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秦向榮,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教育學會理事、
河北省女畫家協會會員、巨鹿縣美術家協會主席。先后研修于清華大學劉懷勇中國畫高研班、中國藝術教育研究院、北京香堂雅集創作中心劉立勇中國畫創作高研班。文藝精品創作繁榮獎獲得者,邢臺市文藝先進個人。北京香堂雅集劉立勇工作室助理導師,山東省臨沂市大壺美術館創作導師。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展,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大山蘊秀圖》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大山之戀》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同源——首屆中國畫作品展”;
《墨韻和風》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悲鴻精神.第三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并獲得入會資格獎;
《陽朔晨起翠聆香》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新時代·新意象——首屆全國山水畫雙年展”;
《博鰲之春》入選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閬中記憶·2》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重溫經典”第四屆婁東(太倉)全國山水畫作品雙年展”;
《春之頌》入選河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禮贊新中國 謳歌新時代——新時代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主題美術攝影作品展”;
《墨潤浦江》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手卷)作品展,獲收藏作品;
《水墨家山之秀蘊》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雨花滿天全國山水畫作品展;
《墨潤家山之秀蘊》入選中美協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
《蒼巖競秀》入展中國書畫家聯誼會主辦的“百代標程——紀念李成誕辰1100周年首屆全國山水畫展”。
《山水有大美而不言》參加“盛世丹青首屆全國百位書畫家邀請展”;
《遠峰》入選中國書畫家聯誼會主辦的“鳶都之約——‘濰坊濱海旅游杯’第二屆國際詩書畫風箏文化主題雙年展”;
《山外山》入選河北省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主題文藝創作美術攝影作品展。
《山外山》240×160cm
筆思縱橫,墨韻如詩
——談秦向榮女士的畫
藝術的本源是藝術還是藝術家,海德格爾說的非常玄乎深奧,也因此給藝術提供了另一種極具啟發的開拓性視域與思維。一味言說藝術家與一味的討論作品本身都是太過于偏執與庸常,甚至根本不可能得到一種相對準確的認知。知人與賞畫雖說是兩種行為,本質上卻是同一種思維方式。明代之李日華嘗云:“繪事必以微茫慘淡為妙境,非性靈廓徹者,未易證人。”(李日華著《竹懶論畫》)此論大略可摘其兩端,微茫慘淡之妙境,性靈廓徹之人。縱觀當下之畫壇但凡臻此兩極者亦非等閑之輩,于人必有獨特之氣質,于畫必有典雅出塵之韻。故古今畫道中人,多是軒冕才賢,巖穴上士。唐代之朱景玄亦云:“畫者,圣也,蓋以窮天地之至奧,顯日月之不照,揮纖毫之筆,則萬類由心,展方寸之能,則千里在掌,豈不為筆補造化哉”。(朱景玄著《唐朝名畫錄》)諸如此類溢美之詞,皆在指涉藝術家之才識與氣魄。才識是藝術家能夠立世之本,氣魄乃健全人格之特質,也是成就畫境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博鰲之春》230×190cm
秦向榮女士之才識穎秀于眾,亦卓異于同輩之女畫家。縱觀天下丹青盛世,女性善繪事者,皆喜工筆而三礬九染。女性天性細膩嫻靜而又執著,故古今文藝之中,必有女性者居其要位而閃爍如星月。其實也不盡如此,以婉約著稱的李清照也賦豪放詞章,從小受封建禮儀管教裹腳的秋瑾也浩嘆“不惜千金買寶刀”,從容革命而赴刑場。當然男兒未必都是豪杰,忸怩如女之男子當下并不少見。畫如其人還是人如其畫,皆需知人識畫統籌而論。觀秦向榮女士山水畫,大略可以分為兩類,白馬秋風塞上之北方壯闊之景,杏花春雨江南之南國意境。令筆者贊嘆之處,不僅是她駕馭題材之廣,更是真氣彌漫畫意盎然的巨幅創作,且經常在全國美展中斬獲殊榮。她的小幅創作亦典雅別致,畫中之筆情墨趣如訴如泣,牽引你走進一個詩意闌珊的境地。寫意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藝術語境中的老話題,也幾乎成為所有關注繪畫的人的口頭禪。逸氣與意象是成就寫意畫的基本前提,寫意既是一種格調與生機,也是如清代鄭燮晨起觀竹,胸中勃勃,遂有畫意的真實情狀。很顯然,一個能嫻熟把控巨幅寫意創作的女性山水畫家,其胸懷與才情也是讓人刮目相看的。她畫中的南國風光,旖旎靚麗,墨藍色的海面讓整個畫境顯得穩重而安詳。海邊的沙灘上隱隱約約的游人與遮陽傘撐起的景觀,無不點綴著這遼闊的海岸線。岸上不遠處翠綠欲滴的叢林渲染出一派綠色樂園,整幅畫面色彩以藍、綠、黃為主,從視覺上真實寫意了南國之美。
《大山蘊秀圖》240×190cm
太行山與戈壁灘應當是北派或者雄渾山水的造化之源,巍巍太行山成為全國山水畫家的寫生基地。秦向榮女士外師造化,并不局限于南北。她的北派山水造境更是場面宏闊,氣象萬千而吞吐八荒,很難讓人相信是一個溫柔賢惠的少婦所創作的。與她熟悉的人都說她待人真誠善良,性格開朗大方,這也許是她作為一名高級教師所具備的素養。筆者第一次與她閑聊中,得知她是一名美術教師還有很多社會兼職。她寒來暑往只身奔波于京城,圓心中的丹青之夢。所有付諸行動者才是真正意義上追夢之人,但凡有為青年都是心中有夢想之輩。追夢是一個充滿誘惑與十分神秘的狀態,也是一個讓人起舞動心的念頭與理想。哲學家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可見追夢與起舞是生命最有力的詮釋。說到這里讓我無名地想起中央電視臺有個欄目名稱叫藝術人生,可見藝術與人生的意義。徐復觀先生也說,“道德、藝術、科學,是人類文化中的三大支柱。中國文化的主流,是人間的性格,是現世的性格”。(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具體說來,畫品與人品的統一,可以見證道德與藝術之關聯。所謂人品不高,用墨無法,此之謂也。北宋郭若虛評價文人畫:“人品既己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所謂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藝術與科學更是同源同宗,中國與西方基本一致,藝術與科學皆起源于遠古巫術。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曾說過,藝術與科學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由此歸演而可概括出,藝術對人類文化之要義與不同凡響,也由此可知藝術對人的魅惑性與神秘性所在。
《陽朔晨起翠聆香》230×190cm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藝術可以等同宗教,具有信仰的力量。宗教是信仰的一種形式,未必可以囊括所有信仰。今科技大張,物欲橫流,人多浮躁而急功近利,于是乎,自命清高者便言當世無信仰。筆者以為,信仰的源頭是心靈的歸宿,是善念的開啟,是虔誠的生活,在乎生活之中每一個瞬間的美妙。故信仰并不唯一寄托于宗教,真正的終極的信仰沒有固定的形式,只有內心虔敬的感悟與歸宿。對于一個熱愛繪畫的人來說,繪畫就是一種信仰,對于熱愛學術研究的人,學術也可以是他們的信仰。秦向榮女士就是以水墨丹青作為她人生的信仰,也只有信仰的力量才能讓她如此快樂的執著與不動聲色。再次欣賞她的畫作,確乎是水墨與著色乃至淺絳,都能成就她繪畫的典型樣式,也同樣創作出意境絕佳的作品,并且極具當代性的審美理想。能做到這樣的畫家確實不多,甚至寥若晨星。她的繪畫的杰出成就,筆者粗淺的歸納為天賦才情與信仰之力,還有一顆赤子之心。言不能盡意,還是欣賞她的畫吧!繪畫所呈現的世界也許更加真實與美麗,一片風景是一片心靈的世界。秦向榮女士的畫正為我們創造一個心靈意象的世界,也是一個能讓人詩意棲居的世界。
卞瑞(同濟大學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家山二月》240×190cm
《墨韻和風》240×135cm
《大山之戀》240×145cm
《祥云清溪繞家山》180×80cm
《山水有清音》130×69cm
《一江清韻》138×69cm
《墨潤家山之秀蘊》180×97cm
《墨潤家山之秀蘊》245×124cm
《墨潤江南》138×69cm
《閬中記憶·2》240×124cm
《山水有佳境》69×69cm
《山居圖》69×69cm
《春風一陣山水秀》69×69cm
《山水有佳境》69×69cm (2)
《游園小記》69×46cm
《秋山日暮》69×4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