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于守義,號藤月軒主,1948年生于山海關,天津靜海人,自幼受家庭影響,酷愛丹青,幾十年臨池不輟,擅寫意花鳥.山水。
少受丁昉老師啟蒙,先后得花鳥畫家于復千,張世簡,孫奇峰,山水畫家孫克剛,李寶林等老師教誨。曾就讀于天津畫院孫克綱山水畫高研班,中國文聯山水畫高研班第四.五期,中國美協培訓中心花鳥.山水畫高研班,中國人民大學山水畫碩士課程班等,現師從著名山水畫家苗重安先生,主攻青綠山水。
作品追求清新潤澤,華滋靈動,以功力見長,既注重傳統技法的承襲,更深入自然生活搜集素材,曾連續幾年赴洛陽畫牡丹,數十次上山寫太行。
2004年隨苗重安老師為中南海創作《延水長流》,
2006年隨苗老師為人民大會堂創作《香格里拉》,
2007年國慶59 周年之際,山水畫《紅旗渠勝境圖》懸掛于天安門城樓貴賓廳。花鳥畫【春風得意圖】被中南海收藏。
2010年為天津市委大會議室、市委書記辦公室創作巨幅山水畫《萬里山廓盡朝暉》
2011年《物阜民豐話老區》入選全國《百花》展,
2012為中南海中央領導會客室、玉泉山中央領導會客室、天安門管委會北戴河干休所會議室創作大幅山水作品,
2016年參加中國書畫報《華夏之星》在香港書畫展,
2016年為中南海創作巨幅山水畫《勝境朝暉 》。
2018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九十周年書畫展覽《老區勝境圖》獲三等獎,并被軍事博物館收藏。
2021年作品《瑞靄圖》入選全國百年百人書畫作品展。
現為中國美協天津分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報社特聘畫家,太行中國畫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人民大學山水畫碩士課程班訪問學者,國家一級美術師。
《江山錦繡圖》600×140cm(為中南海首長會客廳創作)
談于守義的畫
文/苗重安
中國畫強調“品位”與“格調”。
要求學畫的人首先要求“人品的修養與磨礪。”人品不高,落筆無法“,畫品格調自然低下。因此,人格品位極為重要。
守義與我最初接觸是中國文聯在太行山舉辦高研班的山水畫寫生教學中,他在班里是年齡較大,學習勁頭最足的學員之一。他不僅學習刻苦勤奮,在同學間有親和力,熱心集體活動,大家尊稱他為“大哥“。
《春灑土峪溝》198×158cm
林州市在籌辦成立太行中國畫協會時,大家推舉他為常務副主席,曾一度在工作中幾乎累得病倒。他為公益事業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很突出。他在家鄉組織、籌建天津市靜海縣美術家協會,并任首屆美協主席。他為人誠懇厚道,樂于助人,又善解人意,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得失。他在專業上有較寬厚的基礎與全面的藝術修養,如:在書法、篆刻、花鳥畫等方面都進行過全面學習。并有堅實的功底。他又喜歡音樂,聯歡會上他的歌聲同學們稱謂不亞于歌星的嗓音。
由于中國畫的功底好,所以當他轉入學習山水畫后,悟性高、進步快、成效明顯。
他自太行山寫生教學后。曾數十次重返太行,深入山區寫生創作,不顧天寒地凍,不顧自己身體不適,往往獨坐山頭。凝神靜思“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執著地踏遍群山去“搜盡奇峰打草稿。”力求“遷想妙得。”所以在創作多幅太行山巨幅畫面中處處可以看到生動,感人,親切、可信的生活細節。尤其去年春季到陜北榆林寫生采風中,雖然他第一次到這里來,但以他那種新鮮的感受,把當地的特點敏銳地撲捉到他的畫中,使他作品中呈現出:既能把握高原起伏的整體氣勢,又能深入刻畫獨特地域中具體的人文與自然景觀。“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畫面中不僅有黃土高原起伏轉折中渾然一體,氣勢雄強,渾厚質樸的總體形貌,同時又能從村頭窯洞、小橋、碾盤前感受到高原人家的生活氣息,耐人尋味,魅力無窮。而且在章法的主次、呼應,筆墨的虛實節奏中,運用自如舒展,情趣動人,特別是在筆墨三烘九染中以青綠賦彩使整體畫面中統一于生機勃勃,富有濃淡變幻的綠茵色調中,局部又有赭墨樹石、建筑和迎春花中跳動的嫩黃色點綴其間,生氣盎然,又統一協調的高原頌春的交響圖景展現在觀眾面前。
往往在畫中濃郁的生活氣息包含著豐富的景物細節,在統一協調中求得豐厚的視覺享受是一對難于把握的藝術矛盾。又要有抓人眼球的生活細節,又要求得畫面整體氣勢,是難度很大的藝術處理手法。而從守義表現陜北的青綠山水畫中看出他把握整體與細節的能力。既能大處著眼,又能小處著手,既能精心琢磨,又能精心推敲。實際上在此幅畫之前他已幾易其稿。“九朽一罷”,不知已下了多大的功夫。
《太行山居圖》153×200cm
從畫面上感受到他精心與靜心的一面,關鍵還是在傳統山水畫傳承中對讀畫、臨畫、筆墨皴法、章法、意境、賦彩等一系列表現手法的理解與掌握,并在實踐中得心應手的運用。沒有堅實傳統功底,只有心也不會有力。
在藝術上要更上一層樓,必然還是要“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兩眼面向世界。包容、探索、標新立異。
在讀畫、讀書中、在實踐與凝思中,以飽滿熱情,擁抱當代現實生活,有感而發,去探索、突破,在傳統與生活富礦中開掘愈深,回報愈豐厚。只有全身心投入到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去感悟,才能“遷想妙得”,使技與道,形與意有機融合,升華到高于現實生活的藝術妙境。
2011、6、19于北京太陽園
《山居圖》
《物阜民豐話老區》200×200cm
《太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