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七屆理事
中國書法家協會原評審委員會委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
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評審委員
中國愛國擁軍促進會院務委員
天津師范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
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原秘書長
國家一級美術師
曾多次出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展覽評審委員。
作品多次在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展覽中獲獎。
1999 年被天津市文聯授予“首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2009 年被中國書法家協會評為“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
2020 年被中國愛國擁軍促進會授予“愛國擁軍藝術家”稱號。
氣勢豪放,神情畢現
——冉繁英先生書法藝術賞析
上官甫貴
縱筆豪放得勢,激情澎湃寫心,沉郁頓挫靈變,是冉繁英行草書的情韻逸格。這是書家性情、思想不為技法所縛的歡歌勁舞。當然,這個化蠶成蝶的過程是漫長而又充滿艱辛的。
一、厚積薄發,氣勢雄強。冉繁英工書,四十余載,嚴寒酷暑,臨池不輟。其書取法,高遠廣博。先以楷筑基,師承顏魯公,對《麻姑仙壇記》《自書告身》《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皆有深涉,厚積其養,微變跡象。繁英之楷,端整遒麗,豪健朗闊。善以行書筆意筆速表現楷書,變化森嚴法度,轉換自然酣暢,并能通變到行草書中去,由此形成有機觀照。
冉繁英書法以行草書見長,且有篤定追求,是曰:魂住在顏魯公書法里。他對顏書,情有獨鐘,矢志不渝,追其一家,精其一家,而后通百。但凡一人,獨愛某家,并非簡單的嗜好,而應有其內心世界的神往。繁英鐘情顏魯公行書,是其崇尚渾樸雄偉之美,是其心寄豁達挺健之境,簡言之:是思想情致所向。他師法顏書《爭座位帖》旁涉《祭侄稿》《劉中使帖》主取雄渾之勢,詭形異狀,篆籀之氣。在悉心精研、臨讀幾十年的《爭座位帖》后,他又轉師“二王”和宋、明經典,融匯多家線條語言,形成別樣藝境——勁逸豐腴,雄渾古樸,時與灑脫挺健對歌,時與流美飄逸舞蹈,曲盡激情涌動的感情宣泄。同時讓人領略到了他的藝高膽大——“在有意無意時破法生法”(柯文輝句)。一方面,在字勢、結構上,打破常規樣態,呈現雄強欹側,顧盼有情,渾樸壯美中又見蒼樸意趣。另一方面,在用筆上能事內斂中拓放豪宕,彰顯凌厲氣勢。
二、哲理思辨,致精達宏。有思想的法度謂之“大法”,有思想的書家謂之“大家”。繁英所書,得益所思,他悟書法之法,悟書法之理,悟書法之道,悟常人未所悟。他工顏書,是崇尚顏書的人文思想境界,是向師法顏書不易把握精髓的難度挑戰,這,需要智慧,需要哲思。他研習、光大顏書精神內涵,有其獨到方法,他善運用現代有關學科思想,觀照、研習《爭座位帖》一是:運用系統論,研究顏書系統的結構、用筆、靜動、法則以及系統間的聯系。二是:運用方
法論,觀察《爭座位帖》找出“是什么”、“為什么”、解決“怎么辦”等問題。以此方法,厘清其中最本質的東西,進行不間斷的訓練,直至成為一種藝術行為習慣。三是:運用藝術哲學,對《爭座位帖》的藝術風格、美學特征、矛盾關系等等,進行系統研究,僅此臨、讀該帖筆記,他就有百余本,翻開瀏覽此筆記,條分縷析,理義曉暢。《爭座位帖》點劃形質,波折形態,動靜面貌,長短度量,欹正變化,俯仰情勢,粗細對比,擒縱關系,字法空間,線性線質……繁英皆悉心洞察,注釋文字洋洋,剖析藝理獨到,并著述《爭座位帖解析》而后,嫻熟踐行筆墨,臨、讀、背帖,感悟其帖思想精神,感悟其書其文人格魅力。故繁英滿腦詞句“爭座位”,滿眼符號“爭座位”,如此精一通百后,繁英行草書,審美內涵豐富,每件作品意趣迥然,耐人尋味。他許多大幅大字作品,厚重蒼渾,樸健雄強,氣宇昂然。許多大幅、小幅多字作品,格調古雅中見清新,用筆粗獷中見細勁,精微精到精彩。他作書,善作哲理思辨,敢于營造對立統一關系,善于調和質、量互變關系,渾厚中賦予清勁的鮮明對比,故得節奏明快;沉雄中蘊含勁逸灑脫,故得自然飛動,是謂汲古出新,機抒天趣。其書個境有三:一曰雄渾,二曰挺健,三曰秀潤。其書氣勢,仿若驚濤駭浪,亦如風雷滾滾,抑或氣吞萬里如虎。
三、鋒出韻流,神情畢現。大凡書法韻勢,皆出書家情漫。情韻相輔,鋒出韻流,著文如此,作書亦不例外。繁英書法,以情馭筆,既不盲目任性,也不被理性所控,他的情性發揮,是千錘百煉后的“包丁解牛”。僅舉用筆一例,便知其筆道深藏。他研究筆法,先至筆具構理。歐陽詢《用筆論》李世民《筆法訣》闡述了怎樣用筆和用筆的美學意義,冉繁英受其啟發,則研究用筆效果的“為什么”和筆毫作用未被開發的全部原理。他認為:制筆者未必知用筆,用筆者必知其筆性,故他長期在實踐中試驗各種筆毫特性,悟得毛穎技理,他視筆毫之用,應盡筆尖、筆腹、筆根之全,巧于用足,方可其妙生焉。他用毫尖,表現圓潤細勁,他用毫腹,表現雄渾厚重,他用盡毫根,表現蒼茫野逸。讀繁英書法,如賞蔥綠春山煙雨,如觀宏闊大海驚濤。
書法韻勢之美,是繁英行草書的生動景象之一。他表現韻勢,致力于墨與水的互為作用,致力于情性與速度的宣達。沾水沾墨先后互變,濃墨淡墨漲墨并發,墨中有筆,筆中有味,墨色五彩,發于素紙,靈變莫測,正如三國魏阮籍《答伏義書》曰:“靈變神化者,非局器所能察矣!”在冉繁英的行草書中,這種神奇莫測的變化,非情致而所至臻,非一日之功而能出彩。他所書韻勢,得益于他的繪畫功力,作為國家一級美術師的他,書畫韻勢轉化自然敏慧。其書法之韻,可謂之神韻——渾厚中綻放清輝,淡雅中放光月色。有時,他用濃墨表現雄渾,盈實空間,大有“山雨欲來”之感;有時,他用淡墨表現清雅,又見“淡煙疏柳”之境。由此足見,繁英書法之韻,有骨有肉,有情有趣,富有內涵,而非伸吟造勢,如此神情畢現,實乃技法之外才情功深所致。
讀繁英書法,如賞蔥綠春山煙雨,如觀宏闊大海驚濤。
2019年5月2日——28日寫于悟為室
(上官甫貴: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上饒書法院院長)
讀冉繁英兄系列書作
尚墨
滿紙豪情氣壯哉,把杯逸性攬云來。破鋒流韻心中鑄,渴驥奔泉夢里追。昏曉蕓窗三萬日,古今書道幾群才。魯公已就羲之筆,會自吾儕新境開。
2019.8.13于西去高鐵上
(尚墨: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