理事,美國肖像畫學會會員,日本新瀉國際藝術學院佐渡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法國圣路易斯畫廊簽約畫家,長春人文學院藝術學院歐洲古典繪畫研創中心主任。其油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及國際藝術大展并多次獲得最高獎項。近年多次在日本、法國等國家講學及舉辦畫展,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巴黎圣路易斯畫廊、美國FINALE
FINEART GALLERY、日本愛知美術館、日本佐渡國際美術館等,國內外的美術館、畫廊及其收藏家廣泛收藏。
《長白葵園》95×200cm 中國東盟藝術館收藏
關于東方生態美學精神的思考
文/阮鳳平
——摘自阮鳳平繪畫札記
(一)、當下人類貪欲帶來的經濟膨脹,已打破了人類的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穩定與平衡,原有的生態關系相適宜度降低,生態關系進一步惡化,整體的生態美趨于解構。正是處于對自然生態與人性生態的關注,近幾年來我創作了一系列以老莊生態美學為主導思想的油畫作品,我試圖通過對人與自然、動物這些生靈間親昵的詩意表現來喚起人們對大自然、動物生存權利的尊重,呈現人與自然、人與物的中和之美、秩序之美、平衡之美。希望以老莊哲學的素樸、真誠來凈化物欲對心靈的遮蔽。
《冰雪奇緣》80×120cm 中國東盟藝術館收藏
(二)、在創作中我盡量讓自己保持一個整體狀態,并以一顆本真良善之心去求得與畫中生命、自然之相契。面對自然我并不是做它忠實的翻譯者,而是將其作為其它事物的比喻,精神世界的暗示。我想如果藝術沒有它自己的主題、審美特征與美學精神,就不能體現一個藝術家的立場和角度,這樣的藝術是沒有生命力的。藝術家的每一次創作都是一種生命方式,而人類的生命方式也只有通過藝術方式才能變得清晰而深刻。
油畫《父與子》120×150cm 畫家自藏
(三)、我把人類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漂泊與安定之間,渴望獨立又向往群居之間不斷徘徊的這些生命體驗,融入了《長白山神》系列作品中,女神亦是現代女性的化身,解讀女性在當今這個物欲繁雜的塵世中存在的意義,傳達剛剛步入成年行列的女性的生命體驗,進而上升到對我們每一個個體生命存在的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思考。這一系列作品,我試圖在時間里找到一種特別的節奏和韻律。中國古人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時間里,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里與周圍的環境構成一種“情景”,這種“情景”隨個人的心情以及周圍景物的變化而變化。沒有作為主體的人的體驗,外在的一切就不構成意義,正是內在的情與外在的“景”相融相生,就產生了獨特的生活體驗,構成了人的存在。
《花露》70×90cm 中國私人收藏
(四)、這個世界給人保留了一定的空間,給予了一定的自由,但它又不斷地侵占,奪走了人存在的適當位置。人雖然獲得了無限施展的空間,但卻失去了他自己實有的內在位置。哲學家馬爾庫塞認為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豐饒的監獄”,這里物質豐富,精神貧瘠,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就快忘了自己被關著的事實。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原來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投入到毫無真實價值的權利和名利的競逐中,以致人類喪失了真性,使得生命充滿了集慮和矛盾。人類如果刻意去追逐與擁有就很難走出患得患失的誤區。正像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把蕓蕓眾生比做是在痛苦與無聊、欲望與失望之間搖晃的鐘擺,永遠沒有真正的滿足,真正的幸福的一天。
《長城搖》170×130cm 畫家自藏
當今社會在過分繁榮的物質下,生命的本真狀態,生命的價值意義,究其為何物?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老子便精辟的闡述了宇宙生成的規律。認為人的生命同人類的最終利益具有一致性,人的生命同宇宙萬物一樣處在生成和發展的過程。悟道以生命的生成為開端,達到升華人的生命價值。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自我的精神主體與自然的客體是合二為一的,即“天人合一”式的精神境界。儒家美學也認為情感表現必須是符合自然的,是規范的和適中的,人順應天,“天人合一”。這種源自生命深層的精神也旗幟性的引領著“東方精神文化特質”。
水彩《小草》110×90cm 畫家自藏
(五)、老子探求天道,復歸人的自然本性,升華人的思想境界,實現人類的最終利益,提出了天道的自然規律是“和”的相應相求,理想的人性應與天道的“和”相合,人道合與天道,即“和合生成”性思維方式。孔子在《系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揭示了萬物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孔子和老子的宇宙化模式是一致的,即陰陽相生,相合而不斷化生萬物的過程。因此“和”在孔子思想中也占有終極地位,可見中國自古就形成了以“和”為美的審美觀念。
《夏天的日記》80×80cm 畫家自藏
這種人與自然、人與物在交融過程中所呈現出的以“和”為美的生態理念,也是我力圖在《長白山神》系列作品中一直努力所追尋的,并一直認為的生命之真實以及視覺之真實意義所在,這種藝術表達方式也正是我的感受和知覺方式。我將童年時期的一些記憶經驗與視覺想象力相綜合,以象征性的色彩,夢幻式的畫面構成,強化二次肌理構成,注重形體間的組織穿插關系……但是當我虔誠的皈返在人類最原初的精神家園過程中時,造型的一切都變得馴服了。正像康定斯基在《藝術中的精神問題》一書中所說“色彩和形式的和諧,從嚴格意義上說必須以觸及人類靈魂的原則為唯一基礎。”我深知文化根基是支撐藝術創作具有開拓性的基礎,只有解讀我們身上所攜帶的文化基因,才能獲得繼續前行所需的智慧力量。其實藝術家試圖做的一切都是在圓心底最初的夢,她是我們唯一的希望,是我們人生的目的,是她給了我膽量,讓我能夠堅強地走到生命的黃昏。為此,我用畫筆描繪著我們古老的家園,營造著另一種世界的狀態。
《故人西辭》65×65cm 中國私人收藏
長白山神系列之《長白山傳說》95×200cm 中國私人收藏
長白山神系列之《愛在午后》110×100cm 法國私人收藏
長白山神系列之《萌動的心》100×100cm 法國私人收藏
長白山神系列之《隱形的翅膀》162×130cm 日本私人收藏
長白山神系列之《谷雨》100×110cm 中國私人收藏
長白山神系列之《墨香》80×80cm 畫家自藏
長白山神系列之《長白瀑布情》150×150cm 日本私人收藏
長白山神系列之《圣山之祈》150×185cm 日本私人收藏
長白山神系列之《黑土地的詩和夢》120×170cm 中國東盟藝術館收藏
長白山神系列之《心靈物語》120×80cm 中國私人收藏
水彩 長白山神系列之《長白月夜》35×50cm 畫家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