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王榮昌,1948年出生安徽蕪湖,國家一級美術師。歷任:
一、榮寶齋(深圳)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二、廣東省文化學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委員:
三、深圳專家委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四、中國國畫院副院長等職。
五、現任【中國文化藝術交易中心】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及特聘畫家;
六、中國香港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
七、中國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八、北京國際文化貿易促進會首席藝術顧問;
九、深圳市葉選基公益基金會名譽會長等;
十、深圳市專家委會藝委會副主任;
先后被中國文聯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等榮譽稱號。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等機構收藏。作品先后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美術報》《臺灣故宮博物院》等近百家報刊、雜志及電視臺報道。并由
《中央美院》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美院》
《西安美院》
《魯迅美院》
《廣州美院》
《天津美院》
等、全國出版發行《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教學范本——王榮昌作品精選》。
筆墨舒展,妙境天然
——論王榮昌的繪畫藝術
苦木
王榮昌的繪畫藝術,以筆墨舒展,妙境天然著稱!從他的系列作品中,讓人讀出“取法自然”的美妙及以書入畫的灑脫磊落,其“以神寫形,以虛化實”縱橫如意的筆墨語言成就了“法無定法,氣概成章”的藝術品格與高雅境界。
縱觀王榮昌的繪畫作品,竹的透脫,荷的清雅,山水的靈透,人物畫的豁達,表達出了先生對傳統水墨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他的每幅作品,縱橫瀟灑、風神超逸,書卷氣息濃厚,堪稱完美,恰如清代笪重光《畫筌》中所論:“點畫清真畫法原通與書法,風神超逸、繪心復合于文心,抒高隱之幽情,發書卷之雅韻。”王榮昌繪畫作品正是在“以書入畫”靈性創作中展示“有形之筆墨,刻畫無形之意境”,從而展現出傳統水墨藝術之真諦與玄奧。
作為當代著名學者型畫家,王榮昌,對傳統水墨的理解與創作實踐,得益于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研究,他的荷花、山水、人物,妙曼、洗練,超凡脫俗,極具功力。展示獨具個性筆墨語言,以達到“化境入境”的精妙成度。其作品力透紙背,書畫相融,成為文人畫的新范本,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央美術學院出版社,將王榮昌“墨荷”出版成集,并被納入北大教材,成為古典文化傳統水墨發展創新的新樣本,勢必推動傳統藝術在高校學子的認知度,王榮昌繪畫藝術的高雅與他對傳統水墨的理解,則會讓無數學子心領神會,并發揚光大!
對王榮昌在傳統藝術中的堅守與貢獻,則會恒定在中國繪畫藝術的長廊之中,他的不懈之求索,他的鍥而不舍,他的堅持與守望,將會讓人們感動,必將成為眾多才子心中永遠的良師益友!品讀王榮昌先生每一幅畫作,那種得心應手的投入,那種以書入畫時的瀟灑出塵,那種水破墨后的濃淡變化和筆墨相融后的分寸把握,及畫境與詩境相滲透,形成如煙如霧的畫中意境,萬頃荷花的平靜之韻,如禪中玄機,妙曼清寒,成為“詩如畫”、“畫如禪”,的清爽與高遠,得以形成“富貴榮華如云煙,悟透玄機看其緣。”的禪境,其化境之妙給人無盡之聯想,無盡高遠之望,無盡的平遠之思。審讀其畫,妙美如蘭,其境高雅,其韻清新。
王榮昌的繪畫藝術以其充實灑脫,及獨特的傳統文化氣息為當代人們所關注。品評其作品,我們能讀到傳統藝術之精華,其作品中的格局,表達著一種人文關懷!這恰是王榮昌經年久月的筆耕而洗練出鮮明的個人風格。他的執著與專注,始終不渝地在堅守傳統水墨的完善與發展,他把自己的藝術創作與自然之美結合在一起,表達出大自然的美,并從自然之美中發現創作靈感,以平靜的心態追求天然美中的淡遠、平和,“化境入境”后的祥藹,在先生的作品里,能讀出一種獨特性,一種詩意,一種親切!譬如《菊石》與《墨竹》圖:簡練、豁達,妙在墨與線的刻畫與點綴,及“以書入畫”后的創作意境,達到“筆簡形具、得之自然,”的藝術境界!既有蘇軾“舉杯邀明月”之豪放,又有板橋難得糊涂之瀟灑,彰示出文人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遷想妙得”中的思考。又譬如《墨荷》(180X42X8)更是一幅難得的佳作,它洋溢著生活和詩意,畫面氣息清新,在水墨的濃淡揮寫中表現荷葉扶疏與枝葉相連,仙鶴仰望天空,繁簡精洽,顯示著一種蓬勃和欣欣向榮的美,喻示著人與自然生命活力,一切都在和諧之中煥發郁勃生機!顯然王榮昌作畫時,將傳統水墨荷花有意識地提升在平靜的態勢中,描寫不平靜的變化與升華之美,并將這種意識轉化成相關的筆墨語言,在濃淡、干濕,寫實與寫虛中使畫面意境變得高遠,且意趣盎然,讓讀者讀出自然美的高妙!
從《盛世蓮花》圖中品出,看似自然界的平凡荷花,卻在畫面中表現出一種“天奈何,地奈何,天地悠悠唱我歌,豪氣吞山河。”的大氣勢!詩書畫相輔相承,連接著一片禪意:“那是一座圣山,其情其境,清凈靜寂,月光如水,泉聲如訴。”注①的禪境中。文人的境界莫過如此,把清凈靜寂寫入畫中,給世人的視覺上的寂靜之美,其美達到心底潔凈,這正是王榮昌先生荷花的高妙與清新之處,以禪入畫后的淡雅清秀!其畫面的荷花洗練,又強調整體感的創作手筆,在細微的變化中,突出了水墨變化的力度、濃淡、厚薄,把荷花擴寫成的平遠、高遠的畫面,其中仙鶴的棲息,水的留白,與荷葉的繁簡,成就了王榮昌先生獨具一格的畫荷風格!
當代大畫家劉大為先生評價王榮昌的繪畫“精湛墨寶、筆技絕倫,巧妙構思,楚楚動人,他的國畫作品個性突出,各具特色,他在書畫藝術發展道路上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他是中國當代畫壇的翹楚,書畫界未來的領軍人物,他即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又是現代繪畫的創新者,同時也是國家文化藝術界貢獻杰出的畫家。”注②著名藝術批評家徐恩存老師和我談到王榮昌先生的繪畫時說:“王榮昌繪畫別有見地,不論花鳥還是人物,尤見靈光,其畫荷別致,有自家面目,風騷具現,堪稱佳品。
綜上所述,王榮昌先生的繪畫藝術,展現了流暢的筆墨語言,其筆墨嫻熟達到化境入境之高格,讓人們讀出鮮活、靈動、詩心禪意,顯示出“動靜相宜”別出心裁的野逸之趣,體現了畫家的學識、涵養及其才華橫溢的修為,胸有溝壑,目有清雅荒寒。這一種久經洗練的美,讓人陶醉,醉在其中。正如徐恩存老師所說:“藝術品是畫家心智與才情的顯現,是胸襟的折射。”王榮昌的繪畫作品恰恰表達了這樣的心胸和才情,王榮昌先生正是以這樣的胸襟和才情,抒寫出清新高雅、妙意天然的藝術世界。
二〇二一年三月九日寫于山東高唐中奕華府
注①徐恩存畫集《想象中的追憶》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注②:《兩大導師》中國文獻出版社出版
君子風度 大家胸懷
一代畫荷藝術大家王榮昌先生
作者:苦木
王榮昌先生是當代畫壇的畫荷大家!其作品,仙風道骨,古樸渾厚,
高古空靈,具備詩意與古典之風骨,淡雅寧靜中彰示出學法傳統的水墨神韻,表達著先生致敬古先賢的創作感覺,展示著先生“水墨勝出色無功”的藝術效果,彰顯出先生干凈、練達、氣勢渾厚的水墨境界!傳統水墨在先生手中用得鮮活靈動,自然順暢,確切地表現出水破墨后的剛柔變化,其輕舒濃淡,層層有序,節節生發,給人以高格古雅的曼妙感。縱觀王榮昌先生的作品,一種清秀透出幾十年經久勤勉之才氣,展示著先生德才兼備的藝術功底,其水墨載體之繼承,一枝一葉皆透出先生學貫古今的通達與修為。先生所畫荷花作品,高古空靈之氣讓世人嘆為觀止,是一代人在品讀王榮昌先生畫荷藝術之后的同贊與共鳴,無愧為當今藝術界被公認的一代畫荷大家!
王榮昌先生在幾十年風雨不綴的艱苦創作中具備著飽讀詩書的修為,別有洞天的水墨才華,化境入境后的藝術追求,他的君子風范,與九曲百轉的畫風,讓世人讀出”如蘭入室,其氣自芬芳”的妙美,讀出君子風格與風骨,讀出天籟之音及淡雅如蘭,氣勢宛轉的藝術氛圍!古先賢之妙筆、思想、學問在王榮昌先生之作品中,處處皆表達出古韻古意之風采。
品讀王榮昌先生的荷花作品,讓人感覺出輕松和快樂,先生把大自然的美,表現在藝術作品中,即有藝術章節的升華,也有對生活美的升華,他是活在藝術之中的一位大畫家,他的荷花表現著對生活的感悟,對藝術傳承的理解,對人生最美好的追求,同時表達著他對自然美的潛心知悟,以及先生熱愛生活的更多美好細節。他之所以是一位大藝術家,根源于先生藝術地再現出生活中的美,而生活中的美,是他用藝術的美,表達生活的一種原由。他把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用藝術表現出來的時候,傾注了他對生活,對自然,對藝術的極大關心,特別是先生創作時的那份極為平靜的心態,使得他的荷花,在一種忘我中得以更加鮮活的藝術生命。由此,我們能讀出先生的荷花作品中的飄逸和瀟灑,一組流動的自然美,彰示出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美麗之所在。如王榮昌先生所說:畫畫是一種生活,是畫家用藝術的筆墨語言,闡述對生活中美的理解,古圣賢是如此,我們也理應如此。因為藝術的本身是一種修為與養練,做到“知書達理”的平靜性情。這種平靜來自內心的修養,所說的“心靜心自寬”的祥和,就是用平靜去看待生活中的美,化美為和諧的心態,用祥和平靜的心態去理解藝術,理解生活,感悟自然中的美麗,達到一種很順暢、很自然的筆墨操守。
這是創作畫時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中作畫,會忘記一切苦惱和憂愁,在這樣忘乎所以的平靜中,叩問中國傳統水墨的章法變化,得到心手合一的創作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創作出的畫,也會來自天然,順暢柔和、鮮活空靈。在我的荷畫作品中,你能品出這種寧靜的感覺,畫面的美,都是從我心里自然的感覺出來,因此水墨的運用也變得更加輕渺、委婉、讓人看到有些陶醉。其實畫家是很寂寞的,我每天都在這種平靜中去思考“下筆如有神”的創作感覺,雖然很寂寞但我能感覺到那種幸福,特別是在我研究傳統水墨變化時的那份專心和投入,讓我感覺到有一種天籟般的寂靜,讓我陶醉在荷花創作中。正如清代大畫家石濤所說“我之有我,自有我在”這是創作荷花的落筆之先,必須具有的一種慧眼,也是藝術創新與傳承中的關鍵,中國藝術唯有創新,才會建樹,才有個性,才能有“走進去,走出來”的感覺。又如潘天壽大師所談到的“藝術只是重復前人,等于零”。
所以說藝術創作首先要做到繼承后的創新,活用傳統水墨的細微變化,才有成于做出創新的可能。潘老在《論詩》中說過“漢魏遞晉唐,輾轉萬戶門,即貴有所承,亦貴能跋扈”。此詩有二貴,一貴有所承,二貴能跋扈,達到出語驚人的創新成效。可見,中國畫創新必須有傳承才能達到創新的境界。我的荷花作品就是從傳統水墨中走出來的荷花藝術,它融入了詩畫,才情和水墨的章法變化,可當荷花讀自然,其美在我心里出發,一種順暢的感覺,讓人賞心悅目。
賞讀王榮昌先生的荷花藝術,能品出高士之風雅,先生之荷花起筆落墨皆有章法,而且直叩古韻,表現出平靜淡雅,開闔縱橫的筆墨語言,其變、守之法,達到了高古傳神的境界。
《一》水墨潑灑,奇徑獨辟
作為一位學者型大畫家,王榮昌先生的藝術之路,是在不斷奇徑獨辟的過程中,形成他自己的水墨潑灑的藝術過程。他的荷花完全浸入傳統水墨的章法之中,以及他獨具個性化的繪畫風格,足以看出先生對中國畫的理解與解讀,已達到精益求精的程度。分析先生的繪畫風格,尤以守古法與創新的結合,展示出他的才氣與別具風骨的人文景觀。
王榮昌先生巧妙地用水潑墨后的變化,闡述出水墨荷花的獨到見解,詮釋傳統繪畫中富有靈性的收放自如的水墨功效,是當代中國畫壇中極具個性的學者風格。其畫面濃、淡、厚、重、點、線、面的把握,收放自如,內涵豐富,包容個性,意境高遠,即有古圣賢繪畫時的風骨與韻味,又有自己的獨立面貌,顯出傳統水墨化剛、化柔、化輕、化淡后的輕柔平淡,給人的感覺‘’畫如君子,人亦君子‘’的藝術效果。其巧妙處更見風骨,神韻中別有洞天,升華中直追古風,每幅荷花作品宛如一副江南的山村漁港,清風碧綠,風光無限,達到奇經獨辟的藝術特色!
《二》雄肆奇倔,開闔縱橫
中國水墨畫的藝術形態與表現,展示著畫家的氣質,品格與修養!王榮昌先生的水墨荷花展現出他個性化的境界與胸懷。因為在先生以筆墨為載體進行意象創作之時,大自然的美麗,已升華為藝術之美,筆墨的精嚴,恪守傳統法則與規律同時,融入了先生個性化的語言風格;這種風格,優于個性張揚與守望的特質,理性化的筆墨,化于自然美,又高過自然美的表現,畫面突顯的情懷跡化,都承載著王榮昌先生的思維,情感與理想,展示著先生以技達鏡,得以升華的創作過程;這個過程表現出先生深思熟慮的審美特色,及化鏡入境后的思考深度;這種深度,在筆墨精嚴的表達中,給以充分的表現,使之形成一種自覺的創作意識,最終表達與藝術語言的表現之中,展現出中國傳統水墨的神韻與風采,既不是輕而易舉的,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這是王榮昌先生長時期勤學苦練后的繪畫功夫,是一位具備相當學養修為的大藝術家,洗煉后的精湛之筆,化剛至柔,化柔而至神明的功力所在。
王榮昌先生水墨荷花的又一特色,開闔縱橫的表現手法,用墨大膽,用筆別具匠心的揮寫,自由舒展,瀟瀟灑灑,縱橫恣意,水墨荷花在王榮昌先生心里溢出飄逸,渾厚蒼茫之氣,表達著先生花甲之后的沉穩,以學者的視覺舒展著生機勃勃的水墨語言。他的作品,干練中表現出開闔縱橫的水墨變化,盡顯了充滿文人氣質的詩意和韻致。細讀其作品,則能品味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寫意風神。并且先生之作品中,處處洋溢著郁勃的生機和蒼潤幽古的情境,盡顯王榮昌先生的創作過程,及生命意識是在大自然的孕育中,具有靈性與詩意之高格,正是這種大自然的美,滋養著這位畫壇之子的成長。因此,王榮昌先生的水墨荷花就是先生與大自然的交流與對話,是先生對大自然之美,有著獨具匠心的領悟和發現。同時,先生的荷花作品,顯示出的藝術之美,意味著一位大藝術家,極具活力的藝術個性和生活態度。先生用畫筆把生活與自然,把人和自然藝術地展現在當代畫壇,形成一道極具藝術風景的水墨畫廊,這里承載著古香古色的文化底蘊,承載著王榮昌先生在傳統藝術叩問與創新中的心血與汗水,以及古文脈的傳承。由此可見,王榮昌先生恪守“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訓,苛求藝術的真諦,得益于大自然中的感受,體會著萬傾荷花之美麗,從中得獲創作的靈感與激情,堅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保持著“物我兩忘”的情節創作。得力于書卷氣充盈,靈性充盈的載體之中,從靈性表現的生命中,不斷提升其作品的意境。因此,他的水墨荷花,在圖式、構思、章法、筆墨運用中,無不浸透著先生對古文化的叩問與大自然的禮贊。
《三》胸無芥蒂,古風古韻
王榮昌先生之所以能成為當代畫荷大家,是由他自身的學養,胸懷而當之無愧,從觀念的轉變到個人意識的萌動與創作表現,直到今天他創作荷花的本身價值,包括繪畫語言,形成筆墨從容,意高志遠的藝術態度,都表現了王榮昌先生創作時的才情與自信,智慧與才華,顯然是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升華,其筆墨秩序的運用,已經沖破藩籬的創作空間與格局。
先生的作品,在舒緩渲染中帶有以書入畫的文人氣質。這種氣質,表現在畫家的作品之中與筆墨之間,透視出的是當代文化語境中筆墨新質及藝術魅力,展示出的是當代藝術的精神與風骨。對他而言,水墨荷花的創作,只是一種文化格調的提升,一種人格的再創造,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格。先生的本意全在于視傳統精神與博大的弘揚,在此基礎上去尋覓荷花藝術的新質與筆墨藝術的創新發展。縱觀王榮昌先生的水墨荷花,其筆墨酣暢,元氣淋漓,即表達了先生學養豐厚,又表達了先生文化自覺,展示了王榮昌先生的君子胸襟!他的荷花作品因此而清新爽目,即帶有雋永的人文氣息,又孕育著耐人咀嚼的水墨之美,他是將水墨藝術變成學識與智慧的交織,形成中國荷花藝術的新檔位。所以,王榮昌先生的荷花作品,即是在淡雅中透出輕松,又有凝重與別有風骨的神采,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大畫家的胸懷,和當代智者駕馭筆墨的能力及傳承中國傳統水墨藝術的魅力。
由上可見,王榮昌先生的作品,洗刷著歷史的塵封,沒有雜質,一切皆是從心靈深處流露出來的創作感悟。一方面匯集著畫家的智慧與才情,一方面有著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對傳統藝術研讀后的深思熟慮。先生在創作時,有他對墨水章法的特殊解讀,也有他對傳統水墨升華了的心得體會,對寫意原則的把握有獨特的領悟,大自然的鮮活之美融入創作中的準備十分充足,使得他運用的水墨藝術提煉出荷花的仙靈之氣,表現得十分生動。譬如《詠荷》圖,墨的變化加強了水的活力,讓水破墨的技法在濃淡中表現出“水墨勝出色無功”的高妙,而色彩的點綴則在墨與線的交合中輕輕一抹,整幅畫鮮而活,而且氣韻生動傳神,筆與墨,實與虛,濃與淡,都在及其放松中留下廣闊的空間,營造出畫面的高遠與寧靜,達到畫如其人的遐想。王榮昌先生通過對傳統藝術的理解,用畫筆展示了他對荷花的理解和內心情節一種至純至樸的高潔情調,其內心的意境,化作對人生對傳統水墨永恒的理解高度,這種思考,無不滲浸這位學者型畫家的構思與想象,志存高遠的理解與品讀詩書的才氣,濃縮先生對傳統藝術繼承與發展的心聲。
分析王榮昌先生作品,他的畫荷藝術,是從此岸走向彼岸,傳承中國傳統水墨藝術而創新,是當代水墨轉型并在當下繪畫語境中得以獨辟蹊徑的發展,而且漸成高格之勢,他把中國傳統筆墨歸一我用的程度,而且煥發出讓世人贊嘆的新體式,自成方圓。如其大作《靜寞幽深》以對古人致敬的文筆與格局,大尺度地揮寫,把水破墨、墨破水的感知運用得恰到好處,即氣韻生動又全其骨氣,萬丈之勢盡傾畫中,荷塘月色、鶴棲其中、深沉而廣博,遙遠又寂靜,給人一種無邊無際的天籟之美。由此看出,畫家之內心充滿朝氣與寂靜,他的心靈游走于對古先賢的問候與致敬之中,他的筆墨由此增添幾許懷古情節,讓人想起永遠有多遠的曠野與萬頃荷塘之美麗。這件作品,充分體現了畫家的筆墨游走時的心情與風格特色,一種古樸的山野之風與當代文化相互的融合,相互的致敬,視覺上的禮贊,大自然之美,及禮贊古先賢的智慧與才情,達到“春歸莼菜已花黃,深閣但添繡線長。翠鳥不知青鳥事,聽風聽雨老橫塘。”的詩境畫意之中。品讀王榮昌先生的荷花作品,能讀出詩的韻格,書的芳香,一種”得偷閑時且偷閑‘’的悠長,頗有“風下日暖,日初長,裊垂楊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的古韻古風。
綜上所述,王榮昌老師,不僅是德才兼備的畫荷大家,而且是一位學富五車的學者,他的足跡走遍大江南北,走進韓國、泰國、美國,他的荷花被當作曠世珍品收藏,他的學識及創作態度,極具儒者風度,是一代具備"君子風度,大家胸懷"的畫荷藝術大家!