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作為書畫創作者、精心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為時代、為人民奉獻更多集思想性、藝術性,時代性俱佳的優秀作品,為民族偉大復興、建設文化強國凝聚起磅礴力量。故而值此新春佳節之際,我謹以此表達自己最衷心的祝愿!祝福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在此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祝福,恭祝大家幸福安康,家和興業。
【個人簡介】
王闊海(原名王克海),1952年出生于山東招遠市,1970年入伍,1989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國畫系,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原主席,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七屆理事,中央電視臺<<大型高端人物訪談>>欄目藝術顧問,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創作室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全軍高級職稱評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書畫藝術研究院藝術委員,中國漢畫藝術研究院院長,清華、人大、榮寶齋畫院高級研究生導師。
王闊海先生的新漢畫水墨藝術研究與創新,是集五十多年來的筆墨經驗積累與造型藝術素養和學養之大成。他長期潛心于中國畫美術理論及傳統筆墨技法的研究,主張全面繼承中國的繪畫傳統,更為崇尚漢代博大雄渾的文化精神,并汲取了漢磚、漢瓦、漢畫像石刻藝術的精華,溝通了漢畫像石刻與中國畫筆墨之間的靈魂,兼收并蓄了浮雕、壁畫、唐三彩、青銅、彩陶、金石、甲骨、剪紙、皮影等民間藝術和古典藝術之精髓,打通了上下五千年各個文化關節與命脈,結合了中國文人畫沒骨畫水墨將其轉換整合成為現代的水墨圖式,被美術界譽為“王闊海的新漢畫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與形式符號。并遠承宋梁楷《潑墨仙人圖》,中接八大山人,近融張大千諸大家,將中國畫沒骨畫法推開了一個新的領域。融合了自己的詩文與書法學養將其自創的新漢畫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品質,高品格,高品位的文人畫境界。其新漢畫作品高揚了大漢民族博大雄渾,雄強奔放的文化精神內質,古樸典雅而富書卷氣耐得細細品味;狂放而不失精微,灑脫而有力度。其作品在沖墨沖色間,營造出一種交融幻化,看似有卻無,看似無卻有,玄之又玄入眾妙之門的神秘境界。以新古典主義風姿昭示了中國畫水墨發展的又一新的方向。被公認為中國新漢畫藝術創始人。2018年王闊海先生所獨創的中國畫新漢畫技法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權,成為自建國以來中國畫技法獲的國家發明專利權的第一人
。2019年,王闊海新漢畫藝術館”山東滕州市落成并舉行了學術揭牌儀式和學術研討會,入會專家一致認為王闊海先生是當代守正創新的典范。
放筆直干“書”沒骨
——觀王闊海先生的“新漢畫”藝術
評論:吳永強(藝術批評家,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看王闊海先生的作品,第一眼望去,我們便會聯想到漢代畫像石。順著這個聯想所指引的方向,我們將會穿越時間隧道,來到中華文明史的深處,望見對王闊海先生影響最大的傳統藝術因素。的確,漢代畫像石足以作為一個原型,讓我們從紛繁復雜的當代繪畫中辨認出王闊海先生獨具風格的作品。他的藝術也因此被譽為“新漢畫藝術”。
王闊海先生主要是一位人物畫家。半個多世紀以來,他的筆下出現過眾多題材的人物形象,涉及現實生活、歷史故實和神話傳說,涉及戲劇舞臺、詩詞意境和哲思理趣;其中有古代的文臣、武將、仕女和貴族,有今日的將軍、戰士、鄉鄰與少數民族同胞;有對崢嶸歲月的追憶,對和平年代的詠歌;有將士們氣壯山河的吶喊、驚心動魄的戰斗,也有日常生活的風俗與普通人的勞作……其造型和語言風格首先是因主題和題材要求產生的。例如,其軍旅題材的作品,蒼勁而有力度;其風俗場景、家畜形象和戲曲人物,活潑而有靈趣;其博古系列的作品,遠逸而散發出高古的韻味。因此,整體地看,王闊海先生的作品盡管形式豐富多樣,但形式從不自行其是,它們盡心盡責地滿足著內容表達的需要,從而與畫中的內容高度呼應,共同構成了一個美學整體。
但是,正如我們所熟知的那樣,藝術作品形式和內容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辯證關系,內容決定形式,作為一般規律,當然是不錯的。不過形式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當形式要求行使其獨立的權利時,它就勢必顯示出對內容的反作用力。正是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相互制約中,藝術作品才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完美機體。王闊海先生的作品所具有的豐富的語言形式和造型風格,固然聽應了特定作品之內容表達的需要,可是,在其漫長的藝術生涯中,基于藝術家個性氣質和主體修養的語言風格仍然不可阻遏地生長起來了,這使他的作品呈現出變而有常的節奏,并經常以其對具體表達內容的反作用力而顯示出強烈的個性。
王闊海先生兼擅工筆與寫意、水墨與設色,但占據其作品較大比例的是寫意和水墨之作。即便是工筆畫,也常常參以小寫意成分,一變而為工中帶寫,外收內放的篇章。他的作品中也不乏敷彩流麗之作,但多數時候吝于用色,不是聽任墨分五彩,就是采用水墨淡設色,——或于粗筆濃墨中略施雜彩,或于淡墨輕毫中微染輕敷——直可把古人所謂“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修改成“墨以立其形質,色以增其神采”。在他趨向于水墨寫意的畫面中,既有以線構形、僅靠蕭蕭數筆便能形完神備的白描式減筆形象,又有以線立骨、靠點線與皴染交織塑造的結構化形象,還有連勾帶染,變線為面的落墨式形象,同時有不假骨線、全倚潑墨、撞水形成的沒骨法形象。
例如,其筆下的某些小品人物便是白描微染、逸筆草草之作;而表現革命戰爭題材的巨作《鐵骨剛魂衛中華》、《飛奪瀘定橋》等,則有線面穿插的復雜結構,它們將西畫的素描、中國畫的線條、暈染和皴擦結合一體,賦予了人物形象以充實的體量和綿密的質感,并使整個畫面取得了骨鯁有力、氣勢磅礴的效果;至于其《毛驢》等家畜系列、某些戲曲人物或詩意形象,卻將勾斫之法融入筆情墨趣,其揮運之處,但見筆與墨會、色隨墨應,酣暢淋漓。今天,在這一批博古題材的系列作品中,我們又見到了沒骨法運用的純粹之作。漢畫石造型在此被轉化成了水與光的幻影,共同組成了一個“新漢畫”的形象系列。
可是,如果我們僅僅把王闊海先生的“新漢畫”落腳到今天這個博古系列中,就未免太過表面化了。事實上,王闊海先生的創作之所以能憑著“新漢畫”之名獨自立門,是因為它們從漢代畫像石那里系統地傳承和轉化出了一個整體的藝術世界。其中既包含對畫像石所依存的那種漢代藝術精神的提取,也包括對漢畫石造型的借鑒。魯迅先生說,“惟漢代石刻,氣魄深沉雄大”,由此“遙想漢人多少閎放”,嘆其“魄力究竟雄大”。看王闊海先生的軍旅系列作品,我們也不禁會生出“深沉雄大”“多少閎放”的感慨;而觀其《毛驢》等家畜系列以及某些戲曲人物或詩意形象,我們又會想起魯迅先生同樣在褒揚漢代石刻藝術時所說的“毫不拘忌”“放筆直干”之類的贊詞。至于今天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博古系列,能夠讓我們將其與漢畫石聯系起來的,并不僅僅是其人物或者車馬造型,還有其內在的展放與生氣,它們同樣是——如魯迅先生所說——精力彌滿的投射。所以,就其與漢畫石藝術的淵源關系而言,王闊海先生的創作實為精神與形象的辯證統一體,雖然時有偏重,但兩者從未割裂。正因為如此,它們才成就了一個完整的“新漢畫”藝術體系。
魯迅先生說:“有精力彌滿的作家和觀者,才會生出‘力’的藝術來?!殴P直干’的圖畫,恐怕難以生存于頹唐、小巧的社會里的?!蓖蹰熀O壬摹靶聺h畫”,首先是一種“力”的藝術,它本于其個人旺盛的藝術活力,又受到時代偉力的推動。前者源于他對藝術赤誠的愛,后者源于他對自己所生活的這一片土地的眷戀。40余年的從軍生涯養成了王闊海先生對部隊和軍中將士的深厚情感,他對什么是“鐵骨鋼魂”有著特別穎悟。追溯崢嶸歲月,他用革命戰爭題材來表達對這種鐵骨鋼魂的禮贊;探源歷史長河,他在漢唐“豁達閎放之風”中尋覓到了這種鐵骨鋼魂的悠久文脈。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不厭倦的熱情。不過在他那里,中國藝術傳統不僅是宋元以降的文人藝術傳統,更重要的是追求力之美和大氣象的漢唐藝術傳統。他將漢畫石作為范本,以此追摹古圣、神會先賢,為托付自己心中的“力”的藝術找到了載體,為體驗“放筆直干”的快意開掘了靈感源泉。
王闊海先生的“新漢畫藝術”以漢畫石為原型,可是其土壤卻超過了漢畫石本身的容量。它以漢畫石的形神為主干,將根系一頭扎進民間藝術,一頭延伸到文人藝術,廣泛汲取營養,終于將自己培育成一顆大樹。前者包括皮影、剪紙、唐三彩、木刻版畫、年畫、浮雕、戲曲面具及行頭等;后者包括宋元以來文人水墨畫的豐富樣式,其中又以“沒骨法”為精粹。
一般認為,沒骨法始于南唐徐熙,成于徐熙之孫徐崇嗣。雖然《宣和畫譜》有載西蜀黃筌《沒骨花枝圖》一件,《洞天清錄集》言其“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線”,然而畫史仍舊遵從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之說,將黃筌推為勾填法的典范,以反襯徐熙的落墨花,故云“黃家富貴,徐家野逸”,是謂“徐黃異體”。這被認為是中國畫之分工筆、寫意的開端。但不論怎樣,徐熙的落墨花連勾帶染而成,的確為沒骨法提供了原始方法,也打開了寫意畫法的境界,畫家從此可以不受勾線造型的束縛了,多了一份表現的自由。當徐崇嗣易墨為色,用落墨花的方法來使用色彩,沒骨法便誕生出來了。如此看來,沒骨法的始基在于落墨法。而自晚唐五代以來,水墨畫勃興,以后一直受到推崇,從一種畫法逐漸演化為文人畫的至高審美境界。這一趨勢早在盛唐時期就已經開始了,王維就曾表示:“夫畫道之中,水墨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痹谶@樣的觀念框架下,水墨就不再是一個創作方法論概念,而是一個繪畫藝術的本體論和價值論概念了。以此反觀沒骨法,其是否使用色彩,就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了。于是,梁楷的減筆水墨人物畫,青藤、八大、石濤等的花鳥畫,都可納入沒骨法的范疇,更不必說本來就以沒骨法名世的惲壽平、任伯年諸家的作品了。
王闊海先生的沒骨法自然有對上述傳統的繼承,但是今天這一批博古系列作品卻告訴我們,他在沒骨法的探索上已經走到了訣別前人的地步。我們看到,連勾帶染的線性式用筆在這里不見了,剩下的只有水漬和墨跡,以及偶爾閃現的微茫的色光。一種透明的水色調代替了傳統沒骨法的粗筆濃墨。無論人物、車馬、空間陳設還是人物手中的道具,畫中的形象似乎全由潑墨加沖水、撞水形成,可是這些方法的不確定性卻未導致輪廓的歪曲和形象的解體,觀其畫,遠望保持了畫像石完整的剪影,近看充滿渾厚的體量和富有質感的細節。但整個物像卻是透明的,仿佛背后承受著光的照耀。要是我們把民間藝術的因素考慮進來,則可能第一個對皮影戲產生感性的聯想,因為畫中的形象儼然是一團光,一簇影,影影綽綽,晃晃蕩蕩,如綻放的漣漪,剛剛成形卻又要消失,如躲在幕后的皮影,看得見卻抓不住。憑借出色的手感,畫家把一種非控制性力量,朝著它的反方向,演化成了一種可操控的力量,然而卻同時把可控與不可控兩者爭斗的余影殘留到我們眼前,令我們的注意力不敢松懈。
與其說這種不敢松懈的狀態是由于緊張造成的,倒不如說是由于我們被畫中的氣場攫住了。謝赫“六法”之第一法叫做“氣韻生動”,說的不是畫畫的方法,而是畫中的境界。在凝神悟對畫面的時刻,我們再也找不到比“氣韻生動”更合適的詞語來形容我們所看到的景象了。雖然畫幅有大有小,但無不有一股氣韻,貫徹中邊,溢出紙面,磁場般地將我們裹入畫中。接著,我們便能穿越時空,結伴古人,與他們一道出游、行獵、耕田,并見證到大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件:秦時帝王出獵,“吾車既工”;唐時美人踏青,“態濃意遠”;漢唐古道上,佳麗們游龍乘鳳,卷起滾滾紅塵;望“畸人乘真,手持芙蓉”,我們嗅到仙風道骨的氣息;聽遠古之音,壯士放歌,我們感染到“滌穢濁兮存正靈”的浩然之氣;在墨色水痕的追問下,彩陶的古韻、青銅的輝光以及唐三彩的色溫,帶著時光的表情,將過去的故事娓娓道來。
要問王闊海先生的“新漢畫”新在何處,不用出聲,我們已經知道其最大的表現在于對沒骨法的創變,因為這一批博古系列作品已經給出了形象的詮釋。我們當然可以到古人、近人那里進行各種追溯,來說明王闊?!皼]骨法”在傳承上的由來,例如王維、張璪等的破墨法,梁楷的潑墨法,居巢、居廉的撞水法,張大千的潑彩法等等,但是,在王闊海先生那里,所有這些影響因素都沒有成為束縛其手腳的程式,其作品面貌是新的,手法是新的,畫中各種沖突的發端與解決、各種微妙平衡的建立,都屬于他個人的。而且,這些作品中的每一幅都有持續穩定的效果,說明它們并非出自偶然,而是心手相應的產物。這同時說明,王闊海先生施用的沒骨法,系統性地超越了前人,已成為獨創化的技法體系,不僅為豐富中國水墨畫的表現形式,提供了一個資源,也可望作為一個成功案例,為中國傳統藝術的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提供重要啟示。
王闊海先生對漢畫石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深刻的研究,曾經寫作有四言詩《古漢畫石刻禮贊》10篇,圍繞漢畫石的產生淵源、藝術風范和題材內容,彰揚其“震古爍今,炳耀燦爛”的成就,《總贊》一節更以“送懷千載,孰接先賢?”之問,抒發了自己開創“新漢畫”藝術的宏大志向。在此博古系列中,我們可在《墨镕青銅》(之一)和《春耕圖》的題跋中分別讀到第一篇《淵引篇》和第八篇《生產生活篇》的選段。除了多篇自書詩文,該系列中的題跋更多地源于古代典籍,例如,另一件《墨镕青銅》的題跋輯自瑯琊刻石文,《隴西行》輯自漢樂府,《出行圖》輯自《先秦史七卷(卷五)》,《出獵圖》輯自先秦石鼓文,《遠古之音》源于東漢蔡邕,《長安水邊多麗人》源于杜詩,《畸人乘真》輯自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高古》等等。無論如何,王闊海先生維持了詩文書畫統一的傳統中國畫形式,也許對他而言,這不是在堅持一種傳統慣例,而是在維護民族藝術的美學特色與文化品格。雖然深懷突破與創新的愿望,但他并不打算放棄傳統中的精華。這也許提供了一個象征,可幫助我們理解其面對畫中四處蔓延的反控制力,他如何能夠以控制力加以掣肘的主體依據所在。
但是,我們明白,要是沒有實踐上的功夫加以支撐,主觀上任何良好的愿望都是無用的。這時,畫中用于題款的書法提醒了我們。在這些由大篆題名、小草或行楷題跋的文字運動中,我們看到了融會秦簡漢碑、北碑南帖和古近諸家神韻為一體的書法造詣。正是這種造詣,形成“以書入畫”的格局,幫助王闊海先生將描繪變成了書寫,從而將中國畫的寫意精神身體力行化了。藉此,他順利實現了其主體控制力的表達,并成就了其“新漢畫”藝術的境界。
2020年9月2日于四川成都
再說大家氣象
——致闊海
客有問何謂藝術之氣象?何謂小家氣象?何謂大家氣象?大師與巨匠之氣象又若何?
氣象者:簡言之即為氣。人之吐納,氣也;心靈之吐納,亦氣也。藝術之氣象,當指心靈,而非物質.唯人之圣凡雅俗,千差萬別,其所吐納,固自不同。凡刻紅剪翠,雕蟲小技,津津于一得之見,其所為作,僅聊供耳目之娛,其于人之心靈徒增堵塞者,此小家氣象耳。凡遣云使月,技精屠龍,恢恢乎萬物羅胸,其所為作,豈徒官感之快可限?讀者心旌必為動搖者,此大家氣象也。至于大師,則軍中之統帥、文章之司命也。藝進乎道,思盡波濤、悲滿潭壑,故其氣象大方無隅,不可端倪,每觀其作內心之凈化非言語可形容者。更上巨匠,則孟子所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者也,與天地精神相往還,所求理中之理,所索象外之象,其作品之感人宛若梵音法鼓、教堂鐘聲,心歸于寂,意歸于淡,似日月星辰之巡天,江河流泉之行地,無一處不圓融,無一處著痕跡,藝至于斯,可謂化境矣。最上魔鬼,五百年未必一見,人文肇始以至于今仍付闕如,茲不欲置喙矣。
客又問:則闊海之氣象若何?十翼每觀其人,慧而憨、智而直,凡所陳詞,皆為心跡,略無遮攔,落落大丈夫也。復觀其畫,則吞吐大荒、心游萬仞,非小名家之小吐納也。凡此種種皆與上述對大家氣象之剖析諳合,恣肆之筆來自膽識、浩瀚之情陶于胸懷,關西大漢掄鐵板唱大江東去,固當代畫壇之豪杰也。
十翼觀夫闊海之素描,盡精微、致廣大,骎骎與俄羅斯大師斐遜爭驅,故知闊海之放筆縱橫,自有扎實根基。所作速寫,尤能將稍縱即逝之印象于聊聊簡筆中透露,非才氣過人者,未可臻此。闊海是大寫意高手,追其緣由,蓋知基厚而臺高,識廣而見深,非淺學者可夢見。
中國畫六法之說,古人述之詳矣,然終不得其要領者,以論之者皆非大手筆之實踐家。以余之見,六法中僅須具氣韻生動與骨法用筆兩條,其它四法皆在其中。象形、賦彩、位置,皆氣韻生動所必具之條件,移模則畫家末事。而無骨法用筆,象無以立,神將焉托?氣韻何來?闊海之畫,氣韻生動,自不待言,而其用筆跌宕雄健、腕力過人,故其畫每有震撼力在。觀者于畫前所以難以移步者,以其內蘊豐厚而筆墨迷人也。闊海既為行伍中人,故其游目騁懷往往重犖犖大者,軍人之作風在風馳電掣、勢不可擋,而其膽識雖王羲之之筆陣圖無以過??傊?在氣韻與骨法兩方面,我們對闊海都毫無值得懷疑處。
近年來闊海提倡“新漢畫藝術”,在他的一篇滔滔說詞中我曾讀到他分析新漢畫藝術之六大特征。我是詩人,有詩人之性,以為他談得未免沉重。我看以闊海的性格:氣盛、強悍、憨直,對他的新漢畫最簡捷的解釋是借漢代之杯斝,滿斟個性化的美酒,以澆自己的塊壘,斗酒十千恣歡謔,這才是真正的闊海。有李存葆兄激賞闊海的文章在前,我續貂是必然的了,不過對李文闊畫,我都有求全之毀如下:
李文講茍闊海在生意場和戰場,前者必蝕本,后者則敗績,都是不確的猜想,聽其言而觀其行,人焉廋哉,闊海任在什么領域都會縱橫馳騁,譬如帶一個排的沖鋒隊,他絕對是身先士卒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勇士,至于是否能運籌帷幄,那則懸疑。于是聯想到闊海的畫,闊海的確有莊子“時恣縱而不儻”的品格,但是那“弘大而辟,深閎而肆”的境界則應該是闊海的終極目標。那時的畫則會如曹孟德之詩:“水何澹?!?不要永遠波濤澒洞,這就是我希望于闊海的:縱橫之氣外,更增沖融之氣;恣肆之外,更有內斂。我們期予闊海的不只是立馬橫刀的孤膽英雄,而是一位從容的將帥,到那時,我們則稱他大師。
范曾
壬午仲夏于北京碧水山莊
王闊海藝術活動大事記
1985年 就讀于山東藝術學院油畫系
1987年 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國畫系,得到何海霞、黃胄、劉大為等藝術名師的親授指導
1989年 中國畫《日月星辰》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
1990年 向亞運會捐贈巨幅鷹作《九雄圖》,引起強烈反響,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相繼做了報道
1991年 與畫友同仁舉辦《老區風情畫展》
1992年 中國畫《崢嶸歲月》參加全國美展
1994年 中國畫《土槍土炮》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1996年 在中國美術館成功地舉辦了“王闊海中國畫展”
1997年 中國畫《游春圖》在嘉德拍賣行6尺整紙以24500元拍出。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王闊海國畫集》。中國畫《涼山托子》獲97年世界華人書畫大獎賽銀獎。中國畫《神劍之魂》獲全軍八一新作獎。在山東美術館舉辦了“王闊海中國畫展”
1998年 在山東煙臺美術館舉辦“王闊海中國畫展”,被中國華僑文學藝術家協會聘任為漢畫藝術研究院院長
1999年 中國畫《巨擘》獲99年中國詩人、書法家、畫家迎澳門回歸書畫展銅獎。中國畫《倚天長劍》獲全國優秀作品獎,參加由國務院文化部組織的中國畫家代表團赴澳大利亞舉辦“99悉尼中國畫藝術展”其新漢畫作品引起強烈反響
2000年 應邀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繪制歷史戰爭題材的巨作《岳飛抗金圖》、《成吉思汗西征》并永久陳列,新漢畫作品《游獵圖》被國家領導人收藏
2001年 與王騰飛合作中國畫《整裝》獲全國優秀作品獎。新漢畫《出獵圖》獲“情系奧運中華書畫藝術大展”銀獎。主導漢畫藝術研究院創刊“漢畫藝術研究報”。與畫友同仁一起向沂蒙老區濟困助學基金會捐款60萬元
2002年 中國畫《同路》獲慶全軍畫展銅獎
2003年 中國畫《侗族蘆笙》參加全國首屆中國畫展
2004年
《王闊海新漢畫作品集》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反映二炮題材的新漢畫《對接》參加全國第十屆美展,并由浙江美術館收藏?!巴蹰熀P聺h畫藝術學術研討會”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舉行,入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新漢畫在繼承與創新上的學術價值和形成的藝術風格,一致認為為中國畫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
2005反映抗日戰爭體裁的國畫《崢嶸歲月》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6年 “王闊海新漢畫水墨全國巡回展”分別在天津、澳門、南京、上海、常州、淄博、北京等十大城市展出。新漢畫《車馬出行圖》、《游春圖》被選入出訪美國與法國,作為國禮贈送。
2007年 國畫《羅瑞聊大將》獲全國大展銀獎。
2007年 評為中國書畫界十大影響力人物
2008年 當選中國美協第七屆美代會理事。
2008年 當選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
2009年 新漢畫作品《神劍碑銘》參加全國十一屆美展
2011年 當選中國畫學會理事
2012年4月 當選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5月 在山東翰達拍賣有限公司《出行圖》、四平尺,《秦時明月漢時關》、六平尺,分別以31萬、63萬人民幣拍賣成交。
2012年 當選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
當選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 新漢畫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飛奪瀘定橋》在全國大展中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12年 新漢畫《踏雪尋梅》、八平尺,書法《沁園春·雪》、六尺整紙,在山東翰達拍賣有限公司分別以78萬、13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
2012年12月16日新漢畫《駕騏驥以遨游》(十五平尺)在北京琴島榮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180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
2014年1月 由中國文化產業協會將王闊海獨創的新漢畫作品《同游圖》兩幅,書法作品3副。作為國禮贈送,得到他們的高度評價,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2015年王闊海新漢畫作品《舞樂百戲圖》(1.1平尺)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以13.5萬元拍賣成交。
2015年4月王闊海新漢畫藝術館在北京琉璃廠融寶匯美術館揭牌成立,其新漢畫作品長期陳列。
2016年王闊海帶領中央國家機關美協圓滿的舉辦了國家機關工委、工會聯合會為指導的“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央國家機關第四屆職工書畫邀請展”。
2017年王闊海主席帶領中央國家機關美協圓滿的舉辦了國家機關工委、工會聯合會為指導的“迎接十九大中央國家機關干部職工書畫邀請展”。
2017年11月10日新漢畫作品《弄玉引鳳圖》(1.5平尺),在北京保利第三十九期精品拍賣會中以14.95萬人民幣拍賣成交。
2017年9月王闊海書法行書楹聯作品(海岳艷霞開錦繡,江城花柳煥文章)在榮寶齋在線微拍中以23600人民幣拍賣成交。
2017年12月9日在全國特色產業文化藝術聯盟,北京指點藝融文化發展公司,四川眾扶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藝術教育走進貧困鄉村公益行”啟動儀式義拍.義賣.義捐活動中,《毛驢圖》(四尺整張)以18萬8千人民幣拍賣成交。
2018年3月27日王闊海先生所獨創的新漢畫水墨技法,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國家發明專利證書,獲得國家專利權。
2019年3月18日王闊海新漢畫藝術館在山東省滕州市漢畫館正式開館并舉行了揭牌儀式。
2019年4月王闊海先生率中國高端藝術家文化藝術交流團赴美國學術交流訪問, 在哈佛大學主講中國新漢畫水墨藝術在繼承與創新兩個方面的學術意義和創新價值,其新漢畫作品在紐約高端畫廊展出。在美國學術界和上層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2019年8月8日,世界領袖訪華代表團歡迎晚宴在北京隆重舉行。九國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齊聚北京。王闊海先生與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并向尤先科總統贈送了新漢畫作品《田獵圖》, 并共進晚宴。
2019年12月21日,香港貞觀國際拍賣集團有限公司,
“一帶一路藝術走進迪拜拍賣會”,拍賣了新漢畫水墨藝術創始人王闊海先生的一幅8平尺新漢畫水墨作品《游獵圖》,以129萬迪拉姆拍賣成交。(1迪拉姆相當1、89元人民幣,合243、8萬人民幣)。一股宏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漢文化的新漢畫熱正在國際間俏然興起。
2020年“抗疫情援武漢”速寫選登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簡書、鳳凰新聞、百度新聞等各大主流媒體發表,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和強烈反響.
2020年6月28日王闊海先生新漢畫8平尺(豎幅),《輦上四顧圖》于北京東興瀚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季藝術品拍賣中以280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同日四條屏《梅、蘭、竹、菊》(每屏138×69cm×4)以368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每幅合92萬人民幣。
同日,四尺整紙《毛驢圖》以149.5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傳統筆墨勾線人物《長安水邊》、《懷古》分別以80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
同日,草書《愛蓮說》、《陋室銘》分別以16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草書《沁園春·雪》、《念奴嬌·赤壁懷古》分別以20萬元、30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
同日,王闊海先生四字橫幅書法(138×34cm)《恵風和暢》、《和為貴》、《海納百川》、《觀海聽濤》分別以13.8萬、11.5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
2020年9月28日,王闊海先生新漢畫《出獵圖》(138X69Cm)、《唐韻彩陶圖》(69×69cm),在東興瀚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秋季藝術品拍賣中分別以460萬元和345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
同日,王闊海先生新漢畫山水畫(1、5平尺)《結廬在人境》、《空山新雨后》分別以23萬元、25.3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
同日,王闊海先生的駿馬圖(1、5平尺)《昭陵六駿之什伐赤》、《昭陵六駿之特勒驃》分別以25.3萬元和29.9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
2021年8月12日王闊海先生參加了由廈門不二軒所組織的“不二真情、藝豫同在”贊助河南鄭州洪水災區書畫義拍義捐活動,將所拍賣的人民幣127589元全部捐獻給鄭州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