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曹廣勝,山東臨沂人,1961年2月出生。1979年11月入伍,2001年9月退役,大連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張志民工作室畫家,旅順美術家協會主席,“北山五子”畫家組成員。先后進修于中國國家畫院和中國美協高研班。
作品參展情況:
2016.10《挺進岷山》獲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和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佳作獎(入會資格作品)
2016.9《屋樓春曉》獲中國美協主辦的“逐夢.威海衛”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入會資格作品)
2016.6《英雄孟良崮》入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入會資格作品)
2015.6參加中國國家畫院、河北省畫院“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國家畫院五工作室師生邀請展
2015.6《家山秋韻》獲中國美協主辦的“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入會資格作品)
2015.4《云蒙問道》中國美協主辦的“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優秀獎(入會資格作品)
2014.11參加中國國家畫院導師工作室十周年教學成果展。年內先后參加了中國國家畫院張志民導師工作室教學成果展;揚長槐、張志民工作室師生聯展;東亞文化之都泉州跨年藝術展
2009.10參加文化部主辦的“盛世丹青”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00.5《靜夜》入展中國美協主辦的海軍北海艦隊美術作品展
1996.8《巡邏》(版畫)獲中國美協和海軍政治部主辦的第六屆“萬里海疆畫展”佳作獎
1992.11《疏通航道》(版畫)獲中國美協和海軍政治部主辦的第五屆“萬里海疆”畫展佳作獎。2001年發表于《解放軍報》。
《渡江前夜》200×200cm 為海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第十一屆萬里海疆畫展專題創作
辛丑初夏創作隨筆
近幾年很少再做微信鏈接來推介自己的作品了。原因很簡單,盡管每天不停地學,不停地想,不停地畫,作品面貌卻沒有什么突破,感覺還是老樣子,怕師友同道看了笑話。
今年三月份,接到參加海軍美術創作班的邀請,當時還真是感到很意外很高興。因為畢竟自己退役多年,能有幸參加部隊美術作品創作班,意義當然是遠遠超越了事情本身。高興之余也有些壓力。因為同時受邀的大都是剛剛退休退役不久的名家高手,都在表現軍事題材方面有獨到之處,而自己平時不涉及軍事題材創作。反過來想,正因為如此,才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開拓表現領域的好機會,必須十分珍惜。
報到前就接到通知,要求思考自己的創作方向,搜集創作素材。在征詢了組織者初步意見后,感到自己還是立足山水畫基礎去思考創作方向。
《海防前哨》200×200cm 為海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第十一屆萬里海疆畫展專題創作
第一個題材就是想表現“海軍誕生地”。創作班要求4月22號到青島駐地報到,我正好在外地參加完展覽活動,當天直奔江蘇泰州白馬廟,次日23號正好是“海軍節”,在這樣的關節點上來拜謁海軍誕生地,顯得更有意義。整整大半天時間,先后參觀了白馬廟寺廟、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新館和舊館。由于當天是“海軍節”,新館和老館都有學員和學生搞紀念活動,特別是老館,在二樓當年粟裕、譚震林、張震宿舍兼辦公室門外欄桿上,“紀念海軍成立72周年”的紅色橫幅格外醒目,西邊院墻上“打過江南去解放全中國”,白底黑字堅定而剛毅。該館目前主要是作為“渡江戰役史料陳列館”,當然也是我此行的主要地點。從各個角度拍攝紀念館樓院和細節,反復觀看渡江戰役和華東海軍成立史料,拍攝資料圖片,特別注意拍攝當年的渡船和房舍等,也隨機拍攝了一些當地尚存的老房舊院,為創作打基礎。
與預期不同,白馬廟周邊既沒有山也看不到江,就是蘇中地區一個普通的村子,我以為不同的可能是那棟今天已經作為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的大院吧。地里油菜灌漿麥子即熟,鎮上的路牌和商鋪牌匾都能看到海軍元素,也算是一種資源開發利用了!
到創作班后,繼續搜集創作素材,觀看了四集紀錄片《渡江第一帆》,加深了對渡江戰役的認識,也“截屏”了不少原始資料。
“渡江前夜”主題和畫面漸漸清晰,突出了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白馬廟寺廟、渡船和房屋村舍等符號,大概都有些寓意,整個畫面包括色彩設置都是主觀的。
《七月祥云》200×200cm 為海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第十一屆萬里海疆畫展專題創作
第二個題材是“海防前哨”,這是創作班的命題作文,只是我自認為對這個題材比較熟悉,也適合山水畫表現。創作班開班后專程組織大家到嶗頂采風寫生,體驗駐高山海島基層部隊生活。自己又有近三年的海島觀通部隊基層主官的經歷,對駐守高山海島官兵的艱苦有親身體驗,對被譽為“千里眼、順風耳”的海防前哨有特殊感情。創作時,那首《戰士的第二故鄉》歌曲似乎時而在腦中回響,筆下自然是情溢神滿。
再就是“七月祥云”,總體上是這次來青島登嶗頂的印象。今年恰逢建黨百年華誕,七月當然是紅色、吉祥值得禮贊的?!凹t瓦綠樹,碧海藍天”是青島和嶗山最顯著特征。古人說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最初是想畫一張純水墨作品,墨稿畫完后,由于畫幅較大,畫面飽滿,墨氣太重,總覺得與畫展主題氛圍不符,隨將紅瓦和天空染成紅色,白云和墨色隨即就有了精神。
有五張作品是前幾年參加國展的獲獎作品,曾經發過鏈接,回頭看不在作品本身的優劣,主要是可以回顧創作時期的艱辛與快樂,同時也承載著師友的關愛和教誨。
其余幾張作品,主要是我正在推進完成的“沂蒙崮系列作品”,打算畫70張。2014年,一位頗有沂蒙情結的老將軍欣然為我題詞。
《英雄孟良崮》2016 入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入會資格作品)
《挺進岷山》2016 獲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和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佳作獎(入會資格作品)
《屋樓春曉》2016 獲中國美協主辦的“逐夢.威海衛”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入會資格作品)
《家山秋韻》2015 獲中國美協主辦的“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入會資格作品)
《云蒙問道》2015 獲中國美協主辦的“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優秀獎(入會資格作品)
《沂蒙神佛崮》200×200cm
《泰山頌》420×280cm
《昂首天外》520×280cm
《將軍出山·沂蒙云頭崮》145×24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