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袁泉,四川眉山人,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美術師,四川省油畫學會會員,眉山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作品曾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等全國、省市美術作品展并多次獲獎,多家報章雜志公開發表作品并有專版介紹,多件作品被收藏。
中國畫《陽光照在傈僳山鄉》220×160cm 2020年
中西兼融 厚積薄發
——從袁泉中國畫《風雨茶馬路》說起
文/呂應鑫
《風雨茶馬路》是袁泉今年精心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在迎接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四川省優秀作品展中獲得優秀獎。這是五年一屆的最高規格的美術綜合性大展,在展覽中,目睹了袁泉創作的中國畫《風雨茶馬路》,格外亮眼,有著強烈的視覺感、時代感,震撼著觀者的心靈,受到觀者的大贊,得到了評委們的青睞與肯定,被評為四川省優秀作品推送參加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終評,在數以千計的作品中,又脫穎而出,被評為入選作品。近年袁泉創作的《守護者》、《漁港》等多件作品也獲得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和四川省各類獎勵,可謂厚積薄發,可喜可賀!
中國畫《漁港》238×193cm 2019年(江海門戶展組委會藏)
中國畫具有獨特的言表形式,這涉及到中國畫的本土性、民族性問題。長期來如何用傳統的筆墨來表現當代人物畫,是畫家們思索、探尋的課題。袁泉的繪畫在視覺上是當代的,題材上是現實的,風格上是表現性的。他的繪畫表述了他與時代同步的新的追求和理念,在傳統繪畫大的文化框架下,注入明顯的現代構成思維,繪畫語言具有了很強的包容性和延展性?!讹L雨茶馬路》源于袁泉在雅安采風寫生時獲得的靈感,是袁泉的大作力作。從構思、立意、落墨到完成,耗時大半年。該畫作的成功,無疑給我們一些啟示。
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運輸為主的民族經濟文化走廊。古道上的背茶工是以人力背茶翻越這個地球上最為壯觀的高山峽谷為職業的人群。
中國畫《風雨茶馬路》240×200cm(四川省美術館藏)
《風雨茶馬路》正是塑造了茶馬古道上翻山越嶺、負重耐勞的背茶工形象。畫面采用三條屏,酣暢淋漓、厚重敦實的筆墨,刻畫出了一群為生計而奔波勞疾的背茶工。人物安排主次有序,巧妙得當,脫離了敘事性的描繪,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和場景的束縛。在畫面的分割、色彩的分布、物象的虛實、環境的烘托等方面,給人一種全新的圖示。特別在人物的處理上,大膽吸收了西畫的光影效果,甚至版畫的一些元素,在衣飾及道具等場景上,采用書寫性的筆墨與之呼應。堅實的造型,酣暢的筆法,凝重的色彩,抒情的語言,構成了鮮活和諧的圖卷和強烈的畫面沖擊力。勞動者生活的艱辛與滄桑躍然紙上,整幅作品謳歌了勞動者厚重的形象,使我們立刻聯想到中華民族那種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中國畫《守護者》180×172cm 2019年(云端美術館藏)
無疑,袁泉的《風雨茶馬路》的創作是成功的,由此又可以追溯到去年他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守護者》,在“升庵詩話”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獲獎,可以說,《守護者》與《風雨茶馬路》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件作品也是袁泉在仁壽寫生采風時,偶然的得到的生動形象。這幅作品塑造了兩位數十年保護文物的守護者形象。同樣是厚重的筆墨,堅實的造型,滄桑的物象,主觀地融入了敦煌壁畫的一些元素,增強了作品的分量和內涵,這些都得益于袁泉有著十分深厚的造型基礎和表現能力。
中國畫《勠力同心 與子偕行》236×192cm 2020年
袁泉早年受學院派影響較多,多以西畫創作為主,年輕時就在省市美術作品展中獲得過不少獎項。其作品傾向古典風格,人物造型準確,構圖講究,色彩純粹,恬靜唯美,十分注重畫面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在畫面中更多注入主觀感受,用筆用色潑辣大膽、酣暢淋漓,這與他近年來轉向對中國畫的研習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水彩畫《又是一年金黃時》入圍全國展,油畫《靜靜的空間》入選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油畫展等權威性極高的國展,足以證明袁泉的西畫創作實力。
中國畫《來了親人解放軍》220×140cm 2020年
我與袁泉在市美協共事十余載,彼此互為了解。他工作踏實,勤奮,為人豁達,率直大方,這些優良品質在他作品中也能呈現,畫面整而不碎,筆墨沉穩,艷而不妖,簡而不陋,畫如其人,人畫合一。袁泉科班出身,任教數十年,桃李滿天下,不少學生考上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等名校,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材。他在繁忙的工作中還承擔了市美協大量的組織工作,但他仍沒有放棄對繪畫本體孜孜不倦的追求,忙里偷閑的學習創作。近些年,他又把注意力轉向中國畫的研習,師古人學今人,錘煉筆墨,使其自己在中西作品創作中上徜徉,相互轉換,游刃有余。
中國畫《耕海人》240×145cm 2019年
我認為,“眼高手低”往往是畫家必須具備的審美品質,連作品的好壞都不能辨別,怎么能畫出好的作品。聰明人畫聰明畫,當然是指整個修為到達一定高點后,袁泉就是這種人。他就具有較高的眼力,取法中國歷代繪畫的精髓為己所用,但不留戀于舊的固有程式,既注重作品中的文人氣息,又在作品中體現時代特征,他的筆墨形式和語言擺脫于表象,重在深刻的內涵和情感表達。他在風格的取向上參照傳統和當代兩個坐標體系,解構了中國人物畫的筆墨結構,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藝術個性,催生出自己的面貌,使自己在不長的時間內,中國畫創作能力飛躍提升,作品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
中國畫《新的征程》240×125cm
袁泉平時也畫山水、人物、小品之類,意在不斷提升對筆墨的感悟和理解,找到個中“三昧”。袁泉年富力強,思維敏捷,隨著他的閱歷的增長和視野的拓寬,抓住藝術的本體,畫外求畫,一如既往的在大自然中尋找靈感,尋求最佳的心畫,虔誠求道,寂寞求道,一定會得大道,祝袁泉有更大成功。
(作者:呂應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首批巴蜀畫派影響力代表人物、中國文藝家書畫院副院長、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香港畫院研究員、四川西蜀花鳥畫院副院長、四川省美協創作研究院研究員、四川省美協花鳥畫專委會委員、眉山市文聯副主席、眉山國畫院院長、眉山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中國畫《復工第一天》180×97cm 2020年
中國畫《傈鄉十月》180×97cm 2020年
中國畫《佳音忽至》180×97cm 2020年
中國畫《小憩》180×97cm
中國畫《趕圩歸來阿哩哩》248×125cm 2020年
中國畫《那年匆匆北斗山》137×69cm 2018年(樂山師院藏)
中國畫《蘇小妹讀書圖》68×136cm(謝紅藏)
《食荔枝》68×50cm
中國畫《東坡吟松圖》136×68cm(三蘇博物館藏)
《閑云帶雨去遲遲》180×97cm
中國畫《萬源仙鶴壩紀行》60×97cm 2020年
中國畫《萬源白沙新鎮》45×45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