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楊興雅,旅日中國藝術家。中國油畫新傳承主義創導者。1946年生于遼寧丹東。中國國家藝術網藝員會委員,中國教育電視臺特聘畫家,山東濟南電視臺欄目特聘導師。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省詩詞學會會員。
1999年 日本東京銀座地球堂,京都法然院,吉川市政廳(參展)。
日本皇后收藏作品。
接受日本關西電視臺釆訪。
2000年 日本東京銀座地球堂(參展)。
2001年 接受日本電視臺(HNK)專訪。
2002年 中德友好協會濟根美展(參園展)。
2006年 法國創意之城壁畫展(參展)。香港洲際酒店國際美術展(參展)。
2012年 北京吳東魁美術館為魅力世界添彩楊興雅作品展(個展)。
2014年 清華大學金融總裁高研班(授課)。
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2017年 美國紐約惠特尼畫廓(參展)。
澳大利亞墨爾本egb畫廊(個展)。
2019年 匈牙利布達佩斯中歐交流匈牙利書畫邀請展(參展)。
2020年 CCTV(高清視頻)。
中國教育電視臺(欄目特聘畫家)。
山東濟南電視臺(欄目特聘導師)。
2021年 俄羅斯莫斯科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展(參展)。
楊興雅的畫作筆法灑脫,意境高遠,具有獨特的品格和魅力。他利用西方的繪畫材料,運用中國的繪畫方式,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確立了“中華品格,我法萬象,有術無束,弘粹圖新”,融貫中西,獨樹一幟的藝術理念。作品被國內外很多藏家收藏,并視為珍品。
《仙女峰》144×141cm 2021年
法通東西創新功 獨樹一幟顯風流
——記著名畫家楊興雅
油畫從古典主義向當代超寫實的方向進取,出現了很多超寫實的油畫家,但是很難說這是準確的油畫發展方向,因為超寫實以“技”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制作方法多一些,而以“文化”為核心的創作境界卻顯得稀少。油畫如何發展,更為切題的方向在哪里?當代著名油畫家楊興雅先生的油畫新傳承主義倡導,讓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應該是油畫的新思路,發展的新方向!
《漁趣》100×100cm 2008年 上海藏家收藏
油畫新傳承主義的核心價值,仍舊是“油畫”的本質,對古典主義的造型仍舊持有核心的傳承值守,所以他的油畫在創新的路徑上,就不會失序,更不會脫軌。用畫筆去畫油畫之外的野路子,畫讓人看不懂的野獸派,這不是楊興雅先生的選擇。他自覺與非正序的油畫創作劃清界限,所以是油畫品質的傳承者,傳承仍舊是主題價值。
《霏雪如妝》100×100cm 2009年
“新”是他的文化智慧在油畫傳承過程所生發出來的創建造詣。新在何處?不得不說一下他傳統文化修為的精深。他雖然是手執油畫之筆,技修為西,傳統文化磨礪卻是心修的核心,品修為東。于是在他的油畫創作中,會明顯漸漫進中國畫的氣韻生動,油畫不僅僅用塊面光影來造型,還穿插進線條皴筆的靈動!油畫技法和中國畫法能非常和諧的統一在一起,不違和,更不生硬呆板!油畫與中國畫的技法在他的創作里,絕然沒有碰撞后的撕裂傷痕,全然是融合完美的狀態,依靠的是什么?當然是他對東西文化的深諳掌握。沒有文化修為的極致高度,難有技高一籌的文化統融操作。所以看他的油畫,就是在仰觀文化修養的精彩!畫如其人,在他新油畫傳承主義的實踐中,也得到了側面的印證!
《逍遙游》80×80cm 2018年
造型是楊興雅先生油畫的底基,油畫無論如何傳承,如果失了形態,必然就是失了根源。所以他的油畫是專業造型的精湛范式,無論是山水風景還是人物都是形態的致美。真實可觀,是最好的藝術的表現力,這是他的功法底氣。如果說以前的油畫家,試圖讓油畫影響中國畫,那么當下的楊興雅則是開啟了讓中國畫影響油畫的新征程。用中國畫的意象氣韻去影響油畫的創作,把油畫失序的印象主義,更正為中國畫審美有韻的意象之美,可看可悟,動心悅目,從結果的塑造來看絕對成功!
《輕舟一葉閱春秋》80×80cm
法通東西創新功,獨樹一幟顯風流。他的新油畫傳承主義的而成功實踐,恰是一位中國油畫家應該具有傳統文化自信的典范!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油畫新傳承主義正是我們本有的文化軟實力,在世界舞臺東風漸盛的藝術序曲!
著名書畫評論家 史峰 2019年5月20日
《月色賦》60×80cm 2018年
畫有五品
作者:楊興雅
油畫藝術品的鑒定有其自身的規律和標準。在國內,有很多喜歡和收藏藝術品的人,他們往往感到茫然,無奈常常借助媒體或藝術機構所推介的名人、名門、各種頭銜等一些藝術之外的東西做為旁證來證明畫的價值。還有些人將其畫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混同,如一些帝胄官閥,賢達名流,一經爆炒便價值連城,當然這些作品也不是缺少藝術價值,只是被夸大了。而導致這種混同是因為藝術鑒賞能力的缺乏。因此,我提出所謂的“畫分五品”,就是與大家一起體會繪畫作品的五種境界。
《又是月圓時》60×80cm 2020年
美:即悅目。眾所周知,藝術品必須是美的。色彩、意境、造型、韻味,諸多藝術元素,和諧統一,成為頗具美感的藝術品。繪畫藝術品,又稱美術品,“美”乃是其作品的基本要素。由于文化的差異性、不同的人對于美的認知不同,當下很多人對“美”的認識還停留在較淺的層面。美的種類很多,例如恬靜之美、華彩之美、俏麗之美、繽紛之美;同時也存在雄渾之美,蒼涼之美、殘缺之美,冷峻之美等等。形式不同的美,含義也不同。健康的主題,它所呈現出來的是人對社會對現實的思考,這就是美的。同時美也是要有悟性的,偉大的命題,誕生出崇高的美感。但是如果進入了思想上的誤區,那就不是美了,美從本質上來講是精神層面的。一個畫家的精神層面的高度決定了這個畫家把握“美”水準。
《夢回家山》178×154cm 2010年
雅:即賞心。“雅”的作品,不僅給人以視覺感觀的愉悅,更要具有一定高度的文化品格。“雅”是一種文化滋養,也就是有格調、有品味、有思想、有意境。通過畫面帶給人無限思考和聯想。也是通常我們說的“文學性”。文,化于心,一件高雅的藝術作品,如友如師,激勵一顆奮發的心靈。
《無象之象》120×220cm
新:即啟智。多數畫家能夠做到畫面很美、有格調、有品味、但要想脫穎而出,讓自己的作品有個性,就得需要“新”。藝術是心靈的窗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困乏,要通過藝術這找到快樂和希望,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藝術需要創新,創新,是藝術家獻給世界最有價值的甘果。沒有新鮮感的東西不能被稱之為藝術。創新是比“美”和“雅”更高級別的。只有不斷創新,思維才能拓展。
《莫奈在睡蓮湖畔》80×80cm
妙:即駭俗。許多大乘之作妙在似于不似之間,鬼斧神工,看似天成,卻是人工造化。似真似幻,令人浮想聯翩,令人留連忘返。能夠稱得上妙品的藝術品為數不多,不是每個畫家的每件作品都是妙品,大師的作品也不例外,妙品是不可多得的,讓人看了之后能夠為之一振。
《宮》60×80cm 2013年
絕:即傳世。絕品是劃時代的作品,一般是大師的巔峰之作。比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日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等等。絕世作品,在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體現了藝術家為時代奉獻的偉大藝術智慧。不僅成為代表某一時期的藝術符號,也已載入人類思想進化的經典之中。
《國外濱城》60×80cm 2010年
《不覺己到黃昏時》80×80cm 2016年
《城市》56×60cm 2015年
《幻城》34×38cm 1999年
《此處花香濃》80×80cm 2019年
《簫聲》47×45cm 2000年
《對眸1》100×100cm 2021年
《對眸2》100×100cm 2021年
《靜物》50×60cm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