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王少桓,2011年研究生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從賈廣健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市中國畫學會理事,學術秘書、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花鳥畫藝術研究院理事、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工筆畫藝術研究院理事、天津市河北區美術家協會秘書長。現工作于天津美術學院。
2019年08月,作品《霞風丹影》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2018年07月,國畫作品《喜上春枝》被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8年06月,作品《醉花蔭》參加“沽風墨韻—天津市中國畫學會首屆會員展”并在天津美術館展出。
2018年06月,國畫作品《香影》被天津美術館永久收藏。
2017年06月,作品《春意盎然》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并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6年11月,應邀參加“天下為公——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6年07月,作品《期待那片花海》參加“2016兩岸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6年07月,作品《沉醉東風》參加“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天津市美術作品展”并在天津美術館展出。
2016年01月,參加中國政協文史館舉辦“盛世丹青”年度書畫展。
2014年12月,作品參加紀念頤和園對公眾開放100周年藝術交流展并被收藏。
2014年10月,齊風魯韻——當代中青年藝術家學術巡回展。
2014年07月,作品《一簾幽夢》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天津賽區)。
2014年06月,作品在第十屆水墨泰山中國名家作品展(泰安站)展出。
2014年05月, 作品《晨曦》參加關山月美術館首屆青年工筆畫展覽。
2013年07月, 作品《沐浴春風》參加“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比賽,獲優秀獎。
2012年09月,作品《沐浴春風》參加“翰墨新象”全國中國畫比賽,獲銀獎。
2011年11月,作品《暖春》獲中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銀獎。
2011年07月,作品《晨憩》入選第二屆學院工筆新銳展,在國家畫院美術館展出。
2010年05月,參加中日元展第40回展,獲佳作獎(最高獎)。
2009年10月,作品《年華》入選第二屆全國工筆重彩作品展。
2009年07月,作品《雨霽行》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天津賽區)。
2008年10月,作品《知秋》入選第七屆全國工筆畫展。
2008年08月,作品《蕉陰霧色》入選慶奧運國際巡回展。
《水光連影碧玉天》193×193cm
心有所思,畫有所現
有人問:“中國畫到底要畫什么?想表達什么?最后畫面想傳達什么樣的精神?”對于這些問題,我無法一一給予詳解,但我所理解的是畫面所呈現的是畫家的心象,心有所思、畫有所現。中國畫最終不是在論技法,而是在論一種超凡脫俗、至真至美的心境。心主宰著我們的點點滴滴,畫畫的人,無時無刻不被那一些落花、微雨,而撥動心弦。沒有什么能比得上自然界的變化讓人感動,外界的刺激帶動了感官的認知,從而觸動了心靈,而繪畫正需要這種感動,心若不動,外界再變,一切都是徒然。自然界的美麗源于內心的發現。藝術家心靈是敏感的,他們無時無刻都在跟自然進行藝術的對話。問,“風在哪?”“風在那搖曳的樹梢。”“雨在哪?”“雨在那殘荷破亭。”“云在哪?”“云在那山腰纏繞。”“這些都在哪?”“這些都在畫面虛冥空靈處。”畫中雖未見風、雨、云的蹤跡,但她們的氣息籠罩著整個畫面,這便是心靈在畫面上的表現。這兒已不再是一張簡單的畫,而是一幅充滿心靈與自然天人融合的杰作,這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霞風丹影》194×185cm
在當今繁雜、急躁、快速發展的社會,有些中國畫讓人感到不安,畫面上展露出來的氣息讓人煩躁不寧。社會造就畫家的心境,同時畫家也很好地反映社會現狀。人是肉體凡胎,哪有食五谷雜糧而不生病的?所以說,緊張快速的節奏必然會帶動畫家浮躁的心態,在這種狀態下是很難創作出心靜平和的作品。有些人以其特立獨行的方式,用狂野的筆法創作出粗俗丑惡的作品,以丑為美、以惡為善,以這種近乎癲狂的作品來博取人們的眼球,達到嘩眾取寵的效果,敢問這些作品有多少能真正流傳后世的?顛覆了人的審美觀,扭曲了人的價值觀。藝術應該是讓人們真正認識真善美、傳達正能量的。藝術來源于生活,耳濡目染、匯聚于心、造化于形、傳達于神,抒發自然之美。
《盛世和風》140×140cm
中國畫除了表現中國文化博大的精神內涵,更要顯現其文質彬彬的氣息,這是畫家文化素質的修養,德行與人性真善美的結合。心術不正、心有雜念,下筆必然渾濁,作畫無法、無始無終、面面相對、處處相爭,滿幅畫面皆橫縱交錯,雜亂無章、狼藉一片、丑惡不堪。此等畫面人人見之,猶如口中含蠅,欲以吐之為快。久久觀之,必將耳不能聰、眼前昏暗、嚼無鮮味、此真惡道害人非淺。畫不僅表達物像之精神,更是畫家內在的修養學識在畫面上的表現從而影響他人,達到藝術震憾心靈的功效。
《采蓮歸來一身香》70×45cm
畫忌六氣:一俗氣、二火氣、三滯氣、四媚氣、五野氣、六匠氣。去此六氣,必須飽讀圣賢之書,養吾浩然之正氣,胸有萬丈丘壑,目光長遠而不拘于小利,不為名利所羈絆,修德以言志,行為磊落大方,此必心中光明坦蕩,下筆便能定乾坤、開天地,畫面氣息與法度合乎君子之德,融會天地之性靈。阿睹傳神、陰晴雨晦、云煙靄霞、風逐水波、無不盡收眼底而富含詩意。畫有怡情悅性調養身心之功效,反之則削其志、縱其欲、任其性、傷其膚、毀其容,使人之品格下沉也。
《多子多福》70×45cm
現今對畫家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時代,畫家不再是單純的為藝術而創作還要以畫為生,這里面充斥著利益與藝術的關系,這是一對很強的矛盾沖突——買家喜好與藝術的沖突,藝術家表達的思想與買家不認可的沖突,學術性與市場經濟的沖突等等。如何調和?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是一味的追名逐利,哪還有心思去為了藝術而創作?利益、欲望、名利,讓人無時無刻無不為之瘋狂、為之躁動,這或許能帶來一些物質上的享受,但卻換不來心靈的安寧。利益熏心必將使畫落俗套,無格法、無文人氣、無浩然正氣。欲望之門一旦打開,將很難控制住,沒有滿足沒有盡頭。
《風靜花更新》68×46cm
畫要有清高氣、文人氣、質樸氣,這些都是畫家人品的表現。德藝兼優,不但人人欣賞他的筆墨,更欽仰他的為人。我看一個畫家更看重他的名節與氣度,這些都是他全面修養的表現,畫面的氣息是畫家一輩子的文化內涵修養。如宋郭若虛著《圖畫見聞》中說,“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其實我經常在反思為什么有些人畫的也不差,但是藝術造詣卻未達到相應的高度。這里或許有諸多因素,而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缺少讀書。讀書能讓人學識淵博、知書達理、目光弘大,這樣畫面才能有文化深度。當缺少了文化精神作為畫面的內部支撐,那么畫面所表達出來的內容都是蒼白無力的,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纖塵不染》70×46cm
畫應該要有靜穆、豐韻、潤澤、名貴這四種氣質,方法是讀書養氣,行萬里路長見識。讀書能讓你去掉粗野之氣,讓你更明白應該做什么。何以為美?何以為丑?哪些是君子應該遵循的?哪些是應該摒棄的?歷朝歷代從不缺少畫匠,缺的是畫家。真正能成名成家的是極少數的。對于這個“家”字,我認為是一個博大的范疇,它包含一個人的品格、德行、精神內涵等方方面面的修養。
《錦綺芳香》68×45cm
虛心請教能讓人知錯就改、揚長避短、少走彎路。如果你在前進的路上,一樣能像當初你學畫的時候那樣虛心接受批評并加以改正,那么你將離成功不遠了。我常常以此鞭策自己,同時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用真摯的熱情,守樸歸真的初心投入到藝術創作中去,希望自己能有所為,不辜負藝術帶給我的快樂。
勤勉書屋主人王少桓
2021年7月28日
《樹》70×140cm
《牛年大吉》30×40cm
《靜秋》50×25cm
《酸酸甜甜》42×33cm
《驕陽》70×45cm
《金牛迎春》50×39cm
《富貴花》46×34cm
《本色天真》68×68cm
《河畔清秋》35×35cm
《四喜》34×3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