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浩,男,1976年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二級美術師
中國新寫意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
西安中國畫主題創作國展班導師
彰德書畫院院長
安陽市美協花鳥畫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安陽縣美術家協會主席
藝術簡歷:
1、作品《秋煙深處》入選2018年3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江海門戶通天下——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作品《寒林過煙》入選2018年4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四屆“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
3、作品《故園九月》入選2018年6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品真格物”全國青年工筆畫作品展。
4、作品《千紅盡秋聲》入選2018年8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金城流韻21世紀新絲綢之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5、作品《昨夜雨未歇》入選2018年9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翰墨神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作品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收藏。
6、作品《盛世花開》入選2018年9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感恩海洋,潮起象山”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7、作品《又是秋分豐收季》入選2019年3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美好中國”二十四節氣主題創作中國畫作品展。
8、作品《創衛先鋒》入選2019年6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大美觀音山”中國畫作品展。
9、作品《歲月靜好》入選2020年10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品真格物”全國第二屆青年工筆畫作品展。
10、作品《盛世清風》2020年入選第十三屆河南省美術作品展。
11、作品《秋實》2020年獲河南省第十八屆花鳥畫展優秀獎。
到處皆詩境 隨時有物華
——盧浩的花鳥畫藝術
文/劉子默
我與畫家盧浩先生并不相熟,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近些年創作的一些花鳥畫作品,這些作品,其不僅技法嫻熟,格致新穎,也不惟情趣盎然,立意不俗,既繼承了傳統文人花鳥繪畫中的某種形式與筆墨意味,又整合了極具現代審美精神的元素,使其達到了一種和諧高逸的至高境界,同時創造出了一種深遠而耐品的意境。南宋詩人張道洽有詩云:“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恰恰表達了我對畫家盧浩作品的感受。
現當代的中國畫壇,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花鳥畫如何適應受眾的審美心理,是畫界中比較熱門而矛盾的話題。花鳥畫自中唐由建筑與裝飾藝術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畫種,歷經五代、宋元、明清的演變和發展,已成為視覺審美藝術中的一枝獨秀。歷代名家輩出,各領風騷。“黃家富貴”與“徐家野逸”,是花鳥畫中的兩大派,雖然審美旨趣不同,但又都能各領風騷,各擅勝場。顯然,花鳥畫歷經千年,它已經發展得太完整、太成熟了。言其突破、超越,何談容易?現當代,林風眠的“中西合璧”,對花鳥畫作了劃時代的革新;齊白石的“傳統筆墨與民間藝術精神的融合”,開辟了花鳥畫的新天地;潘天壽“化古為新”,把傳統花鳥推向時代新高度。而近二十年前后,王晉元、李魁正、裘楫木、彭培泉、何水法等花鳥畫家的作品皆能融入時代新意,獨具一格,在當代花鳥畫史上有濃墨淡彩的一筆。正是:遠觀歷史高峰林立,近看當代各有春秋。欲想開拓屬于自己的一篇領域,非有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勇氣和毅力不可。
盧浩先生來自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的發源之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之地。他繼承了前輩艱苦頑強的開創精神,埋頭耕耘,大膽探索,窮年累月,終于找到了實現自己的新方位,成為當代“新寫意花鳥畫”的踐行者。
盧浩先生是位很有才情的中青年畫家,在2018年當年的中美協舉辦的全國性大展中,就有《秋煙深處》、《寒林過煙》、《故園九月》、《千紅盡秋生》、《昨夜雨未歇》、《盛世花開》等六幅作品入展。這些作品構圖新穎、畫境動人,不但顯示出他對大自然的四季轉換的審美敏感,也顯露出他善于發現、物化于心的藝術才華。
上文曾經提及,在中國花鳥畫史中,有藝術風格截然不同的兩大流派。他們相互競爭、相互排斥,同時又相互影響推動花鳥畫的發展。一派以“精于設色,濃艷如生”為特征,大約唐之邊鸞可稱為開山之祖,史稱工筆重彩畫派,經由黃筌、黃居寶父子發展至高峰,這種繪畫風格曾獨霸宋代畫院。另一派以“用墨色,如兼五彩”為特征,唐之殷仲容可謂先行者,史稱水墨寫意派,南唐徐熙等人把此種風格發展成熟,成為在野派。工筆重彩與水墨寫意兩派反映了不同的美學理想與審美旨趣。盧浩的繪畫是在當代文化語境中成長與成熟起來的,他選擇工寫結合的技法語言,在章法上則把西方的現代構成意識融入其中,來創造他的繪畫意向,形成他的美學特征。他使民族的藝術語匯、造型方式和西方的形式共居一體,把東方的靈性與西方的理性巧妙地結合起來,創造出具有浪漫主義詩境的花鳥畫之新格調。
詩境的表現對于花鳥畫是有重大意義的。花鳥畫創作過程中的詩境并非追求而來,是長期對自然、社會、人生、感悟和對話后的升華。是知識、經歷、閱歷、陣痛、沉淀、反芻、發酵之后的噴發與流露,詩境是詩與畫的和諧融合,是為筆墨賦予了多彩生命的象征。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解釋得已再明白不過。詩情畫意把作者與觀眾共同帶入到一個云中漫步,神與物游的絕佳境界。觀盧浩的作品,筆墨間充溢著詩性、詩意、詩情。畫面中蘊含的秋風、細雨、夜幕、晨霧,使畫面看去更富有情趣。那些朦朧的,依稀透光的背景,
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讓觀眾浮想聯翩,使其產生超乎紙外的想象空間。我所愛者尤其是畫中透著一種空靈,寧靜之氣,墨韻瀋瀋然,明麗而灑脫。就象是品一杯清茶,臨寒泉聞妙響。拈三柱奇香,訪古剎聽晨鐘。一時盡釋懷抱,淡忘榮辱,快意何似!
作為畫家,盧浩先生正是盛年,再假以時日,他事或作畫壇巨臂未可量也,又值佳作結集之時,愿其人藝雙馨,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辛丑秋月子默于一默堂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