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袁紹華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長城書畫院特聘畫家
中國人民大學鄒立穎人物畫工作室畫家
內蒙古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委員
阿拉善盟美術家協會主席
《嘎查的文化活動》80cm×60cm
《高原放歌》80cm×60cm
《紅領巾》80cm×60cm
《春暖乍寒》80cm×60cm
《甘南草原》80cm×60cm
《大草原》80cm×60cm
《藏北高原》80cm×60cm
《大美阿拉善》80cm×60cm
《凝視》80cm×60cm
《出家人》80cm×60cm
《牧馬人》80cm×60cm
《阿拉善搏克手》80cm×60cm
《呼倫貝爾大草原》80cm×60cm
《獵人》80cm×60cm
《暮秋》80cm×60cm
袁紹華——追夢的畫家
董培勤(原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
三十年前我下榻于阿左旗招待所,認識了畫家袁紹華。當我翻閱他成沓的速寫時,扎實的繪畫基礎,讓我著實驚訝,這人了得。
這些年來,他一步步走著,無論是在阿拉善的大漠里,還是在定遠營的城頭旁;無論是夜宿賀蘭山雪嶺子豁口上,還是在蒙古包灶火邊的寒暄,他的腦海里墨色和線條的交織,光波和靈氣的飄忽,鮮活的人物,牧野里撒歡奔逐的駝馬牛羊,阿拉善裝滿了他所有的記憶和畫卷。
在潔白的宣紙上,一個墨點洇濕開來就是一片蔚藍的草原。梭梭、紅柳、胡楊,還有牛羊、駱駝、牧人,都幻化為一幅幅筆墨淋漓、線條酣暢的水墨世界。
袁紹華土生土長在阿拉善,其作品充滿了火一樣的激情,這激情來自于他內心深處對阿拉善的摯愛,來自于他對繪畫藝術的苦苦追求。他說:草原養育了我,沒有草原就沒有我的藝術,離開了這片熱土,我的作品將會失去生命。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袁紹華創作的一個高峰,作品不斷地見諸于本區和全國的一些大型的美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九十年代末,他突然從畫壇上隱退。沉默了七年之后,又重新步入畫壇。這七年是他冷靜思考、總結得失、積蓄力量的七年,此后便一發不可收拾。幾十年來的藝術沉淀不斷地噴發出耀眼的火花,作品以嶄新的面貌在自治區和全國的一些重大美展上亮相。短短幾年中,他創作了上百幅中國畫作品,迎來了他第二個創作高峰,其中《奶香》被內蒙古美術館收藏,《歇晌》入展南京市文化廳舉辦的全國美展,《高原牧人》、《草原小騎手》分別入展第三屆、第五屆“高原.高原中國西部美術展中國畫年度展”,(作品被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有償永久收藏),《巴丹吉林的牧駝人》入展首屆“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這些作品代表了他當時的創作水平。
藝術是個性化的。
畫家的個性和審美追求決定了作品的風格、樣式。袁紹華是一個勤奮的畫家,一個有想法的畫家,也是一個嚴謹的畫家,一個永不滿足的畫家。
他的作品不斷地出新,又不斷地被他否定,在出新和否定的過程中不斷地升華。青年時期的勤奮與功底,中年時期的修煉與成熟,造就了他的作品高雅與非凡。他的任性與不羈成就了他獨特的畫風,個性化的繪畫語言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撒歡在牧野,走向遼遠的地平線。
在阿拉善畫壇,他可謂畫寫意中國畫的大手筆。拿起筆來底氣十足,信筆由疆,揮灑自如。他筆下的人物,駱駝,牛馬,羊群躍然紙上,皆附于生命與靈氣。或寫實,或變形,或夸張,或浪漫,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只有墨色的游走和舒緩的節奏,他才能把牧人、羊群、牛馬、駱駝拿捏得如此隨意和準確。可愛的精靈們伴著他從午夜走向一個個豐盈的黎明,步子邁得很本色,很穩健。
之于中國畫,袁紹華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唯美主義者,追求的是點線面與墨色交織的美,曠野萬物內在的精神美。
他的畫筆流露的自由、執著,成就了他的藝術主張和審美追求。一筆一劃,一色一水,拂動駝鄉畫苑一池春水,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之于作家的我,似乎份外能讀懂畫家的內心世界,從墨色線條里,以至落款和小小的印章里,亦能體現出畫家的刻意與狀態,我懂的。
原野里,我常常想起阿拉善沙漠里那個執著、浪漫的身影,他走出了大漠,走出了自己,走向了輝煌。他的作品成就了咩叫的羊群,和淳樸的蒙古族姑娘在奶桶邊伴著酥油的勞作和美麗,讓這片土地充滿生命的張力。在駝鄉,在戈壁草原,在揚鞭的舞動里,表現得尤其張揚和本色,潑墨著自己的創作靈魂和流淌著美的血脈涌動。近年來,他又兼顧連環畫的創作,用連環畫滋養中國畫創作。年近60歲了,退休后繼續拜名師學習,對自己的成績永不滿足。自2019年至2021年,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國畫作品九次入展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兩次獲入會資格獎,收獲頗豐,似乎要完成一次華麗的轉身。
阿拉善的沙漠是不一樣的,他固執地相信自己的視野,連同一幅幅水墨流淌的韻致,他的好畫都在前邊的風景里。
他用他的畫筆,詮釋著這個世界,詮釋著美麗的家鄉阿拉善,詮釋著他夢中放牧著的駝群和牛羊。他停不下腳步,他期盼著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